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变色龙》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变色龙》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11: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变色龙》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B.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C.这也许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
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悲苦 饥饿 无原无故 B.恐怖 陪偿 遵守法令
C.严历 坎肩 无精打彩 D.温情 下贱 异想天开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最终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
B.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C.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D.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4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2021年清明公祭在静园草坪举行。
②全体师生手持黄白菊花,低头静立,向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北大革命先烈默哀。
③在国旗和校旗映衬下,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④公祭仪式上,学生代表朗诵了由北大师生原创并改编的诗篇《青松礼赞》,缅怀革命先辈。
⑤松柏苍翠映燕园,丰碑矗立忆英魂。
A.⑤①④③②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⑤①③②④
二、填空题
5.填空。
《变色龙》的作者是_____国_________的,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剧本《___________》等。这篇小说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____________这一典型形象,用____________手法对此类人进行了讽刺。
6.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 )
(2)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
(3)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
7.吕金凌同学为了解《变色龙》一文的作者契诃夫,搜集了一些资料,只是这些资料有语病,请你帮助修改一下。
A.90年代是契诃夫创作达到高峰的时期,创作了不少杰作。B.除了契诃夫自己主动研究现实外,由于90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也给了他不少的影响,使他对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他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也更加深入。在著名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C.他编造了一个害怕一切新事物、顽固地维护旧制度的典型人物别里科夫的形象。契诃夫相信旧制度一定会灭亡,新的生活必然会到来。在剧本《樱桃园》里,他喊出了“新生活万岁!”
(1)A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前加“_________”。
(2)B句成分赘余,应将“_________”去掉。
(3)C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感觉学校布置的书面作业少了,可未来要面对中考、高考,说实话,我有点担忧。”作为九年级学生家长,最近一直在关注“双减”的相关信息。每天课后服务时间至少有2小时,又不能讲新课,这个时间该怎么办?学校校长也面临新问题。“双减”政策就像一根线,一头连着家长、学生,另一头连着学校、老师。
8.请你采访:请你就上述话题,选择一个采访对象,设计一个采访的问题。
9.请你劝说:既心疼孩子负担太重,又担心孩子学业落后,妈妈打算买几套市面上流行的教辅资料让你回家做。请你心平气和地跟她交流交流。
10.请你建议:什么样的课后服务才是孩子们期待的呢?校长决定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请写出你的建议。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小说《变色龙》,完成下面小题。
变色龙
契诃夫
①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弓也没有。
②“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③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它后面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④“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⑤……
⑥“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⑦“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开口了,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我正在跟米特里·米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您得原谅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细致的活儿。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要有一个礼拜不能用这个手指头啦……官长,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么这世界上也没有活头了。”
⑧“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⑨“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⑩“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胡说,独眼鬼!你什么也没看见,你为什么胡说?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少说废话!”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你拿得准吗?”
“拿得准,长官……”
“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侮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一—喂,普洛诃尔!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 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唰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鸣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11.根据小说情节提示,补充写出1、4、5三处。
12.下面理解不正确的( )
A.作者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B.小说构思巧妙,以“狗咬人事件”为线索,聚焦场景,展开矛盾,塑造人物,揭示了沙皇俄国统治下社会黑暗和官僚阶层的厚颜无耻。
C.文章运用夸张和讽刺手法,描写奥楚蔑洛夫态度的五次变化,刻画其灵活自如的“变色龙”美好形象。
D.席加洛夫将军及其哥哥这两个人物,始终没有出场,但是在围观群众及将军家橱子的口中又无处不在,属于虚写人物。
13.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两处划线句子“脱”“穿”大衣的表达效果。
14.下面链接的《孔乙己》文字中的“笑”,渲染了欢喜、热闹的氛围,反衬了孔乙己命运的凄凉,增添了悲剧色彩。《变色龙》末尾“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的“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品析。
链接: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二)阅读文本,完成下面的问题。
树碑
①福爷安静地坐在村东头的树墩上,脸上的皱纹和树墩那皴裂的树皮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夕阳的余晖里成了一尊雕像。
②树墩的后头便是一所学校。一所只有9个孩子的学校。福爷是这所学校的看门人,其实也没啥可看的,除了一些缺胳膊断腿的桌椅板凳,便是小李老师。
③这所学校具体存在多少年,小李老师不知道,福爷也不知道,他说他就在这所学校念了几年书,在这儿读过书的还有福爷的儿子、孙子,当然也包括小李老师。
④没事的时候,小李老师就喜欢坐在福爷的旁边一边陪福爷下棋,一边听福爷讲发生在学校里的那些陈年旧日事。
⑤福爷说你小时候蔫淘蔫淘的,你娘走得早,你爹一个人拉扯你们四个,顾上这个顾不上那个,村里哪家的饭你没吃过?你学习好,愣是让学校减免了你的学杂费!啧啧,加一起可好几块钱呢!为这,满儿他娘还找到学校也要减免学费呢!哧!也不看看满儿那成绩!回回大鸭蛋!不嫌臊得慌!……
⑥可如今满儿在外面挣了钱,把他娘接走了,再也没回来……小李老师飞出了一个象,重重地凿在福爷的车上。
⑦谁像你这个傻小子!念了大学,转个圈又回这个山沟来!看你那点儿出息……
⑧为啥回来别人不晓得,福爷您不晓得?小李老师摩挲着棋子低声说。
⑨我不晓得!福爷闷闷地回了一句,把脸扭向有些模糊的远山,流动的夕阳把福爷斑驳的身影扑倒在破旧的棋盘上。
⑩小李老师知道,福爷又想起了五儿。小李老师也想五儿。【甲】
五儿是山那边的孤儿,每座山的那边都有几个娃来这所学校上课,那时小李老师还是人们嘴里的李三儿。五儿和李三儿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走出大山。
大学毕业后,五儿回到了村里,当上了村小学的老师,李三儿不解地看着五儿如花的笑靥说,好不容易走出来,见了世面,还要回到山沟沟?
我要守着咱们的村子!也要守着这所学校!五儿指着书声琅琅的教室说,好看的眼睛被风吹得眯成了两条缝,但是却好像有两束阳光落在她的眼睛里。
李三儿不敢看五儿的眼睛,转过身子,让自己逃离那两束阳光的捕捉,任五儿的身影在村头站成了一棵树。他回头看了看越来越模糊的五儿,向她挥了挥手。停在路边的小客车像一头巨鲸,一口将他吞进去,然后喷出一股黑烟,摇头摆尾地游进夕阳的光晕里。
两年后,李三儿回到了村里,他没有看到五儿,也没有看到学生,只看到颓败的教室和在学校门口发呆的福爷。
五儿呢?孩子们呢?
五儿走了……福爷低着头,垂下了眼睑说,孩子们也都走了。【乙】
当李三儿看到五儿的时候,那只是一张黑白照片,镶嵌在一块冰冷的石碑上,石碑立在学校后面一个孤零零的山坳里。【丙】
那雨下得真大啊,水库的堤坝都快垮了,长这么大岁数都没看过发这么大的水!为了救落在水里的小四儿,她忘了自己不会游泳……福爷说,那个山坳里可以遮挡风雨,不会再让五儿一个人去面对那么大的风雨了,我替她守着……
小四儿是李三儿的弟弟。
李三儿在五儿的碑前站成了一棵树。【丁】
李三儿成了小李老师,把空无一人的教室变成了9个孩子的乐园,那是他翻山越岭才找回来的学生。
福爷安静地坐在树墩上,眯着眼打盹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树墩的四周冒出了一根根的枝条,嫩绿嫩绿的,随着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欢快地摇摆着。
夕阳的剪影里,有一个人。
还有一块碑。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12期,有改动)
15.下面句子出自原文,它在原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他想,两年前他离开这个村子时,五儿是不是也这样泪流满面?
A.甲 B.乙 C.丙 D.丁
16.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补全⑩— 段的故事情节。
五儿和李三儿一起上学,一起走出大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儿为救小四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析其表达效果。
(1)满儿在外面挣了钱,把他娘接走了,再也没回来……小李老师飞出了一个象,重重地凿在福爷的车上。
(2)为啥回来别人不晓得,福爷您不晓得?小李老师摩挲着棋子低声说。
18.第④—⑨段写福爷和小李老师下棋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19.结合全文,请具体分析结尾两段的妙处。
(三)阅读程奋只的《耍面》,完成下面小题。
①天下面食数山西,山西面食数龙城,龙城面数四平路上的得月楼,得月楼的总厨姓余,单名一个“良”字,生得白净秀气,说是厨子,倒比台上那唱戏的小生还要俊上几分。更厉害的是,余师傅有一手耍面的绝活,一条拉面在他手里能耍出花儿来,真是绝了。
②余师傅的大徒弟叫小福子,不仅厨艺高超,耍面的功夫也是了得,得月楼的食客们都说,若是粗粗一看,小福子的耍面功夫已经和余师傅不相上下了,但若仔细琢磨,却又差了那么一丁点。可到底差在哪儿呢?却又说不出。只有小福子自己知道这一丁点差在哪,这就是“柔面剂”。他曾听人说,师父有一种特殊的料剂,和面的时候,加到面粉中,和出来的面就会柔韧无比,劲道十足。这样耍起面来才能收放自如。
③小福子曾故意问余师傅有没有这种柔面剂,余师傅却说根本没有什么柔面剂,和面和舞面都是真功夫,功到自然成,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小福子嘴上应着,心里头却一百个不相信。
④有一次小福子路过师父的房间时,看到师父在擦拭一只白色小瓷瓶A,擦好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柜子里,锁好。小福子料定那只小瓷瓶里装的正是柔面剂,心想:“师父果然留着一手。这是怕自己抢他的饭碗啊。”想到这里,小福子心一横:罢罢罢,看来我在这里也学不到什么了,留在得月楼将永远被师父压制。不如趁年轻,远离此地,另起炉灶。
⑤当晚,小福子就不辞而别,离开龙城,从此杳无消息。
⑥时光如电,转眼就是三年。这一天,正是掌灯时分。龙城得月楼上早已座无虚席。余师傅沐手更衣,正准备表演他的耍面绝技。这时门外走进一人,大喊一声:“且慢。”众人抬眼观瞧,不禁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来人正是三年前出走的小福子。
⑦原来,三年前他负气出走,在一个偏僻的小城,苦苦寻觅配制柔面剂的方法,他本就伶俐,再加上反复的试验,这柔面剂竟当真被他配制出来了。有了柔面剂,他有恃无恐,所以今天来和师父一较高下。
⑧只见小福子拱手一揖:“师父,一别经年,一向可好?”余师傅道:“小福子,你到哪里去了?为何不辞而别?”小福子无话,只冷笑一声,转向大家:“各位龙城的老少爷们,今天我小福子就想干一件事,这就是和师父比试一场。”
⑨一位食客说道:“怎么个比法?”小福子说:“我和师父各耍一趟面,要是我赢了,师父就得让出得月楼总厨的位置。”一听此话,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问:“那你要是输了呢?”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大伙心里一惊、这小子来真的了。得月楼的老板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准备过来劝劝。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⑩小福子说:“我要亲自和面。”说完走进后厨,少顷,推着和好的面走出来,立在大厅中央。左手抓面,轻轻一抖,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蛇出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一趟面耍完,面条齐刷刷分作几段落入锅中,引得大家一阵大声喝彩。喝彩归喝彩,众人也为余师傅捏着一把汗,看样子,这小福子的功夫已经不在余师傅之下,这下余师傅有麻烦了。
只见余师傅不慌不忙,走进房间拿出一个白色小瓷瓶B。小福子一看,正是三年前那只小瓶,看来师父终于肯承认有柔面剂了。谁料余师傅道:“我手里的这一瓶药剂,并不是什么柔面剂,却能检验出面团中来否添加了柔面剂。”说完打开瓶盖,在小福予刚才剩下的面团上滴了两滴,奇事发生了,那面团竟然出现奇特的粉红色,小福子心下一惊,众食客也是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余师傅这才讲出其中的故事。原来余师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跟着叔叔研习中医多年,谁料成年后却忽然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改行做了一名面食厨子。六年前,他无意中发现一种柔面剂,能让面条柔韧无比,但很快就发现,柔面剂虽然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但同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为了防止别人配制出这种柔面剂来使用,余师傅苦心配制出另一种药剂,这种药剂能检验出面团里是否加入了柔面剂。这就是他手中的那个小瓷瓶里的药剂。
听完余师傅的话,众人才恍然大悟,小福子也羞愧难当。这时余师傅叫徒弟当众打开一袋面粉,又舀来清水,重新洗手和面。面和好后,他对小福子说:“你看到了,我这面里并没有添加柔面剂,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夫,不要去想什么歪门邪道。”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花旦飞舞的水袖,美得惊心,美得花枝乱颤。
(选自《2018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有删改)
2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小福子 心理
问余师傅是否添加揉面剂 ①
② 负气
被检出添加揉面剂 ③
④ 羞愧
21.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有人认为文章第⑦段在文中多余,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写出理由。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划线句。
22.文章A、B两处两次出现“白色小瓷瓶”,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23.文章最后小福子羞愧难当。你觉得小福子有哪些羞愧,结合小说具体情节分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 俄 契诃夫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万尼亚舅舅 奥楚蔑洛夫 对比和夸张
6. 拟人 比喻 拟人 夸张
7. (1)创作了 他 (2)由于 (3)编造 塑造
8.示例一:(采访家长)您对“双减”政策带来的影响有什么看法? 示例二:(采访学生)“双减”政策让你的校内学习和课余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示例三:(采访老师)“双减”政策推行以来,您对学生的作业设计有哪些具体做法?示例四:(采访校长)为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贵校的课后服务有哪些具体举措?
9.示例:
妈妈:
我明白您望子成龙的心情,但过多刷题未必有效教,现在推行“双减”,老师都在努力为我们“减负”,过多的教辅练习只会增加我的学业负担,不利于我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不如让我多花时间和精力紧跟校内进度,吃透校内知识,还能用课余时间多参与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希望您能理解,不要再为我买过多的教辅资料了。
10.尊敬的校长,您好!我建议学业补习辅导不能成为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我们很多同学都想利用每天的2小时,参与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艺术、劳动、传统文化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能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并形成自己的专属课程表。希望学校能为我们提供更多满足兴趣特长的个性化选择,丰富我们在校内的学习生活。谢谢!
11.疯狗 名贵 野狗
12.C
13.“脱”“穿”大衣2个细节,体现了奥楚蔑洛夫随着“狗”主人的变化,心理反应也迅速变化,这一细节,以小见大,细腻传神,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丑恶嘴脸生动传神,跃然纸上,极具讽刺效果。
14.“那群人”对赫留金的“笑”:①渲染了欢喜、热闹的氛围,反衬了赫留金一无所得的尴尬,增添了其命运的悲剧色彩。②侧面反映了“那群人”的冷酷麻木,也是对奥楚蔑洛夫“变色龙”丑恶行为的助长,反映沙皇俄国统治下整个社会的病态。
15.D
16. 大学毕业后五儿回村里当了老师,李三儿进了城。 李三儿回到村里成了小李老师(意思对即可)
17.①“凿”意为用力的敲击。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李老师对自己大学毕业后离开村子的行为而感到自责和愧疚的心理。②“摩挲”意为用手抚摸。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小李老师对五儿的怀念和对自己曾经离开村里的愧疚心理。
18.不能。①这部分内容交代了当时的现状:村子里不少人在外面赚了钱就再也不会来了;②交代了小李老师的情况:家境贫困,从小学习成绩好,考上了大学,现在又回到了村里当老师;③小李老师为什么回村?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引出下文关于五儿的故事。(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9.①用“夕阳”渲染气氛,烘托出福爷、五儿、李三儿等人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的美好。②升华主题。“一个人”没有具体写是哪一个人,意味着有不少人在守护着农村教育事业,并且这种坚守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还有一块碑”单独成段这既是五儿墓前那块石碑,寄托着福爷、李三儿、孩子们、乡亲们对五儿的赞颂与纪念,也是立在人们心头的一块丰碑,将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精神和意志牢牢根植在人们的心里,并将影响更多人;③点题,照应文章开头。④总结全文,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③④能答到其中一点即可)(意对即可)
20.(1)不相信(2)不辞而别(3)心惊(4)知道真相(听完师傅的话)
21.(1)第⑦段写小福子负气出走后成功配制出柔面剂,回来找师父比试耍面功夫。运用插叙手法,补充交代小福子三年前离开龙城后的经历以及回来的目的,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有起伏;为下文余师傅揭穿小福子使用柔面剂这一情节作铺垫。
(2)对比、比喻,把余师傅耍面和戏台上青衣花旦的水袖表演进行对比,用“花枝乱颤”作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余师傅耍面技艺娴熟,出神入化,如同艺术表演给人美的享受。同时也赞美了余师傅富有正义、坚守行业操守的人性美。
22.A处出现使得小福子坚信自己的怀疑一一师傅有柔面剂,觉得师傅留一手,自己会永远受压制,随后不告而别,设置了悬念; B 处解开了悬念,瓶里装的是检验面团是否添加柔面剂的药剂。小瓷瓶两次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表现了小福子的自私、忘恩负义,余师傅富有正义、坚守行业道德的形象。
23.(1)技不如师傅,尤其是和面功夫。余师傅没加柔面剂,耍面如“青衣花旦飞舞的水袖”,小福子耍面虽如“白练翻飞”“银蛇出洞”“飞龙在天”,但他加了柔面剂。(2)自私,心胸狭隘。小福子认为师傳有柔面剂,留着一手,会永远压制他,不辞而别。(3)自负,骄傲,忘恩。有了柔面剂,就有恃无恐,挑战师傅,还要师傅让出总厨的位罩。(4)没苦练真功夫,想些歪门邪道。没有在和面和耍面上练真功夫,总想投机取巧。柔面剂对人体有害,还反复试验配制。(写对3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