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课件(共25张PPT)+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课件(共25张PPT)+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1 10:15: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22课教学设计
课题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单元 六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虽有佳肴》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2课《礼记》二则的第一则。《虽有嘉肴》这篇经典作品,文章开头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进而从教和学两方面,论证了“教学相长”最后又引用资料,“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作为引用论证,有力的论证了教学相长这一道理的正确性这个道理。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熟读并背诵课文。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重点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难点 理解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由此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出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齐读)(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熟读并背诵课文。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作品简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作者不止一人,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编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是秦汉以前 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虽有佳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作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认真回顾历史,独立思考回答问题。识记文学常识 通过引入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思维的碰撞,自然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了解文学常识
讲授新课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展学翻译课文。A主持,补充,总结 D读原句 CB逐句翻译主问题1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会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主问题1预设答案全文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班内小组代表展学,解决学习任务。学生认真思考,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回答问题。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2: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中心 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学法指导第一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A主持并分工,组织讨论,DCB依次发言、补充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A主持,补充,总结D回答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C回答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B回答本文的中心 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主问题2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品读细节,把握文章中心论点,归纳作者的论述过程主问题2预设答案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运用类比论证,将“嘉肴”和“至道”进行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为引出下文教与学的关系做铺垫。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本文的中心 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以类比论证切入话题,先用嘉肴与学习进行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然后再讲教和学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最后用《兑命》中“学学半”的话来论证中心。 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班内小组代表展学,解决学习任务。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回答问题。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练习 1.通假字学学半(“学”同“敩”,教导)2.古今异义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提高。今 义:增长) 3、一词多义(1)学学学半(同“敩(xiào)”,教导)学学半(学习)(2)其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大概)4.词类活用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5.文言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6.成语积累教学相长:原指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现指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学生当堂练习,作答,纠错。 及时巩固强化理解,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虽有佳肴》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论证了“学”与“教”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认真倾听讲解,积极配合老师梳理知识。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培养思辨思维。
板书 学生仿照思维导图,细化问题,整理思维导图。 形成知识体系框架,大处着眼,细节理解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新知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由此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熟读并背诵课文。
(2) 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作品介绍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作者不止一人,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编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是秦汉以前 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虽有佳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作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作品介绍
第一学程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
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
研究,共同解决。
3.展学翻译课文。
虽有嘉(jiā)肴( 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jiāo)/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áng)也。故曰:教( jiào)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课文朗读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句意: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虽:虽然。 嘉肴:美味的肉食。 弗:不。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好处。
句解:运用类比论证,以“嘉肴”和“至道”做类比,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只有亲自去学习,才会体会到“至道”的奥秘和好处。自然引出本文阐述的观点。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连词。因此,所以。 困:困惑。
句意: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句解:“是故”领起下文,点明“学”之后才能明确不足和“教”之后才能明确困惑,引出下文对“知不足”与“知困”的作用的论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学:教与学
句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句解:紧承上文,点出了“知不足”与“知困”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疏通文意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指《说命》,《尚书》中的一篇。
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谓:说。
句意:《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疏通文意
全文翻译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当堂检测
积累词语
准备抢答
(1)虽有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其此之谓乎
(虽然 美味的肉食)
(不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所以 困惑)
(反思 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说)
第二学程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中心 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运用类比论证,将“嘉肴”和“至道”进行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为引出下文教与学的关系做铺垫。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认证方法。
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作者以类比论证切入话题,先用嘉肴与学习进行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然后再讲教和学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最后用《兑命》中“学学半”的话来论证中心。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延伸
明确: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熟读成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检测提升
《虽有佳肴》先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论证了“学”与“教”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课堂小结
1.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提高。今 义:增长)
检测提升
3、一词多义
(1)学
学学半(同“敩(xiào)”,教导)
学学半(学习)
(2)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大概)
4.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6.成语积累
教学相长:原指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现指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