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时间的脚印
【导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时间会留下脚印吗?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更替,河水流逝,大自然的变化,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这篇课文就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阅读时,要注意本文的说明层次,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的。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2.词语解释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缝隙。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刨刮:刮平。
3.走近作者
陶世龙,地矿系统作家,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听录音范读课文,把全文分为三部分。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三部分(30~31段),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
【交流点拨】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2.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交流点拨】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
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交流点拨】如“据计算,大约3 000~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列数字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 000~10 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总结课文
其实,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2.拓展延伸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