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综合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综合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1 11: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综合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防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常用如图所示的喷壶来喷药消毒.下列关于它在喷药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喷壶把药液汽化了 B.喷壶把药液液化了
C.喷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喷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2、如图所示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罩体、松紧和铝条组成佩戴时,罩体紧粘面部,松紧跨在两耳耳根后,用手指紧压铝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覆盖鼻子、嘴巴,关于该口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的分子都不能通过罩体
B.压弯的铝条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C.松紧拉得越长,对耳根处的压强越小
D.松紧形变后会对耳根处产生弹力的作用
3、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后(  )
A.当水不流动时,A中液面依然会高于B中液面
B.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所以A,B容器底的深度均为6cm
C.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底所受压强之比为1:1
D.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底所受压强之比为5:7
4、你在冰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你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B.站立不动
C.赶快向岸跑去
D.就地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爬行
5、下列四组图,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B.
C.
D.
6、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四轮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质量为70kg的科考队员在附近遥控机器人。若机器人质量为500kg,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0cm2,若南极某处冰面能承受的压强为4.2×104Pa,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重力为500N
B.增大四条履带围成的面积,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稳度
C.该机器人不能顺利通过该冰面
D.若科考队员双脚跟冰面的接触面积为300cm2,他能在冰面上安全行走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沙漠中的越野车装有非常大的轮子,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B.在连通器里,不管有几种液体,只要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 -定是相平的
C.医生打针前在抽取药液时,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D.历史上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值
8、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9、如图所示,在下列底部连通、上端开口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如图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内装质量相等、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  )
A.p甲=p乙 F甲F乙
C.p甲p乙 F甲=F乙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和具有   性,导致内部存在各个方向压强。三峡大坝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三峡水库水面下10米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帕。
2、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为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pA:pB=1:3.则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   ,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   。
3、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p甲   p乙,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F甲   F乙(均选填“>/</=”)。
4、为建立全民免疫,国家给18﹣59岁居民免费注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医护人员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是利用   把药液吸取上来的;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增大使用时的   ,以便容易刺入人体。
5、 “新冠”防控期间,为了缓解长时间戴口罩的不适,小明用卫生纸垫在口罩挂耳处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口罩对耳部的压强;医护人员戴防护面罩会起“白雾”,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老师向我们的双手喷洒消毒酒精进行消毒,喷洒在我们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此时酒精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双手感觉很凉,表明此物态变化是一个   热过程。老师给小红测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小红的体温是   ℃,老师没有甩动体温计,马上又去测小明的体温(实际体温37℃),测出的结果为   ℃。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2N,底面积为0.01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6N的水,水深5cm。(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 “喷雾”可以为城市把尘,降温。如图所示为一“雾炮车”,已知该车自重是5t,共有10个轮胎,每个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5m2,水罐容量是10m3。(g取10N/kg)求:
(1)该车装满水时,对地面的压力;
(2)装满水,该雾炮车对地面的压强。
3、如图,水桶的底面积为50cm2,重为10N;现倒入14kg的水,桶内水的高度为30cm,放在水平地面上,g=10N/kg,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水桶对地面的压力;
(3)水桶对地面的压强。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如图所示,小康同学利用砖和海绵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小康同学通过观察    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下列实例不能应用(2)中结论进行解释的是______(填字母)。
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
(4)将两块完全相同的砖用图丙所示的方式紧靠在一起放在海绵上,则此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图乙相比   (选填“更明显”“更不明显”或“相同”)。
2、小丽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她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形管压强计、烧杯、适量的酒精和盐水。
(1)她用软管将U形管和金属盒相连接后,发现形管中两边液面不等高,如图甲所示,此时她应该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将形管中的水倒出一些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形管内加适量水
(2)解决上述问题后,她将金属盒浸没于盐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盐水中的深度增大,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3)接着小丽将金属盒分别浸没在酒精和盐水中的同一深度,如图乙、丙所示,通过观察比较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可得出结论:当深度相同时,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在使用喷壶之前,要用上面的活塞向下不断的打气,从而增大喷壶里面液体上方的气压。当里面的气压大于外界的大气压时,里面的药液就可以被压出来,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喷壶的工作过程分析判断。
2、【答案】D
【解析】【解答】A.透过罩体人能正常呼吸空气,说明有空气分子透过,A不符合题意;
B.铝条弯曲变形,撤去外力,铝条不能恢复原状,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B不符合题意;
C.在受力面积相同时,松紧拉得越长,压力越大,对耳根处的压强越大,C不符合题意;
D.松紧形变后会为了恢复原状会对耳根处产生弹力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是塑性形变;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
3、【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若将阀门K打开后,AB构成连通器,因为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A的液面高于B的液面,所以若将阀门K打开水从容器A内向B流动,当水不流动时,A中液面与B中液面相平,AC不符合题意;
BCD、根据题中的插图可知,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A液面下降2cm,变为hA=5cm,B液面上升2cm,变为hB=7cm,
B两容器底面的压强之比: = = = .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据此对AC做出判断;(2)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根据图中的条件求出两液面的高度,进而根据公式p=ρgh求出压强之比.据此对BD做出判断.
4、【答案】D
【解析】【解答】A.改成单脚站立,是人对冰面的压强增大了一倍,人更容易落入冰中。A不符合题意。
B.站着不动,人对冰面的压强没有变化,冰会破裂,人将掉入湖中。B不符合题意。
C.跑的同时会抬起一只脚,受力面积减小,使人对冰面的压强增大,更容易掉入冰中。C不符合题意。
D.就地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爬行,人对冰面的压力没有变化,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所以冰面不会破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冰面破裂采取的措施是减小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要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5、【答案】D
【解析】【解答】A.茶壶利用的是连通器的原理,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锤头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B正确,符合题意;
C.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C正确,符合题意;
D.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而不是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茶壶利用的是连通器的原理;把锤头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6、【答案】B
【解析】【解答】A.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重力,即
故错误;
B.增大四条履带围成的面积,增大了支面,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稳度,故正确;
C.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力F=G=4900N
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强
因为p机器<p冰,所以,机器人可以顺利通过,故错误;
D.科考队员对冰面的压力F人=G人=m人g=70kg×9.8N/kg=686N
科考队员在冰面上行走时,相当于单脚着地,冰面的受力面积
科考队员对冰面的压强
因为p人>p冰,所以,人不能在冰面上行走,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体的质量计算重力;压力相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根据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计算压强。
7、【答案】C
【解析】【解答】A.沙漠中的越野车装有非常大的轮子,这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压强,故A错误;
B.在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只要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是相平的,故B错误;
C.医生打针前在抽取药液时,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C正确;
D.历史上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2)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判断;
(3)根据大气压强的原理分析;
(4)根据大气压强的科学发展史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答】A.用手捏易拉罐,是手对易拉罐的作用力使易拉罐变瘪,与大气压强无关,A选项不符合题意。B.将密封的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体验的是液体压强的存在,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是地面对易拉罐的作用力使易拉罐变瘪,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注射器取走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使得易拉罐内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导致易拉罐变瘪,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大气压强的理解,利用密封的易拉罐内外压强差使易拉罐变瘪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9、【答案】D
【解析】【解答】由于图中的容器均为连通器,所以,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由图知道,只有D符合特点。
故答案为:D。
【分析】运用“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这个知识点进行判断。
10、【答案】C
【解析】【解答】液体的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面积相同,由图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即V甲>V乙,已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ρ= 可知,ρ甲<ρ乙;甲液体的密度小,而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即p甲<p乙;
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容器和液体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ρ= 可知甲、乙的密度关系,再由p=ρgh可知压强的小关系.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
二、填空题
1、【答案】流动;深度;9.8×104
【解析】【解答】在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中,由液体本身的重力而形成的压强称为液体压强,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故根据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可得: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和具有流动性,导致内部存在各个方向压强。
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三峡大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三峡水库水面下10米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分析】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大小。
2、【答案】2:3;1:3
【解析】【解答】(1)得:
(2)由

【分析】(1)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由压强公式、密度公式、重力公式、体积公式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再求两圆柱的高度比;
(2)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根据压强公式求两者对地面的压力,用重力公式求物体质量之比。
3、【答案】<;<
【解析】【解答】切去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由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且S甲>S乙,所以V甲剩>V乙剩
由 可知ρ甲<ρ乙
由图可知,原来两柱体的高度关系为h甲<h乙
由柱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原来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
由图可知,甲切去的体积更小,且甲的密度更小,所以可知G甲切<G乙切
而原来的重力=剩余部分的重力+切去部分的重力,所以可知G甲<G乙
即F甲<F乙
【分析】处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求解物体产生的压强,其中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
4、【答案】大气压;压强
【解析】【解答】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时,用手向后拉动活塞,使针管内的气压变小,外面的药液在大气压作用下,通过针头进入针管里。
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其使用时的压强,以便容易刺入人体。
【分析】注射器吸取药液利用的是大气压;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5、【答案】减小;液化;汽化(蒸发);吸;37.8;37.8
【解析】【解答】用卫生纸垫在口罩的挂耳处,增大了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医护人员戴防护面具起雾,是液化现象;喷洒在手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根据图像中,体温计的液柱位置,在37后超过8个格,读数为37.8℃,利用体温计若不甩,测量37℃时,温度不下降,仍为37.8℃。
【分析】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根据体温计液柱位置读取温度,体温计使用时要甩几下。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05m= 500P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 500Pa×0.01m2 =5N
答: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500Pa,压力是5N
(2)解: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 =G容+G水=2N+6N= 8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800Pa
答: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800 Pa。
【解析】【分析】(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的计算步骤:①利用 p=ρgh 计算液体压强;②根据变形公式F=PS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的计算步骤:①F =G容+G水;②根据计算压强。
2、【答案】(1)水罐中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10m3=1.0×104kg
水罐中水的重G水=m水g=1.0×104kg×10N/kg=1.0×105N
雾炮车的重G车=m车g=5×103kg×10N/kg=5×104N
雾炮车装满水的总重G总=G水+G车=1.0×105N+5×104N=1.5×105N
该雾炮车装满水对地面的压力F=G总=1.5×105N
答:该车装满水时,对地面的压力为1.5×105N;
(2)该雾炮车装满水对地面的压强 =3×105Pa
答:装满水,该雾炮车对地面的压强为3×105Pa。
【解析】【分析】结合物体的质量,利用公式G=mg求解物体的重力。处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求解物体产生的压强,其中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
3、【答案】(1)解: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水对桶底的压强为
答:水对桶底的压强为 ;
(2)解:水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桶重力、水重力之和,即
答:水桶对地面的压力为150N;
(3)解:由压强公式 可知,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 。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密度和深度可以计算压强大小;(2)利用物体的质量计算重力;(3)根据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计算压强。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
(2)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
(3)C
(4)相同
【解析】【解答】(1)根据转换法,实验中该同学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压力相同,乙中受力面积小,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故得到结论是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是利用了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A不符合题意;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是利用了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B不符合题意;
C.汽车限重,是利用了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控制压力大小控制压力的作用效果,C符合题意;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是利用了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压力和受力面积都变成原来两倍,根据 ,压强不变,故效果相同。
【分析】(1)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可以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
(2)当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有关;
(3)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有关,减小压力和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4)压力和受力面积成比例增大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答案】(1)B
(2)深度
(3)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解析】【解答】(1)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由图甲知道,右侧高于左侧,说明两侧液面上方气体压强不相等,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故答案为:B。
(2)解决上述问题后,她将金属盒浸没于盐水中,液体密度相同,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盐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根据转换法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3)接着小丽将金属盒分别浸没在酒精和盐水中的同一深度,盐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如图乙、丙所示,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可得出结论: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高,液体压强越大。
【分析】(1)探究液体压强时,在组装器材时,U型管压强计中液面高度不同,需要重新安装;
(2)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液体的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 液体压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