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 词
刘禹锡
导入
诗人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陋室铭
刘禹锡
1、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了解“铭”的特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学习目标
走进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遭贬。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等,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文学常识
诗佛
诗圣
诗仙
诗豪
诗鬼
杜甫
刘禹锡
李白
李贺
王维
了解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文体知识
铭
铭 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用于纪行或苦口警诫劝勉,形式短小,文字精练,句式工整,有韵。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 “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 “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朗读指导
点我放课文朗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圈出句尾的最后一个字。你能找出韵脚 吗?
名ing 灵ing 馨in 青ing 丁ing 琴qin 经ing 形ing 亭i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蔓延到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映入
使…绿
使…青
疏通文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调弄。
指佛经。
指弦乐器。
形体、躯体。
不加装饰的琴。
指管乐器。
指官府文书。
可以弹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疏通文意
1、文中哪两句话点明文章主旨
2、作者如何写陋室不陋?
3、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入手写“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清幽宁静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儒雅博学的来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高雅的生活
(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引用孔子的话作结,画龙点睛,再一次证明“陋室”不陋。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陋室怎样的环境特点?“上”和“入”用在这里有和好处?
①对偶,②写出了环境清幽宁静;
③“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
精读课文
2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对比,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是自己日常活动(实写),后者是说没有扰耳的宫廷雅乐和俗务缠身(虚写)。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①运用类比,以古代名贤自比,②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诸葛庐
子云亭
诸葛亮
政治上建功立业
文学上万古流芳
杨雄
类比
我
禹锡室
4“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①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再一次证明“陋室”不陋,紧扣题目,②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中心。
③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5作者写“陋室”的目的,只是在强调“陋室不陋”吗?
托物言志
物
志
陋室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不只是写陋室,而是借写“陋室”来写自己“德馨”,表明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
————
————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极力赞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主旨总结
陋室铭
设喻引题
山
仙
水
龙
喻陋室
喻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清幽(景)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
反诘点题
交友高雅(友)
手法: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
板书设计
文中作者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怎么看作者的人际交往?
赞同: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你的学识、修养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不赞同: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同层次的人,也有自己所独有的生活体验和自己的长处,取长补短,也能提高自己。
拓展探究
冰心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你永远无法伤害境界比你高,内心比你还要强大的人。我们也可以像刘禹锡那样,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即便是苔痕陋室,都守住心灵净土,潜心求索,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心若被困,天下处处都是牢笼;
心之所安,矮瓦斗室也是天堂。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达了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思想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