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单元测试四第二章1-3节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科学(下)单元测试四第二章1-3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3-31 16: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科学(下)单元测试四
(第二章1-3节)
___________中学 __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2.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4.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朵的
5.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6.人耳朵结构中,对声音有放大作用的部位是( )
A.耳廓 B.外耳道 C.鼓膜 D.听小骨
7.2012年6月6日,艺术家们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奏《黄河颂》时,听众能分辨出小提琴和
钢琴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 )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节奏不同 D.音调不同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
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D.超声波不是声波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A.图a中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图b中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图c中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d中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10.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A B C D
1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12.如图所示,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
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
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13.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
14.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15.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甜最敏感的区域是( )
A.舌根 B.舌尖 C.舌两侧 D.舌的全部区域
16.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
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
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17.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18.杭州地铁已经建成通车,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
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19.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 )
A. ①④⑤③②⑥ B. ①②④⑤③⑥ C .①④⑤②③⑥ D .①③④⑤②⑥
20.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他“吼”出的声能将玻璃杯震碎。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43分):
2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
是____Hz,人类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2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课堂上有的教
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_____。
23.人体皮肤中,能感受高于皮肤温度的感受器是____ ,对这一感觉最敏感的部
位是 ;能感觉接触和受压等机械刺激的感受器是____ ,对这一感觉
敏感的部位是 ;同时,皮肤还有____感受器和____感受器。
24.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____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
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____产生的。
25.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
26.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____可以传声;
27.嗅觉特点:(1)嗅觉的 性,是一种气味持续地作用于嗅觉器官之后,嗅觉感受性会出现降低的现象,即大脑的 疲劳的缘故;(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性差异 ,利用警犬侦破是利用了狗异常灵敏的 觉;(3)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会逐渐 ;(4)动物对不同物质的气味敏感程度 。
28.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打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你 (填“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明 。
29.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从该信息可归纳出的结论
是:(1) 的发声的频率范围最小.(2)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 .
(3) 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 。
30.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口张开,使鼓室通过 和咽部连通,使鼓膜内外的____________保持平衡。
31.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
塑料尺的 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
的 发生改变.
32.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
三、实验探究题(第35题的第(1)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6分):
33.在右图中,小明与小玉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34.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是 ;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
35.小明学习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后:
(1)小明想到:声呐发出的 碰到水下的物体反射形成回声,可以发现潜艇并测出它的位置。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小明猜测:声音的反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有什么规律?
探究声音的反射
实验方法:将小镜子、两个圆纸筒、能发声的手表、几个一次性水杯,按图示放置。调整夹角,直到能够在左端纸筒里通过小镜子看见手表,将耳朵贴近这端纸筒,就能听到手表的“滴答”声。改变左端纸筒与镜子的夹角,纸筒中的“滴答”声明显变小。小明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3)小明联想:其他材料的物体是不是也具有反射的能力呢?于是当能够在左端纸筒里通过小镜子看见手表时,去掉小镜子换上木板,声音明显减弱;当放上泡沫板时,就几乎听不到声音了。这一现象说明 。
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A
B
D
A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D
B
D
A
A
A
A
二、填空题:
21. 350 能 22. 信息 响度 23. 热觉 手背 触觉 指尖 痛觉 冷觉 24. 噪声 振动 25. 振动
音色 26. 固体 27. 适应 嗅觉中枢 很大 嗅 减弱 不同 28. 不能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9. 狗
海豚.小 30.咽鼓管 气压 31. 振幅 音调 32.音调 响度
三、实验探究题:
33.棉线(固体)能够传声 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不能 34.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或空气柱长度越长,音调越低)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35. 超声波. 大于 探究声波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声波遇到的反射面越光滑反射现象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