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下面我开始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它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
(二)说课标
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充实,自我发展,提升人生境界;并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的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提升学生审美境界,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所谓“知人论此”,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整体把据文意,提炼能体现陶渊明人生志趣的重点诗句诵读、品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原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归隐,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层层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所以,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让他们更容易走进诗歌,走进诗人,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来一步步地走进诗歌,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陶渊明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语言朴素、简洁,比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大意,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应从这一方面着重培养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遇田园。
本节课从欣赏、赞领陶渊明的诗歌开始,引起学生对陶渊明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学生对陶淋明的生活经历做大致的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之后老师再补充陶渊明的相关知识。
诵读诗歌,走进田园。
由全体学生销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之后由老师纠正年涌读过程中出现的读音错误,然后老师范读。教师的参与,会让课堂更生动、更真实。之后全体再齐读,以加深同学们对诗歌的印象。
(三)逐句分析,漫步田园。
学生通过上一环节已充分感受诗歌。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点拨法来理解诗歌内容。这个环节总的方法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最后,老师作相关的补充小结。这样的师生互动能让课堂更活跃,最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设定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全诗的题眼是什么呢
诗人为什么要归 他要归到哪里去呢 归去之后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
(四)升华主旨,感受田园。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你是否赞同陶渊明面对人生的态度 为什么
此题目的设置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观点认识,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堂总结,重塑田园。
背诵课文,进一步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塑自我心灵中的田园。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以题眼“归”为重点,从中生发作者情感,品味诗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