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54中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地理试卷
2022 年 4 月
班级: 姓名:____ __学号:
1.本试卷共 10 页,共 2 道大题,29 个小题,满分 70 分,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
考 题.纸.上.。考试时间 70 分钟。
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须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
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25 分)
2020 年 6 月 21 日,夏至。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天,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当天,济南 ( )
A.黑夜时间达到一年之中最长 B.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之中最长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最低 D.正午物体影子达到一年之中最长
小明于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面
小题。
3.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4.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 0,则穿过当地的纬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第 1 页 共 10 页
6 月 25 日是我国土地日。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完成下列各题。
5.我国的耕地状况是( )
A.比重较小,后备资源充足
B.比重较小,后备资源不足
C.比重较大,后备资源充足
D.比重较大,后备资源不足
6.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B.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C.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D.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可燃冰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冻土是指零摄氏
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中,中国国土资源部将可燃冰列为新的一种矿产资源。据此,完成
下列各题。
7.可燃冰( )
A.分布广泛 B .是可再生资源 C.容易开发 D.是非可再生资源
8.依据可燃冰的生成条件,结合我国的自然环境,可以推断出其主要分布在(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及南海深海区
C.东南丘陵 D.黄土高原及内蒙古高原
9.可燃冰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会( )
A.改善大气质量 B.增加煤炭消耗
C.加剧大气污染 D.导致油价上涨
目前,我国网络购物和网络购买服务等消费增长很快,已成为世界上电子商务交易量最大的国家。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上海的一位顾客从江苏阳澄湖网购十公斤大闸蟹,快递公司选用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11.网购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国家政策支持②物流业发展③生物工程技术进步④电子商务普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 2 页 共 10 页
读图 1 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图 2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B.沙尘暴
C.春旱 D.洪涝
13.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
读“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
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主要
原因是
A.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
B.经过大面积的冻土分布区
C.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D.多东西走向的山脉河流
15.川藏铁路沿线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A.水乡泽国,稻花飘香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一望无际,牛羊遍野 D.地形崎岖,千沟万壑
16.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
①加强青藏地区的对外联系 ②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促进各民族交往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 3 页 共 10 页
古人登长城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
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结合
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图中①代表的山脉是( )
A.秦岭 B.阴山
C.天山 D.燕山
18.气候正常年份,图中甲地 1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 )
A.5℃ B.8℃
C.16℃ D.﹣3℃
19.古人游记所记载“北顾”的是我国某高原的深秋景色,该高原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和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降
气 水
温 量
℃ mm
20.试推测右图所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1.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特征为“高寒”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第 4 页 共 10 页
下图为长江流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2.长江( )
A.源头是各拉丹冬峰 B.湖口以下河段流域变宽
C.自西向东流入渤海 D.干流各段都是自西向东流
23.长江上游与其他河段相比水能更丰富,原因是( )
A.落差大,流速慢 B.落差大,流速快
C.流速慢,含沙量大 D.年平均流量最大
24.三峡工程的作用是( )
A.调控长江中游洪水水量,减少了洪涝灾害
B.蓄存上游洪水,减少中游地区的灌溉面积
C.增加上游河段流速,提高长江的通航能力
D.调控了长江下游支流注入长江干流的水量
25.阴影地区森林破坏造成的影响是( )
A.宜宾以上河段含沙量减少 B.源头河段的水质变差
C.长江中游的含沙量增大 D.减轻重庆的防汛压力
第 5 页 共 10 页
第二部分
二、 综合题(共 45 分).
26.左图示意湖北省某村庄地形及小龙虾养殖区,右图为该地耕作区景观。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
(1)地形部位甲是_____,乙是_____。
(2)河流 AB段的落差是_____米,该河段流向为 。若 A、B之间的图上距离是 1厘米,则 AB
河段的实际距离是_____千米。
(3)耕作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小龙虾养殖区的分布特点是_____。在暴雨集中的夏季,养殖区易遭受
的气象灾害是_____。
(4)为促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复工复产,当地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实现小龙虾产地直销,可借助本
村机动灵活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农业是国之根本,粮食安全是国
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人民生活的基
本保障。图 1 为我国某种农作物的分
布图,同一种农作物在我国不同地区
出现了不同的生长状况。
(1)该农作物集中分布地区是我国
的____。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此农作物在黄河流域分布区比
在长江流域分布区成熟得____,这是
第 6 页 共 10 页
因为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__ _。此农作物在图中 a区域比在 b区域成熟得____,这是因为 a区域
________。
(3)判断此农作物是____。
A.冬小麦 B.春小麦 C.水稻 D.甘蔗
2013 年 12 月 23 日至 24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图 2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简图,图 3为 1949-1995 年我国人口数量、耕地面积、人均耕地
面积变化曲线图。
第 7 页 共 10 页
(4)下列对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B.森林分布面积最小且西北地区无森林分布
C.长江与黄河源头地区主要是草地
D.沙漠等难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5)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降水____(多/少)的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以________为主,地势____,
正是由于自然条件优越,这一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分布____的地区。
(6)1949—1995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特点是____,造成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
(7)针对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有人提出将我国西部广阔的草原开垦为耕地,以保障我国粮食生产。
请你对此观点提出反对意见。
28.某校地理小组借鉴《航拍中国》的形式,以北京的文化带为主题开展了“云航拍”活动。下图为北京文
化带分布及部分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航拍主题一:长城文化带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段长城在历史上拱卫着京城,是长城文化带的重要组成。
(1)景观图中,长城所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历史上,长城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能作为该文化
带的文化符号是________(单项选择)。
A.山间小路 B.连绵群山 C.兵营遗址 D.秦兵马俑
航拍主题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西山是北京西部群山的总称,永定河自西山蜿蜒流淌而出,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西山永定河文
化带集合了皇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三山五园”是皇家文化的代表。
(2)同学们围绕“三山五园”选址的自然地理条件展开讨论。同学甲:从地形类型上看,这里位于________
第 8 页 共 10 页
和________的过渡带,景观丰富。同学乙:西山呈________走向,冬挡西北风,防寒;夏迎东南风,________
丰富。同学丙:这里水源充足,植被茂密,空气清新。
航拍主题三:大运河文化带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北京段沿线留存的丰富历史文化印记,是北京大
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
(3)大运河流经北京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________,适合 。历史上是沟通我国________
(南北/东西)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各地的人员和物资聚集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当时从杭州进
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是________(小麦/稻米),判断理由是_______。如今,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
建设,当地人口增加,应建设________处理更多的生活污水,以保证大运河的水质。
(4)伴随着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古老的文化带焕发着新的生机。请在三个文化带中任选其一,从保护与
开发的角度,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29.巴中市某中学的同学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主题为“自然环境
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的探究学习。全班同学分为服饰组、饮食组、民居组、
交通组四大组,搜集我国典型地区的资料,以 PPT的形式分享了学习成果。请你完成学习任务。(9分)
【服饰组】服饰组的同学分别从原料、样式、穿法等方面介绍了藏袍(见右图)。
◇传统藏袍多用牦牛和藏羊的皮毛为原料
◇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右襟
◇穿法独特,白天气温高的时候,将长袖褪去系系于腰间。
◇夜晚,宽腰肥大的衣服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
(1)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通过藏袍的原料可以看出当地农业以____为主;藏袍独特的穿法适应了
当地气温____的特点。
【饮食组】饮食组的同学从饮食的材料、口味、做法、菜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
◇川菜以麻辣为特色
◇主要调味品有辣椒,胡椒、花椒、豆腐酱等
◇善用小炒、十煸、十烧和泡、烩等烹调法
◇代表菜品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等
(2)四川盆地属于____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光照不足;由于地势特征是____,湿气易集中,难
散发。为了 ,古人做菜加入辣椒,逐渐形成了以麻辣味为特色的川菜。
第 9 页 共 10 页
【民居组】民居组的同学分别从民居的建筑材料、外形、结构等方面介绍了“干栏式”民居(见下图)。
◇材料以竹、木为主
◇屋顶出檐深远,既能遮挡阳光,又能防止雨
水淋湿房屋的木架构
◇竹楼的架构之间有很多的空隙利于排洪
◇底层架空不住人,可以较好地防止虫兽侵入
室内伤人
(3)据图中信息判断干栏式民居大多分布在我国四大地区的____地区,以适应当地____的气候特征。
【交通组】交通组从民居的交通工具、方式、距离等方面介绍了传统交通工具之——骆驼。
◇很耐热,汗腺散热系统分布在皮肤上面
◇有反嚼功能,背上的驼峰储存积攒了很多养分,可以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几天不用进食
◇脚掌肥大,不容易在流沙中陷入
(4)据图四中信息判断骆驼大多分布在我国四大地区的____地区,以适应当地____的气候特征。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