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3-31 15: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1张PPT。物理·新课标(RJ)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火柴的温度约800 ℃,水的凝固点是0 ℃等。
2.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   的仪器,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3.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 ℃,   的温度是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冷热温度液体的热胀冷缩冰水混合物沸水1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   ,-6.8 ℃读做  或   。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   和   。
(2)测量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3)测量后: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负6.8摄氏度零下6.8摄氏度量程分度值被测的液体稳定37摄氏度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5.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6.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 吸收 热量;凝固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   热量。例如: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开始熔化成水是熔化现象;铜水浇铸成铜像是凝固现象等。
7.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是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是非晶体。35 ℃~42 ℃0.1 ℃固液液固放出不变升高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8.汽化和液化:物质从   变为   叫做汽化,
   热量,汽化包括   和   两种方式;物质从   变为   叫做液化,   热量,液化的方法是
   或   。例如:泼在地面的水会慢慢变干,是因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了;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生活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形成的。液体气体吸收蒸发沸腾气体液体放出降低气体温度压缩气体体积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9.升华和凝华:升华是指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   热量;凝华是指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
   热量。例如:冬天室外结冰的衣服也能变干,冰升华变为水蒸气;雪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窗花是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固气吸收气固放出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典例1:温度计的构造与使用 例1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3-1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答案] 量程 C -2 88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解析]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与分度值;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并且要观察零刻度线或数值的变化情况分清温度计的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 知识归纳
根据温度计所标出的数字大小判断温度计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是一个易错点。判断方法是靠近液柱位置数字越小的是零上,靠近液柱位置数字越大的是零下。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典例2:物态变化类型及吸放热判断例2 将放在冰箱中经过冷藏的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取出后放置在空气中,发现外表面会有小水滴生成,这些小水滴是通过怎样的物态变化过程形成的(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熔化
[解析]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经过冷藏的冷的矿泉水瓶发生液化,形成小液滴,附着在矿泉水瓶的外部,属于液化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 知识归纳
判断物态变化是解决物态变化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先要看清过程的初、末状态,然后再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判断。例如此题中,小水滴为液态,其来源只能是固体熔化而成或水蒸气液化而成,此题中显然没有涉及冰,故只能是水蒸气液化而成,又因为液化必须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题目中矿泉水瓶是冷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液化而成的。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典例3:熔化、凝固实验探究例3 如图3-3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温度计、水。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根据提供器材可知,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
(2)图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3)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下表是实验中对冰熔化过程记录的测量数据。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_℃,
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在第6分钟时,冰的物态是________。
[答案] (1)秒表 (2)冰 52 (3)吸收 (4)0 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解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时间,所以少的实验器材是秒表;由于冰是晶体,蜡是非晶体,所以熔化图像体现了冰的熔化过程;观察表中的数据不难看出,在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晶体在熔点时,有可能处于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第6分钟是在熔化过程中,故为固液共存。 知识拓展
在探究熔化实验时,除了需要注意温度计的使用外,根据固体熔化速度较慢,受热不均匀的情况,需要用玻璃棒等物体对加热的固体进行搅拌,再就是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典例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4 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 [解析] B 酒精灯盖上灯帽、管道输水、保鲜膜包菜都是防止与空气直接接触,减小了蒸发面积,减慢了蒸发速度;洗头后用电吹风吹时,提高了头发上液体的温度,也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速度。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 知识归纳
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速度时,就需要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典例5:蒸发、沸腾实验探究 例5 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3-4甲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 ℃,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答案] (1)94 (2)如图3-5所示
(3)保持不变
(4)气压不是1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确、读数有误差、水有杂质等)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解析] 在第3分钟时,水还没有沸腾,温度还在上升阶段,温度计示数为94 ℃;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温低于100 ℃的可能原因很多,例如气压不是1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确、读数时有误差、水有杂质等都会影响水的沸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知识拓展
1.使水尽快沸腾的方法:①烧杯加盖;②水要适量;③水初温稍高;④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沸腾前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达到液面后破裂。
3.沸腾曲线中水平直线所对应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
[答案] B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2.如图3-6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答案] A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3.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
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
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
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
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
[答案] B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4.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 ℃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北京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答案] D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答案] A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6.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80 ℃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 ℃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 -39 ℃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铅的凝固点是-328 ℃
[答案] C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7.如图3-7所示的物理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答案] D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8.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 A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9.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图3-8所示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答案] D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0.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在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答案] D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1.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减慢蒸发的措施的是(  )
A.用电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 B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2.下列关于“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与夏天湿衣服变干了”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同,前者包含凝固、升华,后者是汽化
B.两者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
C.两者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同,前者是升华,后者是凝华
D.两者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同,前者是凝华,后者是汽化
[答案] A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3.如图3-9所示是测量________的温度计,使用时,它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此时它的示数是________℃。
[答案] 体温 可以 37
14.预防“甲流”时,我们每天都要用体温计检测体温,常用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
[答案] 35~42 0.1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5.下表是小刚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 ℃,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2)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水银,酒精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 ℃和357 ℃,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 ℃和78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
[答案] (1)100 不变 (2)水银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第三章过关测试第4题针对训练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C 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第三章过关测试第5题针对训练
2.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
B.夏天,冰棍冒出“白气”
C.秋天,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雪花
[答案] A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
A.水烧开后水壶嘴喷出“热气”
B.秋天早晨,草叶上霜的形成
C.冬天,室外飘起雪花
D.热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过一段时间变成了水
[答案] D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3)(4) D.(1)(3)
[答案] D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第三章过关测试第8题针对训练
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炽灯泡的灯丝用久后变细是升华现象
B.新鲜蔬菜会慢慢干瘪是汽化现象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答案] C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第三章过关测试第10题针对训练
6.小明曾在家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把一只玻璃可乐瓶灌满凉水,封好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打算做一瓶冰块。可是,当他第二天拿出玻璃瓶时,发现水虽已完全结成了冰,但玻璃瓶已裂成了许多块,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 因为水结冰时体积变大,玻璃瓶被冰撑裂。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第三章过关测试第19题针对训练
7.某同学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加热3 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
热不足
C.OB段表示沸腾过程,且温度先
上升后不变
D.AB段虽然温度不变但也在不断
吸热
[答案] D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第三章过关测试第22题针对训练
8.将一装有水的烧瓶加热至水沸腾后,把烧瓶移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后倒置,再向瓶底浇冷水,如图3-11所示,烧瓶中会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原因是(  )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A.瓶中的水发生了分解反应,产生了气体
B.瓶中气压不变,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
C.瓶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
D.瓶中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
[答案] D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一)第1题针对训练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 mm2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 m
[答案] D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一)第3题针对训练
2.2011·盐城中考如图3-12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A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一)第10题针对训练
3.如图3-13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________或_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地球拥有大量的水,但人类还会面临“水荒”,从水资源的现状和使用来分析,造成此状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答案] 液化 凝华 水的污染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一)第13题针对训练
4.如图3-14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杯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现用一根小木棍轻轻敲击它们,杯就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响声,其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_,音调最低的是______。
[答案] C D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一)第15题针对训练
5.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3-15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做________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
[答案] 匀速直线 20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一)第19题针对训练
6.开始实施的新刑法增加了对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做出刑事处罚的规定,从而更好地有效惩治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为什么要防醉驾呢?小明从课外阅读了解到:驾驶员看见过马路的人,从决定停车直至右脚刚刚踩在制动器踏板上,在这段反应时间内,汽车按原速度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普通人正常的反应时间平均约0.5~1.5 s,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则增加2~3倍。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假设小明爸爸正常驾驶的反应时间为1 s,他以72 km/h的速度开车时的反应距离是________m;他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是正常驾驶时的2倍,实验中测得反应距离为30 m,则此次他开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_m/s,合________km/h。
(2)在了解以上知识之后,你对醉酒驾车的司机师傅们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0 15 54 (2)珍爱生命,切勿酒后驾车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二)第4题针对训练
1.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空气的振动而发声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羌笛还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 B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二)第6题针对训练
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B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二)第10题针对训练
3.2011·湛江中考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答案] A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4.2011·清远中考如图3-16所示是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冰雕大奖赛中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答案] C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阶段综合测试二(期中二)第18题针对训练
5.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 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3-17所示的照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第三章┃物态变化物理·新课标(RJ)(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可得出蜗牛在做__________运动,整个50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mm/s。
[答案] (1)40 34.2 62.0 (2)变速 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