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评价目标
壹
贰
叁
了解明朝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明长城、北京紫禁城等知识;
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了解明朝戏剧的繁荣情况及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等知识。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朝进入成熟阶段,简述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成就
一、明朝的科技名著
时
李
珍
本草纲目
【观看视频】了解李时珍的生平事迹
李时珍与仕途决绝,全身心地投入他那艰苦而又漫长的医药科学实践和研究之中,直至成为一代大家。
嘉靖十三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嘉靖十六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嘉靖十九年,乡试,李时珍落选。
李时珍在行医时,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无论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诊费,他都一样细心治疗。他在用药上常用药味简易、能就地取材的药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钱,受到患者的欢迎。
“《本草纲目》全书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共收录方剂11096首,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它不仅更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还补充了不少新的药物及验方。”“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其他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的药物及方子,李时珍采取‘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记录了下来,避免了它们的失传。”
山楂“消食积、补脾;化饮食,消肉积”;“化血块气块,活血。”
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
白萝卜“生吃可以止咳、消胀气,熟吃可以补气顺气”
著作:
作者: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归纳《本草纲目》成书的意义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传至世界各地
再版100余次
译成20多种语言文字
东汉末(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伤寒杂病论》)——
明代(《本草纲目》)——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请补充:三位医学家或药学家的名字
应
宋
星
作者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出了《天工开物》一书。
宋应星,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奉新县)人,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人物扫描
《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18篇。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上
上
中
中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他在书中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材料研读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材料一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遗憾的是,中国的《天工开物》问世三百年来却没有引起中国人足够的重视,反倒是传播后促进了日本和欧洲的发展......17世纪末,《天工开物》传到了日本,作为日本生产技术的基础图书,在日本各藩的“植产兴业”中被奉为指南......《天工开物》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丝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永松《<天工开物>埋没300年 却让日本和欧洲“捡宝”》
意义: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光
徐
启
利玛窦
观看视频,了解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书影
体现治国治民
的“农本”思想
全书60卷
约70万字
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利玛窦与徐光启
《几何原本》书影
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这些数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术语,都是徐光启在400年前定下来的,不但在我国沿用至今,而且还传播到了朝鲜、日本。
在又一个100年、200年甚至300年里,刚刚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天文学,再度被远远抛弃。历史有多少个百年可以蹉跎?
科技名著小结
著作 作者 作品类别 作品地位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药物学
工艺科技
农业科学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的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材料一:明朝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的创造。虽无突破、创新,但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探究思考:这三部巨著有何共同点?
材料二: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1)多为总结性巨著,对传统科技典籍、成就进行整理,作出经验性总结;
(2)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
(4)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较少;
合作探究
没有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我国科技发展面临停滞的危机。
建筑奇观: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目的: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西:嘉峪关
东:鸭绿江边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修建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影响: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特点1
特点2
前世今生
建筑奇观:明长城和北京城
战国长城
秦长城
战国时期,各国为防御他国进攻而修筑长城。
秦、赵、燕等国的长城还有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作用。
为防御北方匈奴南侵,秦朝在原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和增筑。
汉长城
西汉时期,为防御匈奴入侵和保护新开辟的丝绸之路,新修了河西走廊部分的长城。
历代长城修筑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长城的修建自春秋战国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秦、明所修长城均长逾万里。明朝长城修筑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也最为坚固。明朝还在长城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形成
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长城内外,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演绎了持久的碰撞与交融。长城既是条军事防御线,又是一条地理上的重要界线,也是一条农牧分界线。
防御他国进攻或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秦长城 明长城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土筑 明长城东段用条石青砖砌筑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目的
起止
材质
作用
象征意义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因为它处于北
方游牧民族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
政治上:成为了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艰苦勤劳、
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1)北京城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
修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扩建和改造北京城,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迁都。
2.北京城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2)构成:明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布局严整,方城十字街,南北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以万岁山为中心。
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征
上图:明代《皇都积盛图》(局部)
右图:明代《北京宫城图》(局部)
明长城 北京城
主要 构造
地位 价值
修筑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组成: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是北京城的核心,由工匠出生的蒯祥等人设计。
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美的宫殿建筑群。
小说和艺术:明代三大奇书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小说观念相差甚远。
小说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
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发展。
著作 作者 成书时间 作品内容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施耐庵
元末明初
吴承恩
明代中期
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同学们对这些著作中的哪些人物印象深刻?这些人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诸葛亮—足智多谋;曹操—自私、贪婪、奸诈、残暴,但胸怀大志……
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周瑜……
明 朝 小 说
2、《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北宋年末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其塑造的一百零八将的形象深入人心。同学们能说他们的名字和绰号吗?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
明 朝 小 说
3、《西游记》根据玄奘西行为原型,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辛西天拜取佛经的故事。你还能记起其中的精彩故事吗?通过这些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的身上有一种什么样的可贵精神?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偷吃人参果、三借芭蕉扇……
蔑视封建传统,敢于反抗的可贵精神
明 朝 小 说
《水浒传》
主要内容
《西游记》
《三国
演义》
价值
成书
时间
作者
书名
罗贯中
元末
明初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
元末
明初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
明朝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书画: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
徐渭
墨葡萄图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
3.戏剧:明朝时,戏剧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1)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2)《牡丹亭》
艺术特点: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主要内容: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思想主旨: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