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认识小数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认识小数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10 21:1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1-92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数学习的起始阶段,是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重要基础,是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沟通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求不能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应重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数形结合理解小数。在教材处理上,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深度融合,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而且他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用“分数”表示身高、价钱的经历,所以学生难以建立小数和分数的联系,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大多数凭借的是小数点的外形,而不是意义,并且对以“米”为单位、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非常模糊。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充分采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以“米”为单位和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地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借助直观、半直观模型,使学生理解以“米”为单位、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数学思考: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前测后测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过程中也渗透了分类、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
3、问题解决:经历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
4、情感态度:新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了解以“米”或以“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教学难点:建立一位小数与十进制分数间的联系。
重难点的突破口: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后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最终认识小数以及了解小数的意义。
六、资源与媒体:
提供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网络(便携终端+无线网络)、资源(PPT及微课)、平台(Pad—教师端、学生端)。
七、教学过程:
(一)寻小数
同学们,周末你喜欢与你的爸爸妈妈去哪里?干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同学们的周末生活可真精彩!老师有时也会利用周末时间逛逛超市。(PPT播放“逛超市”视频)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否把视频中的商品价格进行分类?(PPT演示分类情况)
引入新课:像这样有一个小数点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小数的世界,来探寻它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课的伊始选择学生熟悉的超市情境作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视频中的商品价格进行分类,从中渗透了分类思想。】
(二)研小数
1、课前检测。
请同学们拿出课本,仔细阅读课本91页至92页的内容。待会老师将进行课前检测,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教师用平板电脑推送课前检测题目,学生用平板电脑作答)
课前检测 1、判断题:像1、3.66、8.2、60、9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判断题:11.28读作十一点二十八。 3、判断题:六十点四五写作60.45。 4、选择题:1米3分米=( )米。 A、1.3 B、1.03 C、0.13 5、一包薯片的价格是6元8角,用小数表示是( )。 A、6.8角 B、6.8元 C、6.08元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前检测,能及时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后续学习内容。】
2、自主学习。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你们的课前检测结果。(系统自动统计每个学生的对错情况)老师为你们精心准备了5个锦囊,请同学们根据自已的实际学习情况,打开相应的锦囊,进行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5个不同内容的微课,如下图)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环境,每位学生各自佩戴耳机进行学习,免除相互打扰)
【设计意图:微课内容涵盖本课知识重难点、数学文化以及趣味故事。运用微课辅助教学,直观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认识小数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学习,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探究新知。
独立学习后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卡,并拍照上传。(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的拍摄功能对任务卡进行拍照上传,平台共享)
《认识小数》任务卡 任务一: 自编三个小数并把它们读出来。 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一)探究: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 1角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 5角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 7角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 仔细观察上面每题中的分数与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看图填上适合的小数。
【设计意图: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共享,全面互动。每组学生都能看到其他组的探究情况,打破认知局限。在探索新知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
4、汇报成果。
学生对小数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经历微课学习与小组合作这两个环节,90%的学生对任务一(小数的读写)已完全掌握,只有10%的学生错因都在小数的读法上。
第一部分:小数的读写
抽取其中两组的学生上台汇报成果,全班进行交流批改。
让全班同学齐读黑板上的小数(1.8、3.45)。
教师提问: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各抒已见)
(4)总结:读小数时,小数点的左边即是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的右边即是小数的小数部分,从左至右一个一个的依次读出。(PPT语音演示)(板书: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5)知识延伸:在小数点的右边(小数部分)只有一位数字的是一位小数;在小数点的右边(小数部分)有两位数字的是两位小数。
通过微课学习课本例1(小数的意义),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二中的填空,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用“分数”表示价钱的经历,所以极少学生能发现分数与小数间的联系。
第二部分:小数的意义
抽取其中两组的学生上台汇报成果,全班进行交流批改。
教师需引导学生找规律: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
几?再观察一下这些小数是几位小数?建立联系:分母是10的分数都能用一位小数表示,相反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数。(板书:十分之几可以表示成一位小数)
加深对小数的理解与应用,教师追问:用小数除了可以表
示价格外,还能不能表示其他的数量?(学生举例:用小数表示长
度、用小数表示身高、用小数表示温度、用小数表示图形……教师
应准备好相关实物教具辅助讲解,如:尺子、温度计、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目的在于锻炼他们的口才与胆量,让他们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适度点拨,借助具体的“量”与直观、半直观模型帮助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以及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
(三)用小数
看来,同学们通过自已的努力收获了许多有关小数的知识。到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教师用平板电脑推送闯关练习题目,学生用平板电脑作答)
第一关:明辨是非。 1、像1、3.66、8.2、60、9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11.28读作十一点二十八。 3、六十点四五写作60.45。 4、一位小数可以表示成十分之几。 5、0.8和1.8的小数部分是一样的。 第二关:火眼金睛。 1、下面的小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 A、0.01 B、80.6 C、25.02 2、1.5米表示( )。 A、1米5分米 B、1米5厘米 C、1米5毫米 3、一包薯片的价格是6元8角,用小数表示是( )。 A、6.8角 B、6.8元 C、6.08元 4、5张5角钱币是( )元。 A、1.5 B、2.5 C、3.5 5、图( )的涂色部分可以用0.3表示。 A、① B、② C、③ 第三关:最强大脑。 用3、5、7和小数点,一共能写出多少个小数?
系统自动统计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清晰显示每道题的对错分布,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侧重评讲正确率低的题目。尤其第三关,不少学生的答案出现重复或遗漏,教师需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序排列。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从基础巩固过渡到拓展深化,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练习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解题技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四)评小数
如果“1”是满分,用一个小数来表示你今天课堂的表现,你会用哪个小数?(学生会答: 7.5、8.5、9.2、9.5、9.9……)
9.5与9.9相比,哪个小数大呢?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预习课本93页的内容。
【设计意图:打破死板的课堂小结“同学们,今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创新运用评小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加深学生对小数的应用。结尾巧妙设疑,为进一步学习“小数比较大小”作好铺垫。】
八、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教师精心提炼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进行板书,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设计亮点]
1、关注起点,精选素材,分层推进。
2、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3、微课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
4、任务驱动,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5、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这一课是我2015年参加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应用成果展示课。从起初的常态课打磨成最终的比赛课,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以下的感悟:
让生活经验在数学知识中发生、发展,形成抽象的数学模
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在教
学过程中,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课的伊始创设熟悉的超市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数,而研究小数时不离开现实背景,借助具体的“量”与直观、半直观模型帮助学生了解其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实践新课程自主、合
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融合了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的课堂时空限制、改变传统
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能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教师能灵活设计、张弛有度,全面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扬了学生的灵性,教学效果明显。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
1、回顾多次试教与当时比赛,发现自已还未能熟练驾驭新技术支持下的数学课堂。只要机器出现故障就一味紧张,关注点就落在这些机器上,不能及时做好课堂调整。其实,信息技术只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要注意适时适度、合理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信息技术的辅助地位。
2、了解数学的含义(十分之几可以表示成一位小数)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元角分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突破口是不能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讨论小数,而是要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觉这一知识点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没能突破十进制小数应该具有的本质内涵,这也是我的教学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