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光的色散(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光的色散(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3-31 16:4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
第5节 光的色散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4)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2)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
【教学难点】
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等。
  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雨后天空彩虹
这些奇妙的现象,蕴藏着什么物理知识呢?想解开这个谜吗?请一起来学下面的知识,或许对你回答这些问题有所帮助。
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光的色散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
后被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1.亲身体验,认知光的色散现象
请一个同学们用平面镜反射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观察天花板,有什么现象?
问题1:
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仪器,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
学生实验1: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找出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用手电筒照射三棱镜、装有水的圆形烧瓶、或厚玻璃砖等,在白纸上或在仪器的某些部位可以看到彩色条纹;也可以用太阳光、日光灯等身边的光源发出的光来观察,如透过三棱镜看日光灯光,也可观察到彩色条纹。 演示实验1:  
教师演示白光的色散实验:利用强平行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天花板上显示一条彩色条纹。    
结论1:白光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的色散。
结论2:
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知识运用:
播放flash动画,了解彩虹成因的科学解释。
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法。交流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活动卡上记录交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根据所学白光的色散知识,解释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太阳光照到像三棱镜一样的水滴上发生色散现象。
二、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看不见的光
(一)红外线
1.加热物体;
2.进行遥控、遥感;
3. 成像,医学上做拍片诊断。
(二)紫外线
1.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问题2:  
自然界色彩缤纷,电脑显示屏、电视机的画面同样很艳丽,这些艳丽的色彩画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实验2
  用圆形烧瓶充当放大镜,紧贴电脑显示屏,观察白色区域发出的光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的。
课件展示:利用flash动画展示三种色光的混合
结论:白色区域发出的光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组合成的。我们把这三种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一)太阳光谱
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二)红外线
1. 播放动画模拟实验课件----红外线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并回答:
①什么是红外线?
②如何来验证它的存在?
③红外线的特点是什么?
④红外线有何应用?
3.教师利用PPT展示红外线在生产生活(加热)、军事(夜视仪)、医疗(热谱图)、气象(红外探测)等方面的应用。
(1)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2) 红外线的穿透能力比较强,可进行红外线遥控和遥感。


(3)红外线成像,利用热谱图诊断病情。

(三)紫外线
从红光外有红外线,引导学生猜想紫光外有无看不见的光?
动画模拟:实验课件---紫外线,使学生认识紫外线的特性和作用。
结论:
1.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提问:紫外线对人类的危害能否防止呢?用什么方法来防止呢?我们应该怎样做?
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皮肤灼伤,甚至致癌影响动植物、人类的生存。

认识光谱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并例举事例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了解红外线的特性和用途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问题。学生认真观察,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做好引导,这样才符合认知过程。
阅读课本“紫外线”部分,思考问题。
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树立环保意识。
三、颗粒归仓、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收获与疑惑。
四、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解答
见附件
五、布置作业
完成助学中的“小试身手”和“自主评价”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二、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看不见的光
(一)红外线
1.加热物体;
2.进行遥控、遥感;
3. 成像,医学上做拍片诊断。
(二)紫外线
1.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能力强,动手能力也较强,并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发挥主导、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
2、在实验报告中,也尽可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采用半开放的表格形式让学生实验,使学生发挥着主体核心的作用得以发挥,从而使用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养成各种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崇尚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主动参与来完成学习,品尝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中我感到明显不足的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小组没有明确的分工,评估交流时间太短,一些精彩未能呈现。
2、在实验选择上本节课有很多,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展示。最后一个实验,只演示了现象没有加以说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附件
1. 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 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 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 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2.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 红光 B. 橙光 C. 黄光 D. 紫光
3.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 夜视仪 B. 遥控器 C. 验钞机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4、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5. 让太阳透过三棱镜,会出现__ ___现象。再让三棱镜分解出来的彩色光带通过灵异倒置的三棱镜后,光束又混合成白光,这证实了白色的太阳光是由__ ___光混合而成的。
6.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