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DNA粗提取与鉴定1、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原则)①根据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图,思考在什么浓度下,DNA的溶解度最小? 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如何变化的?在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小;当NaCl溶液浓度继续增加时,DNA的溶解度又逐渐增大。②如何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在盐溶液中溶解或析出?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时,DNA的溶解度较大,浓度为 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DNA在盐溶液中溶解或析出。 2、 DNA对酶、高温、洗涤剂的耐受性
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变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1、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可以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实 验 过 程二、DNA的释放一、材料的选定三、DNA与蛋白质等分离四、DNA的析出、获取、鉴定一、材料的选定1、 DNA含量是否较高?
2、材料是否好取材?3、是否容易提取DNA( 植 / 动 )?为什么不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1、怎样使鸡血细胞破裂?原理是什么?2、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又该如何处理?3、加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是什么?4、提取洋葱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
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
搅拌和研磨。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DNA的释放1、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细胞成分?2、为了纯化提取的DNA需要将滤液作怎样的进一步处理?3、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4、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三、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离2、如何鉴定DNA分子?还可以用什么物质来鉴定?1、纯的DNA应该是什么颜色?四、DNA的析出、鉴定 1.制鸡血细胞液(活鸡鲜血经分离或沉淀获得)玻棒搅拌,离心、分离或静置沉淀。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即血浆2.提取DNA①取血细胞5-10mL+20mL蒸馏水,用玻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②纱布过滤:滤液中含DNA和其他核物质,如蛋白质。⑴.提取血细胞核物质⑵.溶解核内的DNA滤液+2mol/L的NaCl溶液40mL,玻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实验步骤⑶.析出含DNA的粘稠物⑷.滤取含DNA的粘稠物⑸. DNA粘稠物的再溶解 在上述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沿一个方向轻轻搅拌,出现丝状物;当丝状物不在增加时,停止加水(此时NaCl溶液的浓度相当于0.14mol/L)。 用多层纱布过滤,含DNA的粘稠物留在纱布上。 在20mL烧杯中轻缓搅拌3min,使尽可能多的DNA溶解在NaCl溶液。⑹.过滤含有DNA的NaCl溶液用放有两层纱布的漏斗过滤步骤⑸所得的溶液,滤液中含有DNA。⑺.提取含有杂质较少的DNA步骤⑹所得的滤液+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50mL,用玻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溶液中(析出)出现乳白色丝状物,用玻棒将丝状物卷起,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3.DNA的鉴定加入二苯胺试剂4mL,用玻棒搅拌使DNA溶解,沸水浴5min,观察溶液是否出现蓝色。1.共有“三次过滤,两次析出,七次搅拌”2.加入“两次蒸馏水,三次NaCl溶液,一次酒精”三、实验小结①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防止血凝固②加速血细胞破裂 ③溶解DNA ④使2mol/L的NaCl溶液稀释至0.14mol/L使得DNA最大限度地释出 ⑤使含DNA的黏稠物被留在纱布上⑥使含DNA的黏稠物尽可能多的溶解于溶液中⑦除去含DNA的滤液中的杂质⑧提取DNA⑨ A出现蓝色 B无变化2.实验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和0.14 mol/L对DNA有何影响?1.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答:B答:前者是溶解DNA,后者是使DNA析出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 )
A.砖红色 B.橘黄色 C.紫色 D.蓝色4.提取鸡血中的DNA时,为什么要除去血液
中的上清液?答:DNA的提取,关键是对杂质的去除,由于上清液是血液中的血浆部分,不含DNA,所以要除去上清液(含有蛋白质)。答:D5、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溶解DNA的盐溶液是0.14mol/L的NaCl溶液
B、实验中提取较纯净的DNA利用了DNA不溶于酒精的特点
C、对最后提取出DNA用二苯胺试剂鉴定时需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D、实验操作过程中先后两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相同 B课件19张PPT。§5.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一、基础知识(一)提取DNA的方法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 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2.提取DNA的基本思路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
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⑴ 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成分
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
选择适当的盐浓度
就能使DNA充分溶解,
而使杂质沉淀;或者让其他成分溶解,
DNA析出3.DNA等大分子的理化性质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但细胞中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⑵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⑶ 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① 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对DNA没有影响② 高 温——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
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③ 洗涤剂——溶解细胞膜,去除脂质和蛋白质
但对DNA没有影响试剂:(二)DNA的鉴定条件:二苯胺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被染成蓝色沸水浴现象:二、实验设计(一)实验材料的选取从下列材料中选取2~3种原则:菜花、香蕉、猕猴桃、洋葱、豌豆、菠菜;
鱼卵、猪肝、鸡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
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组织(二)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1、动物细胞2、植物细胞——容易破碎——需要溶解细胞膜鸡血细胞溶液:
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想一想: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
水分大量进入血细胞,使血细胞胀裂;
加上搅拌作用,加速鸡血细胞细胞膜、核膜破裂,从而释放出DNA① 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② 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想一想: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洗涤剂——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利于DNA释放
食 盐——NaCl,利于DNA的溶解于研磨液中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变少,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为了纯化提取的DNA需要将滤液作进一步处理讨论:滤液/研磨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成分?答: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想一想: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 怎样的影响?1. DNA的溶解性2. 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三)除去滤液中的杂质讨论: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方案二: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使提取的DNA 与蛋白质分开;
方案三:利用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 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四) DNA的析出与鉴定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95%),
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
——粗提取DNA
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
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1、DNA的析出2. DNA的鉴定⑴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mol/L NaCl 溶液5ml
⑵ 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DNA丝状物
⑶ 各加入二苯胺试剂4ml
⑷ 混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
⑸ 待冷却后,比较两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观察现象:溶解丝状物的溶液变为蓝色观察你提取的DNA颜色,
如果不是白色丝状物,
说明DNA中的杂质较多;
二苯胺鉴定出现蓝色
说明实验基本成功,
如果不呈现蓝色,
可能所提取的DNA含量低,
或是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
需要重新制备四、课题成果评价(一)是否提取出了DNA练习1、请解释提取DNA的实验操作中主要的步骤的目的。.答:提取DNA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选取DNA含量较高的生物材料,否则会由于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损失而造成检测的困难;第二步是DNA的释放和溶解,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尽可能使细胞内的DNA全部溶解;第三步是DNA的纯化,即根据DNA的溶解特性、对酶及高温的耐受性的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将DNA与杂质分开;最后一步是对DNA进行鉴定,这是对整个实验的结果的检测。2、你认为从细胞中提取某种特定的蛋白质与提取DNA一样容易吗?答:提取蛋白质比提取DNA的难度大。这是因为,与DNA相比,蛋白质对温度、盐浓度、pH等条件要敏感得多,很容易失活;并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种多样,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使得蛋白质的提取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只能根据特定蛋白质的特性摸索提取的条件,设计特定的方法。2.实验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和0.14 mol/L对DNA有何影响?1.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答:B答:前者是溶解DNA,后者是使DNA析出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 )
A.砖红色 B.橘黄色 C.紫色 D.蓝色4.提取鸡血中的DNA时,为什么要除去血液
中的上清液?答:DNA的提取,关键是对杂质的去除,由于上清液是血液中的血浆部分,不含DNA,所以要除去上清液(含有蛋白质)。答:D课件23张PPT。§5.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一、基础知识(一)提取DNA的方法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 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2.提取DNA的基本思路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
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⑴ 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成分
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
选择适当的盐浓度
就能使DNA充分溶解,
而使杂质沉淀;或者让其他成分溶解,
DNA析出3.DNA等大分子的理化性质⑵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⑶ 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但细胞中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⑵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⑶ 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① 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对DNA没有影响② 高 温——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
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③ 洗涤剂——溶解细胞膜,去除脂质和蛋白质
但对DNA没有影响试剂:(二)DNA的鉴定条件:二苯胺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被染成蓝色沸水浴现象:(一)实验材料的选取(二)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三)除去滤液中的杂质(纯化)(四) DNA的析出与鉴定二、实验设计(一)实验材料的选取从下列材料中选取2~3种原则:菜花、香蕉、猕猴桃、洋葱、豌豆、菠菜;
鱼卵、猪肝、鸡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
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组织
从核DNA数目来看,猪38条,鸡78条,哺乳动物血0条,猕猴桃58条,洋葱16条,豌豆14条,菠菜12条,大肠杆菌1条。请选择动植物材料各一种。
哺乳动物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及细胞器。
液体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量减少。
鱼卵是减数分裂的产物。
(二)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1、动物细胞2、植物细胞——容易破碎——需要溶解细胞膜鸡血细胞溶液:
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想一想: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
水分大量进入血细胞,使血细胞胀裂;
加上搅拌作用,加速鸡血细胞细胞膜、核膜破裂,从而释放出DNA① 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② 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想一想: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洗涤剂——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利于DNA释放
食 盐——NaCl,利于DNA的溶解于研磨液中经研磨可破碎细胞壁,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若研磨不充分,会使提取的DNA量变少,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为了纯化提取的DNA需要将滤液作进一步处理讨论:滤液/研磨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成分?答: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想一想:研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1. DNA的溶解性2. 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三)除去滤液中的杂质讨论: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方案二: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使提取的DNA 与蛋白质分开;
方案三:利用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 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四) DNA的析出与鉴定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95%),
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
——粗提取DNA
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
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1、DNA的析出2. DNA的鉴定⑴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mol/L NaCl 溶液5ml
⑵ 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DNA丝状物
⑶ 各加入二苯胺试剂4ml
⑷ 混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
⑸ 待冷却后,比较两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观察现象:溶解丝状物的溶液变为蓝色①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防止血凝固②加速血细胞破裂 ③溶解DNA ④使2mol/L的NaCl溶液稀释至0.14mol/L使得DNA最大限度地释出 ⑤使含DNA的黏稠物被留在纱布上⑥使含DNA的黏稠物尽可能多的溶解于溶液中⑦除去含DNA的滤液中的杂质⑧提取DNA⑨ A出现蓝色 B无变化观察你提取的DNA颜色,
如果不是白色丝状物,
说明DNA中的杂质较多;
二苯胺鉴定出现蓝色
说明实验基本成功,
如果不呈现蓝色,
可能所提取的DNA含量低,
或是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
需要重新制备四、课题成果评价(一)是否提取出了DNA练习1、请解释提取DNA的实验操作中主要的步骤的目的。.答:提取DNA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选取DNA含量较高的生物材料,否则会由于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损失而造成检测的困难;第二步是DNA的释放和溶解,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尽可能使细胞内的DNA全部溶解;第三步是DNA的纯化,即根据DNA的溶解特性、对酶及高温的耐受性的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将DNA与杂质分开;最后一步是对DNA进行鉴定,这是对整个实验的结果的检测。2、你认为从细胞中提取某种特定的蛋白质与提取DNA一样容易吗?答:提取蛋白质比提取DNA的难度大。这是因为,与DNA相比,蛋白质对温度、盐浓度、pH等条件要敏感得多,很容易失活;并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种多样,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使得蛋白质的提取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只能根据特定蛋白质的特性摸索提取的条件,设计特定的方法。2.实验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和0.14 mol/L对DNA有何影响?1.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答:B答:前者是溶解DNA,后者是使DNA析出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 )
A.砖红色 B.橘黄色 C.紫色 D.蓝色4.提取鸡血中的DNA时,为什么要除去血液
中的上清液?答:DNA的提取,关键是对杂质的去除,由于上清液是血液中的血浆部分,不含DNA,所以要除去上清液(含有蛋白质)。答:D课件18张PPT。复习巩固:
(1)如何观察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2)真核细胞DNA的主要存在场所?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者是谁?
(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特点?1、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和鉴定1、你所知道的生物大分子有哪些?2、如何来提取生物大分子?3、提取DNA的基本思路是什么?4、可以将DNA溶解于水和其他物质分离开来的方法吗?学生活动1:一、基础知识①根据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图,思考在什么浓度下,DNA的溶解度最小? 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如何变化的?在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小;当NaCl溶液浓度继续增加时,DNA的溶解度又逐渐增大。②如何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在盐溶液中溶解或析出?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大,浓度为 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DNA在盐溶液中溶解或析出。1、DNA能溶于酒精溶液吗?2、细胞中的其它物质呢?3、由此你想到了什么?4、DNA对酶、高温和洗
涤剂的耐受性?学生活动2:二、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实验材料的选取1、材料:鱼卵、猪肝、菜花、香蕉、鸡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猕猴桃、洋葱、豌豆、菠菜、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大肠杆菌。(从中选取2~3种实验材料)
2、原则: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二)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学生活动3:1、怎样使鸡血细胞破裂?原理是什么?2、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又该如何处理?3、加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是什么?4、提取洋葱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
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从分的
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去除滤液中的杂质探究活动4:1、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细胞成分?2、为了纯化提取的DNA需要将滤液作怎样的进一步处理?3、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4、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四) DNA的析出与鉴定学生活动4:3、如何鉴定DNA分子?应注意什么?2、纯的DNA应该是什么颜色?1、怎样使鸡血细胞破裂?原理是什么? 1.制鸡血细胞液(活鸡鲜血经分离或沉淀获得)500mL烧杯中,玻棒搅拌,离心、分离或静置沉淀。2.提取DNA。①取血细胞5-10mL+20mL蒸馏水,用玻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②纱布过滤:滤液中含DNA和其他核物质,如蛋白质。⑴.提取血细胞核物质:⑵.溶解核内的DNA:滤液+2mol/L的NaCl溶液40mL,玻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三、实验步骤⑶.析出含DNA的粘稠物:⑷.滤取含DNA的粘稠物:⑸. DNA粘稠物的再溶解: 在上述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沿一个方向轻轻搅拌,出现丝状物;当丝状物不在增加时,停止加水(此时NaCl溶液的浓度相当于0.14mol/L)。 用多层纱布过滤,含DNA的粘稠物留在纱布上。 在20mL烧杯中轻缓搅拌3min,使尽可能多的DNA溶解在NaCl溶液。⑹.过滤含有DNA的NaCl溶液:用放有两层纱布的漏斗过滤步骤⑸所得的溶液,滤液中含有DNA。⑺.提取含有杂质较少的DNA:步骤⑹所得的滤液+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50mL,用玻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溶液中(析出)出现乳白色丝状物,用玻棒将丝状物卷起,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3.DNA的鉴定:加入二苯胺试剂4mL,用玻棒搅拌使DNA溶解,沸水浴5min,观察溶液是否出现浅蓝色。1.共有“三次过滤,两次析出,七次搅拌”2.加入“两次蒸馏水,三次NaCl溶液,一次酒精”三、实验小结四、实验原理拓展介绍。1.DNA的释放。 DNA主要在鸡血细胞的细胞核内,正常情况下不会释放出来,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是一种低渗液,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使之胀破,同时加上玻璃棒快速搅拌的机械作用,加速血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但释放出来的大量DNA与RNA、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即释放的不是纯净的DNA,常称为DNA核蛋白。2.DNA与蛋白质分离。在高浓度(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核蛋白易溶解,析出DNA并溶解在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3.DNA的析出与获取。因为DNA在低浓度( 0.14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小,而蛋白质的在其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在向含DNA的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蒸馏水稀释氯化钠溶液,从而使DNA溶解度下降,蛋白质溶解度增高。4.DNA的再溶解。用高浓度(2mol/L)的氯化钠溶液再溶解DNA粘稠物。5.DNA的沉淀和浓缩。 对于除去了蛋白质的DNA的氯化钠溶液,必须再进一步沉淀和浓缩,常用酒精沉淀法。即往含有Na+的DNA溶液,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混匀后可以使DNA沉淀、浓缩,形成含杂质较少的DNA丝状物,悬浮于溶液中。若丝状物较少,可将混合液再放入冰箱中冷却几分钟即可。浓缩后的DNA丝状物可以用玻棒(玻棒有吸附DNA的作用)缓缓旋转的方法卷起。6.DNA的鉴定。鉴定时蓝色的深浅与溶液中DNA的含量多少有关。①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防止血凝固②加速血细胞破裂 ③溶解DNA ④使2mol/L的NaCl溶液稀释至0.14mol/L使得DNA最大限度地释出 ⑤使含DNA的黏稠物被留在纱布上⑥使含DNA的黏稠物尽可能多的溶解于溶液中⑦除去含DNA的滤液中的杂质⑧提取DNA⑨ A出现蓝色 B无变化2.实验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和0.14 mol/L对DNA有何影响?1.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答:B答:前者是溶解DNA,后者是使DNA析出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 )
A.砖红色 B.橘黄色 C.紫色 D.蓝色4.提取鸡血中的DNA时,为什么要除去血液
中的上清液?答:DNA的提取,关键是对杂质的去除,由于上清液是血液中的血浆部分,不含DNA,所以要除去上清液(含有蛋白质)。答:D课件19张PPT。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衡阳市一中 吴世玉学习目标1、通过DNA的粗提取,初步了解DNA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理解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原理。基础知识(一)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请阅读《教材》P54内容,分析: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如何提取DNA呢? 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基础知识(二)DNA的溶解性请阅读《教材》P54内容,分析:1、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有何规律?在DNA的粗提取中如何利用这一规律? 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基础知识(二)DNA的溶解性请阅读《教材》P54内容,分析: NaCl溶液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小。 你想到从DNA溶液中析出DNA的方法了吗?1、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有何规律?在DNA的粗提取中如何利用这一规律?基础知识(二)DNA的溶解性请阅读《教材》P54内容,分析: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1、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有何规律?在DNA的粗提取中如何利用这一规律?基础知识(三)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请阅读《教材》P54内容,分析:思考:DNA与蛋白质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有何不同? 原理: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不能水解DNA。探究:怎样利用这一原理分离DNA与蛋白质?原理: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0C的高温,而DNA在800C以上才会变性。探究:怎样利用这一原理分离DNA与蛋白质?原理: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探究:怎样利用这一原理分离DNA与蛋白质?思考:阅读教材中(P55-56)的三个方案,分析: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答: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的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基础知识(四)DNA的鉴定请阅读《教材》P54内容,分析:思考:DNA鉴定时用到什么试剂?需要什么条件?呈现什么颜色? 试剂:二苯胺。
条件:沸水浴。
现象:溶液呈现蓝色。实验设计(一)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
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组织更好。(二)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怎样破碎细胞?动物: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
植物: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实验设计思考: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答: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实验设计思考:加入的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实验设计思考: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答: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变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实验设计(一)实验材料的选取(二)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思考: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细胞成分?(三)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答: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思考: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答:用高浓度的盐溶液溶解DNA,可以除去在高浓度盐溶液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浓度的盐溶液析出DNA,可以除去溶解在低浓度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通过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除去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实验设计(一)实验材料的选取(二)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思考:怎样使DNA从溶液中析出?(三)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答:DNA的析出用的是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95 %) ,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轻地搅拌(为什么?),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四)DNA的析出与鉴定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一)实验材料的选取(二)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思考:DNA的鉴定是否需要对照实验?(三)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答:需要对照。
实验组:NaCl溶液+DNA+二苯胺试剂
对照组: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现配现用)(四)DNA的析出与鉴定1、请解释提取DNA的实验操作中主要步骤的目的。课后练习答:提取DNA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选取DNA含量较高的生物材料,否则会由于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损失而造成检测的困难;第二步是DNA的释放和溶解,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尽可能使细胞内的DNA全部溶解;第三步是DNA的纯化,即根据DNA的溶解特性、对酶及高温的耐受性的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将DNA与杂质分开;最后一步是对DNA进行鉴定,这是对整个实验的结果的检测。379答:提取蛋白质比提取DNA的难度大。这是因为,与DNA相比,蛋白质对温度、盐浓度、pH等条件要敏感得多,很容易失活;并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种多样,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使得蛋白质的提取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只能根据特定蛋白质的特性摸索提取的条件,设计特定的方法。2、你认为从细胞中提取某种特定的蛋白质与提取DNA一样容易吗?课后练习课件21张PPT。§5.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一、基础知识(一)提取DNA的方法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 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2.提取DNA的基本思路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利用DNA与、蛋白质等
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⑴ 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成分
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
选择适当的盐浓度
就能使DNA充分溶解,
而使杂质沉淀;或者让其他成分溶解,
DNA析出3.DNA等大分子的理化性质⑵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⑶ 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但细胞中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⑵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⑶ 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① 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对DNA没有影响② 高 温——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
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③ 洗涤剂——溶解细胞膜,去除脂质和蛋白质
但对DNA没有影响试剂:(二)DNA的鉴定条件:二苯胺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被染成蓝色沸水浴现象:(一)实验材料的选取(二)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三)除去滤液中的杂质(纯化)(四) DNA的析出与鉴定二、实验设计(一)实验材料的选取从下列材料中选取2~3种原则:菜花、香蕉、猕猴桃、洋葱、豌豆、菠菜;
鱼卵、猪肝、鸡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
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组织
从核DNA数目来看,猪38条,鸡78条,哺乳动物血0条,猕猴桃58条,洋葱16条,豌豆14条,菠菜12条,大肠杆菌1条。请选择动植物材料各一种。
哺乳动物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及细胞器。
液体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量减少。
鱼卵是减数分裂的产物。
(二)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1、动物细胞2、植物细胞——容易破碎——需要溶解细胞膜鸡血细胞溶液:
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想一想: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
水分大量进入血细胞,使血细胞胀裂;
加上搅拌作用,加速鸡血细胞细胞膜、核膜破裂,从而释放出DNA① 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② 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想一想: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洗涤剂——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利于DNA释放
食 盐——NaCl,利于DNA的溶解于研磨液中经研磨可破碎细胞壁,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若研磨不充分,会使提取的DNA量变少,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为了纯化提取的DNA需要将滤液作进一步处理讨论:滤液/研磨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成分?答: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想一想:研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1. DNA的溶解性2. 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三)除去滤液中的杂质讨论: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方案二: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使提取的DNA 与蛋白质分开;
方案三:利用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 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四) DNA的析出与鉴定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95%),
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
——粗提取DNA
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
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1、DNA的析出2. DNA的鉴定⑴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mol/L NaCl 溶液5ml
⑵ 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DNA丝状物
⑶ 各加入二苯胺试剂4ml
⑷ 混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
⑸ 待冷却后,比较两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观察现象:溶解丝状物的溶液变为蓝色①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防止血凝固②加速血细胞破裂 ③溶解DNA ④使2mol/L的NaCl溶液稀释至0.14mol/L使得DNA最大限度地释出 ⑤使含DNA的黏稠物被留在纱布上⑥使含DNA的黏稠物尽可能多的溶解于溶液中⑦除去含DNA的滤液中的杂质⑧提取DNA⑨ A出现蓝色 B无变化2、你认为从细胞中提取某种特定的蛋白质与提取DNA一样容易吗?答:提取蛋白质比提取DNA的难度大。这是因为,与DNA相比,蛋白质对温度、盐浓度、pH等条件要敏感得多,很容易失活;并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种多样,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使得蛋白质的提取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只能根据特定蛋白质的特性摸索提取的条件,设计特定的方法。2.实验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和0.14 mol/L对DNA有何影响?1.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答:B答:前者是溶解DNA,后者是使DNA析出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 )
A.砖红色 B.橘黄色 C.紫色 D.蓝色4.提取鸡血中的DNA时,为什么要除去血液
中的上清液?答:DNA的提取,关键是对杂质的去除,由于上清液是血液中的血浆部分,不含DNA,所以要除去上清液(含有蛋白质)。答:D课件28张PPT。固定化酵母细胞和传统发酵法生产啤酒的比较研究 第四组:植保1002 周鑫
动医1104 赵帝
食工1103 魏海涛
应化1101 万宣宣
前言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生产啤酒是当前啤酒生产的重大改革和发展方向。固定化细胞具有生长快,可连续使用的特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发酵工业中,同时可实现可连续化生产,提高产品的转化率。所以,固定化酵母细胞与传统发酵法生产啤酒的比较有很重要的意义。麦芽汁的选择由于人工制作麦芽汁比较辛苦,本实验采用直接购买麦芽汁的方式。实验原理使用包埋法固定酵母菌细胞。
酵母菌在不同的PH下发酵程度不同,我们组选择了PH为5.3和6.1的麦芽汁溶液。
啤酒的发酵程度可以用残糖量和酒精度来测定。
测定啤酒中所含的酵母菌可用平板计数法。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前的准备主要是仪器的准备。
1.发酵瓶5个(500ml)
2.三角瓶(装有无菌水)1个
3.试管(装有生理盐水)6个,3组
4.枪头、离心管
5.孟加拉红培养基3瓶
6.培养皿10个,三组
7.PH计,试纸,盐酸,烧碱酵母细胞固定和测定一、酵母细胞的固定
(一)、基本原理
本次实验使用包埋法来固定细胞,即将微生物细胞均匀的包埋在不溶于水的多孔的海藻酸钠胶体中。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100ml烧杯、500ml烧杯、磁力搅拌器、玻璃棒、量筒、恒温水浴锅、针筒、瓶子等。
化学材料:活化酵母菌、蒸馏水、0.05mol/L的CaCl2溶液、2.8g海藻酸钠等。(三)、实验步骤1. 称取酵母菌液,离心操作。
2. 称取1.7g无水氯化钙,放入500 ml锥形瓶中,加入300 ml无菌水,现配先用。
3. 称取0.7g海藻酸钠,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搅拌后放入磁力搅拌器,开始搅拌。
4.将融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经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匀。5.用注射器吸取酵母细胞海藻酸钠混合液,以恒定的速度缓慢的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置好的CaCl2溶液中,观察液滴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的情形。将这些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
注:试验中要留出适量的酵母细胞海藻酸钠混合液,用于后面的细胞数目和活性的测定。
6.配制麦芽汁,调节麦芽汁的PH。
我们组借用PH计,用配制好的盐酸和烧碱溶液分别调节PH。最后,A组的PH为5.3,B组的PH为6.1.
7.将制好的的胶珠均匀地放入A、B两瓶中,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残糖的测定:糖度计测定法一、糖度计的工作原理?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且入射角正弦之比恒为定值,此比值称为折光率。果蔬汁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温度、压力)成正比例,故测定果蔬汁液的折光率,可求出果蔬汁液的浓度(含糖量的多少)。常用仪器是手持式折光仪,也称糖镜、手持式糖度计,??通过测定果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可了解果蔬的品质,大约估计果实的成熟度。
手持糖度计一般是圆柱形的。二、手持糖度折光仪使用说明
(一)、仪器结构①、折光棱镜?? ②、盖板?? ③、校准螺栓?? ④、光学系统管路?? ⑤、目镜(视度调节环)(二)、使用方法
打开盖板②,用软布仔细擦净检测棱镜①。取待测溶液数滴,置于检测棱镜上,轻轻合上盖板,避免气泡产生,使溶液遍布棱镜表面。将仪器进光板对准光源或明亮处,眼睛通过目镜观察视场,转动目镜调节手轮⑤,使视场的蓝白分界线清晰。分界线的刻度值即为溶液的浓度。
(三)、校正和温度修正
仪器在测量前需要校正零点。取蒸馏水数滴,放在检测棱镜上,拧动零位调节螺钉 ③,使分界线调至刻度0%位置。然后擦净检测棱镜,进行检测。有些型号的仪器校正时需要配置标准液,代替蒸馏水。
另一种方法是(只适合含糖量之测定):利用温度修正表,在环境温度下读得的数值加(或减)温度修正值,获得准确数值。(四)、注意事项
仪器系精密光学仪器,在使用和保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使用中必须细心谨慎,严格按说明使用,不得任意松动仪器各连接部分,不得跌落、碰撞,严禁发生剧烈震动。
2.使用完毕后,严禁直接放入水中清洗,应用干净软布擦拭,对于光学表面,不应碰伤,划伤。
3.仪器应放于干燥、无腐蚀气体的地方保管。
4.避免零备件丢失。酒精含量测定:蒸馏—比重法 1.原理
(1)蒸馏 去除样品中的非挥发性物质
(2)收集馏出液,用水恢复至原重
(3)用比重瓶测定20℃时馏出液的比重 (相对密度)
(4)查比重与酒精含量对照表即可得出试样中酒精含量的 质量百分数。
2.仪器 附温度计比重瓶25ml 3.测定酒精度的步骤1.取100ml的实验液于蒸馏瓶中,加入100ml的蒸馏水。
2.将仪器装置连接好,打开加热装置。
3.收集够100ml蒸馏液后停止加热,将蒸馏液倒入量筒中,冷却至室温后用酒精计测量其酒精度。
4.对照酒精计的说明书读数。 蒸馏装置蒸馏出来的液体4.注意事项
(1)取样过程 发酵过程测定:取样后立即用橡皮塞塞紧瓶口,防 止酒精挥发。 瓶装或听装成品酒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冷至10- 15℃备用。 (2)样品过滤(如需要)和除气过程 在样品过滤和除二氧化碳气体时,都应该在低于 25℃的恒温室中操作。 如果空调正开着时,一定要避开风口。 。 过滤时,在漏斗上加盖表面玻璃, 接收瓶的瓶口要小, 将漏斗下口插入接收瓶内与液面的 距离要短,以防止酒精挥发。 制备好的样,低温密封,2h内使用。 (3)蒸馏过程 500mm蛇形冷凝器 冷却过程要防止中途停水或冷却水管脱落。 接收馏出液的容量瓶要外加冰水浴 在蒸馏初沸前要缓慢加热,防止酒液急剧沸 腾,泡沫窜出 在蒸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蒸馏装置的各个 连接处 (4)密度瓶的使用 在每一次使用时都要进行外观检查(是否破损内 外壁是否干净、干燥(特别是小帽子的内部))。 密度瓶使用一段时间后要用酸性洗液浸泡清洗 应持比重瓶颈,不得拿瓶肚。 水浴恒温时禁止用手捂或放在室内自然升温,以 免使比重瓶内溶液受热不均,产生较大误差。 (5)天平称重 感量0.1mg的分析天平罩内要放干燥剂,保持内部 空气干燥 称重的速度要快 当室温高于20℃时,比重瓶内的溶液会升温而 外溢,比重瓶外壁会由于温度差而产生露水,发生 较大误差; 称重时要戴薄型的尼龙手套,防止汗液粘附在瓶 上。成品啤酒的感官评定外观
取发酵得到的啤酒少量至于明亮处迎光观察,然后再倒入干净小烧杯中,借助于8倍放大镜与光亮处观察。对于有沉淀的酒样,则记录为清沉淀、沉淀、重沉淀等。有时啤酒虽透明,但也可发现小粒游动,可用离心机使浮游物沉淀后,再以显微镜进一步观察。
记录为透明、清亮、微亮、微混及浑浊等。
泡沫
将原啤酒至于15℃水浴后保持等温,,将啤酒从距离玻璃杯口约3㎝处容量为250ml的清洁玻璃杯中,观察泡沫升起情况。记录泡沫色泽和粗细。等泡沫稳定后,测量泡沫高度,并进一步记录从泡沫稳定后到泡沫消失,露出酒面的时间,最后观察泡沫挂杯情况。
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如洁白、白、发黄、灰;细腻、较细腻、较细、较粗、粗大;挂杯、尚挂杯、不挂杯等。三、残留酵母细胞的测定(平板计数法)(一)实验操作:
1.样本稀释液的制备:(选择适当的稀释度)
2.平板接种培养:平板涂抹计数法
3.结果计算:
每克样品的酵母菌数(cfu/g)=同一稀释度的几次重复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10(二)具体步骤1.水浴加热孟加拉红培养基,使其熔化成液体。
2.将实验液以合适的倍数稀释。(用无菌生理盐水)
3.将配制好的实验液倒入已经标号的培养皿中,趁热倒入孟加拉红培养基,及时盖上培养皿的盖子。待培养基凝固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4.待菌落长出后开始计数。实验结果1.糖度的变化分析
结果分析:麦芽汁的糖度总体比较低,原因可能是在调节PH值时加入的液体过多。糖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把麦芽糖转化成了其他物质。A组与B组相比,A组的变化较为明显,说明A组条件下的发酵效果较好。2.酒精度的变化及分析
结果分析:酒精度的测定数据与理论值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酒精计的使用有误差。
蒸馏出来的水过多也会导致误差的出现。3.发酵后酵母菌数量数据 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上面的菌数均为零。
结果分析A组与B组比较可知,A组的酵母菌数少于B组的酵母菌数,主要原因是PH为5.3的环境下更适合酵母菌的生长,因此游离出来的酵母菌较少。
由实验可知,游离化酵母菌实验液中的酵母菌数远多于固定化的。
A中的一组被污染,原因可能是在倾倒培养基时无菌操作不准确,或培养皿有问题。
在同一种稀释程度下,平行数据差别有的很大,可能是由于菌液与培养基混合的不均匀。
啤酒的感官鉴定发酵后的啤酒成深棕色,有酒精味道,同时含有麦芽汁的味道。倾倒时有少许泡沫。
结果分析:此次试验由于时间不够长,发酵的并不是很成功,但是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组大致研究出了啤酒酿造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如糖度的变化以及最佳PH。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小组团结协作,做的非常开心。实验锻炼了我们的创新性思维以及认真耐心的态度,我们在实验中收获了一些实验外的东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