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18 18: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集中营里骨瘦如柴的战俘纳粹警察正对犹太妇女射杀
苦役中死去的人们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孩子们被集体射杀的犹太人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奥斯维辛遗诗 思绪
我站在一个角落,望着窗户
看着这个让我心碎的地方
在床上是海德跛行的影子,
一个失常的孩子突然举起手,
哭叫着:“妈妈!……让我们亲吻,我们一起说说话!”
可怜的人们,失去常态的人们,悲惨的形象,
被冬天包裹,他们走着冻得发抖,想要大叫一声
在他们的末日之前
“妈妈,抱着我,我是一片快要凋落的树叶。
看看我是多么枯萎,我觉得好冷哦!”
当这可怕的合唱在老兵营的房子间回荡,
我——也推开窗户——
和他们一起嘶唱
集中营大门上文字(ARBEIT MACHT FREI)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 1940年到1944年,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许多人是在苦役中死去的,其余的则被有计划地残杀了。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这里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一、整体把握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既然已经说是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又发表了这篇新闻?
B、如何划分新闻的导语、主体、结语,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理解标题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出于一种使用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导语(1-3段)概述了如今阳光明媚的布热金卡曾是人间地狱,现在也许是世间可怕的旅游中心。
主体(4-15段)介绍集中营情况,写作动机以及参观者的见闻感受。
结语(第16段)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要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
课文赏析 :(1)今天,人们参观的奥斯维辛是经过复原的,当初德国人为了销毁罪证曾把它炸毁,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能找出德国法西斯的罪行。本文按照空间顺序,写了参观者参观了哪些东西?
(2)这篇新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直接写法西斯是如何残暴,而是通过参观者的反映和感受,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参观者反应和感受的句子。焚尸炉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恐怖,终生难忘茫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浑身发抖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
拥挤的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惊恐万分、 张大了嘴巴,想叫但叫不出来部分死难者的照片长廊:“…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受害者处绞刑时站的木块
绞刑室:窒息、跪下来在自己胸口画十字、恳求的眼光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重点研讨: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1)精彩细节对姑娘的描写揭露了法西斯对美好的摧残以及作者的愤恨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展示这样美丽的画面?(2)精警的语言全文写参观者的话就一句,两个字——“够了”——这一句临近文章结尾,点到为止,却余音袅袅。它包孕着丰富哪些的感情?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全文写参观者的话就一句,两个字——“够了”——这一句临近文章结尾,点到为止,却余音袅袅。它包孕着丰富哪些的感情?对法西斯刽子手的咬牙切齿,义愤填膺。
对受难者苦痛的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对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祈望。
对和平自由长存的美好祝福……“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者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谈体会: 我们学了这则新闻,它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或感受?
“一百多年了,我们在寻找家乡;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一百年的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但不曾毁掉我们的梦想──我们一百年来对和平的梦想……”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我们今天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说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课后思考谢谢各位光临指导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