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单元测试五第二章4-6节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科学(下)单元测试五第二章4-6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3-31 16: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科学(下)单元测试五
(第二章4-6节)
___________中学 __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图中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 三棱镜分解白光 B.笔在水面处“折断 C.水面上山的“倒影” D.手影游戏
2.在做“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如图所示,将一束光沿MO射向镜面,则反射光的方向是 ( )
A .OA B.OB C.OC D. OD
3.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A.入射角是30 °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
C.反射角是60 °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
5.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1.5m B. 2.0m C. 2.5m D. 3.0m
6.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
A. 0.7m B. 1m C.1.7m D.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8.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9. 2012月5月21日早晨,台州地区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
(如图)。此时,小明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
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 形 B.“”形 C.“○”方形 D.“△”形
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D.从不同的地方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11.如图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它们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
B.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
C.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
D.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
1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向后转动板E B.沿ON向后转动板F
C.改变入射光线与AO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B的夹角
13.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粗糙的,其目的是( )
A.不反射光 B.能折射光 C.发生漫反射 D.发生镜面反射
14.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 ( )
15.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1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相距增大,像增大 B.相距减小,像增大 C.相距减小,像减小 D.相距增大,像减小
17. 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
18.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9.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图甲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
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下面乙图中的( )
20.如图所示,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cm小于20cm B.等于20cm C.小于10cm D.大于20cm
二、填空题(21—25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8分):
21.近视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 过大,来自远方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需要配戴      来矫正。小明同学上初中后患了近视眼,而看不清远处物体。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选填“强”或“弱”)些。
22.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 m/s.
23.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 色,裙子是 色。
24.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
25.当你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你的距离是 m,你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26.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_度,使观
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_________性质。
27.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m.
28.某物体通过一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5cm;当物体移至该透镜前20cm处时,能够用光屏承接到的像为________立、_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9.右图为我国运载火箭上“箭载摄像机”拍得火箭上升时的一幅图片。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感光元件上。若拍摄该图片时镜头的焦距为f,为保证成像清晰,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v满足的条件是 ,物体经该镜头成的像是________的(填“倒立”或“正立”)。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 分,共14分):
30.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
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 。
31.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 。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30
5
10
5
12
60
5
25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 .
四、作图题(第33题4分,第32、34题各2分,共8分):
32.请在图中标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A点时的光的传播方向
33.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设A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保留辅助线)
34.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C
A
C
A
D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A
C
C
B
A
A
C
二、填空题:
21.曲度 前 凹透镜 弱 22. 大 3×108 23. 红 黑 24. 60° 37 ° 25. 4 虚 26. 45°
直线传播 27. 反射 5 28.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29. f<V<2f 倒立
三、实验探究题:
30. P 把Q到A'的距离当成像距(或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等合理答案写出一个即可) 31.
同一高度 10 < > 像高与物高之比等于像距与物距之比 32.作图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