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8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主干梳理:
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东亚: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东南亚
①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②越南掀起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3)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爆发反对英法斗争。
(4)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指导思想: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②内涵: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使印度获得独立。
③过程
第一阶段:(1920~1922年)全面抵制阶段。
第二阶段:(1930~1934年)甘地进行“食盐进军”。
第三阶段:(1940~1942年):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④影响
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意义: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
①1919~1922年,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方式,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③1924~1935年,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
(2)摩洛哥反抗西班牙和法国的斗争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①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②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军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国家独立。
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阿根廷: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
(2)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3)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
(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①主要内容
a.农业:推行土地改革,打击封建大庄园主的势力,废除大地产制。
b.工业(核心):实行以收回石油行业为主的国有化运动,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
c.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确立总统一任制度,遏制军人势力。
d.教育:发展教育,扫除文盲,清除宗教教育,普及世俗教育。
②性质: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改革。
③影响: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亚洲
①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部分。
②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非洲
①埃及: 1953年成立共和国;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②阿尔及利亚: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③撒哈拉以南非洲:1960年, “非洲年”。
④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3)拉丁美洲
①古巴: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②巴拿马:1999年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
2.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1)亚洲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①成就: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②挑战
a.问题: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b.对策: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2)非洲国家的发展与问题
①成就:独立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陷入困境;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曲折发展)。
②挑战
a.问题:发展不平衡,到21世纪初,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b.对策: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3)拉丁美洲国家的发展与问题
①成就: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②挑战
a.问题: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b.对策:经过改革,20世纪年代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4)共同挑战
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②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③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5)应对挑战
①加快改革与发展, 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②加强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③谨慎、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考点】 民族民主运动
在近现代,“民族运动”或“民族主义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
“民主运动”或“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到帝国主义时代,开始出现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或民主革命,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种斗争方式和手段,不是消极的抗争。
(2)甘地发起的手纺车运动是不合作运动的一部分,坚持发展自给自足的民族经济,信仰印度文明,主要目的是获得印度民族自治。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4)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变化,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5)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本身经济基础薄弱,二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束缚。
【考点】 二战是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的主要原因
二战只是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的推动因素之一,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运动的不断高涨,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考点】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国际原因
(1)一战影响: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为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契机;激化了民族矛盾;宗主国经济控制的放松,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2)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及苏联政府对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支持。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
【考点】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1)受社会主义革命(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和推动。
(2)范围上,广泛性(各国民族斗争遥相呼应,此起彼伏)。
(3)持续发展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长达20年、埃及华夫脱党的护宪运动等)。
(4)斗争多样性(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5)无产阶级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新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大大增强(例如卡德纳斯与共产党合作等)。
(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特点。
第 97 页 共 9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