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难点解析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难点解析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1 11: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时间之比是5: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2:15 B.15:2 C.5:6 D.6:5
2、如图所示一物块静止在粗糙斜面上。该物块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3、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运动起来
C.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4、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
C.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就是对地面的压力
D.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6、 “太阳东升西落”这句话所描述的运动对象和参照物分别是()
A.地球、太阳 B.太阳、地球 C.都是地球 D.都是太阳
7、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也可能产生力
B.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受到平衡力
C.一个物体不受任何力一定是静止的
D.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8、关于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用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不能用 表示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C. 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越大,运动就越快
D. 是用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越大,运动就越快
9、同学们正“如果没有……世界会怎样”为主题展开想象。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A.如果没有重力,水不会从高处往低处流
B.如果没有摩擦力,人不能正常行走
C.如果没有惯性,那么抛出去的篮球将一直运动下去
D.如果没有大气压强,不能用吸管吸饮料
10、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之比是2:3,时间之比是2∶1,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2∶3 B.1∶2 C.4∶3 D.1∶3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C时,物体A、B恰好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为   N; 若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使物体A、B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该力的大小为   N。
2、重为5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   是一对平衡力。当物体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15N的拉力F时,物体刚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F为18N时,物体向右做加速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3、如图所示,甲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cm;乙图中被测物体的温度值是   ;丙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丁图中速度表的读数为   。
4、学校运动会赛道上,爱米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奋力冲刺。“加油”声是由同学们的声带   产生的,通过   传到爱米耳中的。冲向终点的爱米相对于看台上的同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人站在公交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   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受到车厢底面   力作用,使脚的底部随车一起   ,可是人的上半身由于   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出现上述现象。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1)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一列长360m的火车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驶过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火车的速度108km/h=   m/s;
(2)隧道的长度;
(3)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
3、南通开往南京的D5538次动车途经泰州,下表列出了该次动车从泰州到南京的时刻表.
  泰州 江都 扬州 南京
到达时间 18:40 19:00 19:20 20:10
发车时间 18:42 19:02 19:22 ﹣﹣﹣
里程/km 118   183 283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为120km/h,则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多少km?
(2)求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他将小车从斜面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8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2.0s。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AB段的路程sAB=   cm。
(2)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而且还可判断出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小明想测量小车在AC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处静止释放,并在   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两空均选填“A”或“B”)
(4)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   ,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
2、小宇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 小宇先后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做了三次实验。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表面状况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s/m
毛巾 大 0.1
棉布 较大 0.18
木板 小 0.35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   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2)三次实验中,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滑动的距离越   ;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2、【答案】B
【解析】【解答】物块静止在粗糙斜面上,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受力分析的步骤:①确定受力物体,作用点在重心上;②画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③画出接触力(拉力、支持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浮力)。
3、【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可能会静止,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可能会静止;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力的作用结果。
4、【答案】D
【解析】【解答】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A不符合题意;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可以不互相接触,B不符合题意;
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只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5、【答案】D
【解析】【解答】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阻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C.重力和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相同,故错误;
D.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二力平衡,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物体上。
6、【答案】B
【解析】【解答】“太阳东升西落”是描述太阳在运动,而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地球。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7、【答案】B
【解析】【解答】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可能是受平衡力,也可能不受力,B符合题意;
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个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不符合题意;
D、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受到平衡力,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答案】C
【解析】【解答】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快,即可用 来比较快慢, 越大,运动就越快;另一种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通过的路程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越快,即可用 来比较快慢, 越大,运动就越慢,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大小和路程、时间无关。
9、【答案】C
【解析】【解答】A.由于水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水会从高处流到低处,所以如果没有重力,水不会从高处往低处流,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能正常行走是受到地面对人向前的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人就不能正常行走,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如果没有惯性,那么抛出去的篮球将不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是在嘴里形成一个低压区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把饮料压入嘴里,如果没有大气压强,就没有把饮料压入嘴里的力,就不能用吸管吸饮料,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重力使物体下落,摩擦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10、【答案】D
【解析】【解答】由速度计算公式 可知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速度计算公式 计算即可。
二、填空题
1、【答案】0;10
【解析】【解答】物体A、B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拉力为5N,即C物体的重力。此时AB相对静止,木块B受到向右的拉力与地面给B物体的摩擦力二力平衡,A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所以A、B间的摩擦力为0N。
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使物体A、B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物体需要克服摩擦力和物体C的重力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意可知,B物体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5N,则B物体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为
【分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之间有压力,且发生了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物体A、B在物体C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物体B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B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不变。物体B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水平向左的拉力。
2、【答案】重力;15
【解析】【解答】 平衡力是作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物体在平衡力得方向上保持平衡。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桌面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同时也受到地球对它竖直向下的重力,因此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当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摩擦力等于拉力大小为15N,当拉力F为18N时,物体向右做加速运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仍然是15N。
【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结合物体受到的外力求解大小即可。
3、【答案】2.50(2.49~2.51);38℃(38.0℃);5min37.5s( 337.5s);80km/h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7.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50cm 5.00cm=2.50cm;图中的温度计一个大格都是10℃,其中又分了10份,故其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的上方,所以读数是38℃;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根据指针位置得出汽车速度为80km/h。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
通过观察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进行读数;
汽车的速度表盘单位是km/h,结合指针的位置求解即可。
4、【答案】振动;空气;运动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加油”声是由同学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爱米耳中的。比赛中冲向终点的爱米相对于看台上的同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爱米是运动的。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5、【答案】后;摩擦;运动;惯性
【解析】【解答】人站在公交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的下半身会突然向前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所以人会向后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受到车厢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脚随车一起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向后倒。
【分析】由于惯性,上半身保持静止,下半身受摩擦力被带动,所以向后倒。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由于光速非常大,所以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10s就是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时间,根据 求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答: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2)解:超声波从海面传播到海底所用的时间
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
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m。
答: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m。
【解析】【分析】(1) 根据 求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注意由于光速非常大,所以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
(2)回声测距:s=。
2、【答案】(1)30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隧道长为s隧道=2160m-360m=1800m;
(3)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为。
【解析】【解答】解:(1)因为1m/s=3.6km/h,所以108km/h=108× m/s=30m/s;(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隧道长为s隧道=2160m-360m=1800m;(3)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为。
【分析】(1)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解答;(2)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利用路程差求长度;(3)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3、【答案】(1)解:已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v=120km/h,由表中数据可知,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行驶时间t=19:00﹣18:42=18min= h=0.3h,由v= 可得,泰州距江都的距离s=vt=120km/h×0.3h=36km,所以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118km+36km=154km
(2)解:由表中数据知,泰州到南京的距离s′=283km﹣118km=165km,用时t′=20:10﹣18:42=1h28min=1 h,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v′= 112.5km/h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2)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1;40.0
(2)20.0;小于
(3)A;B
(4)大;小
【解析】【解答】(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AB段的路程为sAB=80.0cm-40.0cm=40.0cm
(2)由题知,AB段所用的时间为tAB=t2=2.0s,则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由图知AC段的路程sAC=80.0cm,AC段所用的时间为tAC=t1=2.8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3)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4)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量出的时间会偏大,由 可得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小,即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分析】(1)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即可。
(2)根据图象读出AB段和AC段的距离和时间,运用公式求出AB段和AC段的平均速度;并进行比较。
(3)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4)根据判断测得的平均速度与真实值的关系。
2、【答案】(1)同一高度;速度
(2)小;远
(3)匀速直线
【解析】【解答】(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将同样大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木板的阻力最小,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所以可得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动的距离越远。(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小车在平面上的合力为0,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发生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
(3)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推理得,小车不受到摩擦力时。会一直运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