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教版科学七年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3.5二力平衡条件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妈妈做饭时,小明在旁边仔细观察,于是联想到许多科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
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电饭锅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雨滴下落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研究发现,下落速度越快,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就会越大。下列有关雨滴下落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滴受到重力,其下落的速度一直增加
B.雨滴受空气阻力,其下落的速度一直减小
C.雨滴所受重力和空气阻力平衡时,雨滴会静止在空中
D.雨滴下落高度足够时,最后都会匀速下落
3.韩国“岁月号”客轮在前往济州岛途中突然急转,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导致客轮侧翻。客轮急转时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主要原因是( )
A.货物的重力变小 B.货物具有惯性
C.货物受到的阻力消失 D.货物受到平衡力
4.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 轻轻拍打
③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5.在探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活动中,小明让同一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分别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纸板、玻璃等物品。关于小车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四个说法中有一个是理想化的推论,其余三个是可靠的事实,其中理想化推论是( )
A.小车在毛巾、纸板、玻璃上都将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
B.小车在玻璃上滑行的距离比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远
C.小车在玻璃上所受阻力小
D.如果没有阻力,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6.以下事例中没有应用二力平衡的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在水平面上的阻力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C.小明骑自行车沿斜坡加速下行
D.小华匀速爬杆
7.小金正在参加体育中考测试的跳绳项目(如图),他在( )
A.起跳离地后,上升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向上的升力
B.在最高点时,运动速度为零是因为没有受到力
C.在最高点后,能下降落地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
D.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同一节奏是因为小金受到平衡力
8.一个物体受到大小均为10牛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突然同时减小到5牛,则该物体( )
A.速度突然减小
B.将以原来一半的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仍按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突然增大
9.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可以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B.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时,应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C.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操作是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D.滑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改变力的大小
10.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秤,每个钩码重5牛顿,若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当钩码静止时A、B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
A.5牛顿 0牛顿 B.5牛顿 5牛顿
C.0牛顿 5牛顿 D.5牛顿 10牛顿
11.如图是一只竹蜻蜓静止摆放在一个支柱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的竹蜻蜓受力不平衡
B.竹蜻蜓受到的重力和支柱对竹蜻蜓的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C.竹蜻蜓对支柱的压力和支柱对竹蜻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若不小心将竹蜻蜓一只翅膀摔断后,竹蜻蜓仍能在如图位置静止
12.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B.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C.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3.在链球比赛中,小雄逆时针方向快速旋转抛掷链球,如图所示,若他的位置在图中的O点,则他最适合在链球到达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一个位置时放开链球,才能让链球飞得远,又落在有效区内(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如图,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了A、B的受力示意图,其中F1是B对A的压力,F2是地面对A的支持力,F3是A对B的支持力。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F2小于GA+F1 B.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C.F1与F3是一对平衡力 D.F3等于GB
15.用轻质细线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右图所示。今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最后达到平衡。平衡后状态可能是图(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路线 (填“a”“b”“c”或“d”)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若轨道变为半圆形,当小球滚至右侧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
17.我国的高铁技术领先于世界。在高速匀速行驶的高铁车厢里,窗台上的一元硬币可以长时间屹立不倒(如图),震惊国外。以硬币为参照物,车厢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窗外的树木是 (同上)的。硬币受到的支持力与硬币对窗台的压力 (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如果发现硬币突然向着行车方向滚动起来,说明列车在 (填“加速”或“减速”)。
18.某次演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在0~t1内,伞兵处于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状态,此时伞兵受到的重力 (填“<”“=”或“>”)阻力;在 (填“t1~t2”或““t2~t3")时,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此时受到的重力 (填“<”“=”或“>”)阻力。
19.把一叠硬币放在桌子上,用一根薄塑料尺贴着桌面迅速打击底部的硬币。
(1)实验结果是被击中的硬币飞出,其他硬币不动。
对上述实验现象有以下几种解释,这几种解释都有错,请你在错的地方画一条横线。
A.最下面的硬币受外力作用,克服惯性,飞出去了;
B.上面的硬币没有惯性,所以静止不动;
C.上面的硬币受到惯性作用,所以仍落在原处。
(2)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是:这叠硬币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被击中的硬币由于受到塑料尺的 的作用,改变原来的 状态,飞出去,而其他硬币没有受到塑料尺的力的作用,由于 ,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20.
(1)古代的西楚霸王项羽以勇猛过人而著称于世,有人为了形容项羽力大无穷,说项羽坐在凳子上,抓起凳脚奋力一提,就能将自己和凳子一起提到空中。由于违背了 这一原理,所以这种说法是十分荒谬的。
(2)明朝的诗人契逊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山雨》。“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不知溪水涨,只觉钓船高。”是说,第二天早晨,似乎看不出溪中的水已经涨起来了,只是觉得浮在水面上的渔船,位置比原来高了一些。诗人描述的“不知溪水涨”是以 为参照物的。
(3)如图所示,绳子上自由悬挂着一个铁球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铁球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由图可知,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选填“水平面”或“斜面”)。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
G=5 N,则弹簧测力计 A 的示数为 N,弹簧测力计 B 的示数为 N。
21.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向上提起重物,记下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和对应的读数F ,并描出F-h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重物质量为 kg,当弹簧测力计挂钩受到的拉力为4.5N时,桌面对重物的支持力为 N,当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为4 cm时,重物竖直方向所受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g取10N/kg)
22.如图甲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履带式自动扶梯,图乙记录了小强分别乘坐两种电梯的s-t图象。则乘坐电梯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小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t1~t2时间内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 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由图乙可知,如果同时出发去2楼,搭乘 所用时间更少。(填“垂直电梯”或“自动扶梯”)
2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在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后,小球沿右侧上升的最高位置依次为A、B、C.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右侧斜面越 ,小球 .
三、实验探究题
2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运动,研究它的速度变化。小明在实验中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方法是 。
(2)为了探究“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是否有关”,实验中应控制 和斜面与水平面的 不变。
(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物体质量/克 200 250 300 350
在水平木板上滑 0.651 0.651 0.651 0.651
25.如图所示,把小球从O点沿水平滑杆拉到A点。放开后小球在O点两侧来回振动。对小球振动的快慢,小星提出了如下猜想:
A.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被拉离O点的距离x有关:
B.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的质量m有关。
(1)现有固定支架、弹簧、质量不同的小球、天平、刻度尺等器材。为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星实验探究的部分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OA距离x/cm 小球质量m/g 振动30次所用的时间t/s
1 4 50 30
2 6 50 30
3 8 50 30
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是验证猜想 时记录的。(选填“A”或“B”)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
26.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多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小球在桌面做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改变。
(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橡皮筋的伸长就越 。
(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4)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替代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
小球质量(克) 小球速度 橡皮筋长度(厘米)
15 慢 10
15 较快 15
15 很快 18
27.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的两根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实验中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瞬间小卡片开始旋转,一段时间后恢复静止。此步骤是为了探究 。
(3)保持右侧滑轮的位置不变,降低左侧滑轮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在两细线上各挂一只钩码时,小卡片 (能/不能)平衡。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B;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状态
17.【答案】静止;运动;不是;减速
18.【答案】加速;>;t2~t3;=
19.【答案】(1)A.惯性不能被克服;
B.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C.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则答案为:A.最下面的硬币受外力作用,克服惯性,飞出去了;
B.上面的硬币没有惯性,所以静止不动;
C.上面的硬币受到惯性作用,所以仍落在原处。
(2)力;静止;惯性
20.【答案】(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船
(3)地球;水平面
(4)5;5
21.【答案】0.45;0;平衡
22.【答案】静止;大于;垂直电梯
23.【答案】光滑;;上升高度越大
24.【答案】(1)让小车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
(2)物体静止时释放的高度;粗糙程度
(3)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质量无关
25.【答案】(1)秒表
(2)A
(3)小球振动快慢与被拉离O点距离无关
26.【答案】(1)一定
(2)长
(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体现拉力的大小
(4)实验中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
27.【答案】(1)钩码的数量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能
(4)用剪刀将小纸片剪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