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写作《学习读后感》课件(1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写作《学习读后感》课件(1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07:41: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8张PPT)
学写读后感
——以“引—议—联—结”结构模式为例
1.说说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本书?
2.什么是读后感?怎样理解读后感?
学习任务1:
读后感,即是读后的“感想”“感触”。需要回答“读了什么书?”和“有何感想或感触?”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读”,具体地说,既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听,还可以是看。它的对象,可以是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甚或一句名言,也可以是一段音乐,或者一段影视。
“感”,不局限于阅读所带来的感想,体会,好的读后感不单单呈现你所阅读的内容,还需要表达你的感受、分析与思考,甚至你对于人生、社会、世界的的看法。
学习任务2:
1.读后感写作中,有一词叫作“感点”,查阅资料,理解“感点”。
2.介绍读后感“引—议—联—结”结构写法。
所谓的“感点”,就是指原作中使你有所触动的人、事、景、物、情、理中的某一点,它是你写作话题的“原点”或论述的核心。
选择“感点”要注意以下四点:
(1)“感点”要“准”,不能跑题;
(2)“感点”要 “小”,要紧扣一点,不要面面俱到;
(3)“感 点”要“新”,要把握时代脉搏,写出独到见解;
(4)“感点”要“深”,要体现思想内涵,使人读后受到启示。
概念引入:【感点】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可以简要概括引发感想的“读”的内容,也可以直接引用触动感想的原句。
概念引入:结”的结构模式
涉及:
(1)开头引用
(2)中间引用
(3)结尾引用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例如:开头引用:
概念引入:议的结构模式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第一次读到这样朴素却闪着光芒的句子,我心震颤。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灵呢?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教导呢?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叶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
例如:中间引用:
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具体是指在引出“读”的内容后,作者就自己“感”的内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可以就事论事,对所“引”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地议论,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概念引入:结”的结构模式
示例:《傅雷家书》的议论:浓浓的父子深情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子关联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透过书信一齐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感”不能深入,文章易流于肤浅;“泛泛而谈”犹如隔靴搔痒,议论缺乏针对性。所以,写读后感要紧密联系实际。
示例:由《傅雷家书》到生活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头发花白,费尽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是真正的父亲!生活中,我们总是想到父母琐碎的唠叨,但是,我们又是否想到他们播撒在我们周围的点滴的爱呢?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一般而言,最好能回归文本,围绕“感点”叙写。
  示例1:《傅雷家书》的感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好处。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一样于普通家信之处。
示例2: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带给我们的爱与精神,芬芳在岁月流年,传递在你们心间。不能忘,也,不敢忘!
能承受的,并非生活之重
———读余华《活着》有感
读余华的小说《活着》,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感。
小说不长,讲述的是“我”年轻时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遇到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我”坐在田边树下听老人讲述他坎坷一生的故事。
福贵是旧时一个地主家的阔少爷,年轻时沉溺酒色,放纵无度,“顺理成章”地染上赌瘾,走上了不归路。先是不出几月输尽祖上家产,从此一贫如洗,只得在原先自家的田里做佃户维持生计。不久父亲从粪缸上摔下来,在失意与苦闷中死去。母亲心力交瘁病倒,福贵进城找郎中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出生入死的福贵终于回到家乡,母亲却早已去世,女儿凤霞也因一场大病变成了聋哑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下地都吃力,唯一的儿子为了救同一血型的县长夫人被人抽血过多而死。
读后感佳作举隅:
佳作展示一《活着》读后感
十年“文革”,曾经的战友刘县长———一个投靠解放军打过渡江战役、上过朝鲜战场的老兵被打成“走资派”,在痛苦中了结了自我。女儿凤霞因难产生下孩子后死在病床上,女婿二喜工地干活时被两排水泥板挤死,临死前大喊了一声儿子的名字。
老福贵心疼外孙给他煮豆子吃,外孙却因吃得太多而胀死。失去了唯一亲人的福贵从此形单影只,孤苦零丁。
读完福贵超乎常人不幸的人生故事,很多人会为他悲悯,会为他如黑夜里行走于荆棘之上的人生感到悲哀。《瑞士文学报》认为,作者让福贵“向命运屈服,向人们展示了将苟活作为生活唯一目的的状况”,认为福贵根本算不上在生活,只不过是在“幸存”,是一个被命运夺走所有亲人却留下他让其品尝所有痛苦的“幸存者”。
为活着而满意,面对死亡而坦然,福贵的一生告诉我们:活着,即永远脚踏实地活下去。福贵一生没有什么丰功伟业,自然也谈不上什么道德情操。
这也是余华小说的一个特色,描绘的从来都不是一枝华美艳丽的鲜花在虚荣中绽放,而是像福贵、许三观等人这些被长江水湿润的一捧泥土。他们生活的时代与地域,都注定了他们必须咬着牙,含着泪,卑微但坚强地去“活着”。
语文作业:
“引—议—联—结”结构,在诗歌赏析中能否运用呢?写一则短评,运用“引—议—联—结”结构,不少于200字。
清平乐 别来春半
【南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