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设计(16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设计(16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31 21:08: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 神鸟》导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字,学会13个生字,积累“伶俐”等词语。
2.默渎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3.体会“既……也……”的作用,并能够用“既……也……”写一句话。
4.了解课文大故事里有小故事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感受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教人的形象,并得到启示: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安排:3课时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注意:
字音:燥、婉、伶、傍
字形:注意“燥”和“躁”的区别。
多音字:可汗、闷头不语、看着、更夫、埋怨。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几个故事?试着给这些故事加上小标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课文大故事里有小故事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好处。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深情介绍,引入课题
1.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本单元课文将把我们带入动人的民间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中,去看看一只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神鸟? 3.揭示课题:“神鸟”的“神”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字音。
多音字:可汗、闷头不语、看着、更夫、埋怨。
易读错音的字:伶、淙、吩咐
指导形近字:“燥、躁”“婉、碗”
2.出示新词及含有新词的语句,检查认读及理解。
3.速读课文,再次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神鸟是通过哪几个故事让自己彻底逃生的?
4.交流。
5.划分段落。
三、接读课文,了解故事结构。
1.指生展示自己列的小标题。
2.小组交流:大故事中套着三个小故事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3.全班交流反馈。
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保证了情节的完整,让人想一口气读完故事;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使内容更加丰富;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把很长的故事切成几块,便于人们阅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这样写既保证了情节的完整,又使内容更加丰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好批注。
预习提纲:
1.细读课文,做好批注。
2.思考:? (1)神鸟的聪明伶俐体现在哪儿?? (2)文中的三个小动物为什么被错杀?你从三个小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3)这篇课文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三个善良的小动物被错杀的原因,从而得到启示。
3.体会“既……也……”的作用,并能够用“既……也……”写一句话。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准备:摘录重点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体会神鸟的聪明伶俐
l.教师:读这篇课文,你觉得神鸟有什么特点?(聪明伶俐)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也告诉我们(出示第一段话),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聪明伶俐)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神鸟聪明伶俐?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3.集体反馈。
⑴不少国家的皇帝、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他们有的派人去捉,有的亲自出马,可是谁也没有捉到。
据说,那些捉神鸟的人在山林里走来走去,都走出一条山路来了。
⑵依尔特戈尔可汗想:“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到它,我非得把它捉回来不可!”
“唉,算了吧,确实没办法捉回它了。”依尔特戈尔可汗说完,就回家了。
⑶神鸟说:“尊贵的可汗!您捉住我可以说没费什么事,不过,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不然,一眨眼我就会逃掉的。所以,一路上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依尔特戈尔可汗说:“好吧,那你就讲点儿什么吧!”
三、读小故事,得到启示
1.出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说的三句话:
2.教师过渡:是什么样的故事让依尔特戈尔可汗情不自禁地叹气呢?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这些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小组合作探究。
⑴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猎人、妇女和阿尔拜三个人物;狗、猫和乌鸦三种动物。
⑵出示下列句子:
狗忠实地按照主人的吩咐,照看着拉车的牛,不让它离开,还绕着车来来回回地转悠,就像一个好更夫那样。(狗的忠实)
妇女走了以后,猫就趴在摇篮边轰苍蝇,赶蚊子。……那只正在追赶老鼠的猫,心里一惊.赶紧跑回屋来,把老鼠咬死在门后。然后,坐到孩子跟前,给他舔耳朵上的血。(猫的尽职)
忽然飞过来一只乌鸦,用翅膀把他的碗打翻了……???
“啊!原来我接的是毒蛇的口水!是乌鸦救了我的命!”阿尔拜后悔得哭了起来。(乌鸦的善良)
教师:三种动物都具备了一些优秀的品质:狗的忠实、猫的尽职与乌鸦的善良。可是,它们的下场都一样,都被打死了。所以依尔特戈尔可汗深深地被这三个动物感动了。
有感情地朗渎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说的三句话。
⑶出示下列句子:
当她回头看见门后躺着一只死老鼠,嘴里还叼着孩子的耳朵时,才知道自己错杀了猫,不由得哭了起来。
“啊!原来我接的是毒蛇的口水!是乌鸦教了我的命!”阿尔拜后悔得哭了起来。
5.从这三个故事中告诫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学了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学生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词语。
2.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检测反馈。
教学过程:
接读课文,复习导入
指生回答:
1. 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 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3.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小组合作,解决课后习题。
三、回归基础,字词测试。? 1.给多音字组词。
mèn (? ) ɡēnɡ(?? )??kě?(?? )
? mēn (? ) ɡènɡ(?? ) kè?(??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②草率,没经过细致考虑。?? ( )
③一般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 )???
④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 )
3.听写本课词语。
四、小组总结,点评。
五、布置作业:预习第2课。
板书设计:
1 神鸟
神鸟——聪明伶俐——很多人想捉到它
狗的故事 ——狗忠实
可汗提到神鸟——神鸟讲故事 猫的故事 ——猫忠于职守
乌鸦的故事 ——乌鸦勇于救人
可汗被感动,违背约定——神鸟飞走——可汗回家
教学反思:
《2 格萨尔王的故事》导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3.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4.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感受格萨尔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格萨尔王资料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注意:
字音::“酥”、“靴”
字形:注意“酥”和“醉”的区别。 多音字:兴、哈、觉
3.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赏析唱词,画出不懂的地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酥”等七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3.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学习反馈,整体感知: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二)感受英雄形象
  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
⑴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
⑵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他非常勇敢、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⑴学生朗读唱词。
  ⑵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们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读读。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赏析唱词。
2.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文本升华。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二、自由练说,感受格萨尔王的英雄形象。
三、深化主题,思想升华
  前几年冬天,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
  ⑴学生回顾,讨论。
(提示国家领导亲临灾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各部门派出人力、人们伸出热乎乎的双手……)
⑵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
四、巩固生字,积累字词。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 格萨尔王的故事
消灭地鼠恶魔
杀死强盗 勇敢,为民除害
格萨尔王保护商人
同意岭地部落迁移到玉隆
分配领地
教学反思:
《3 冬不拉》导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第15.16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通过配乐朗读、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王子的英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过程,感悟王子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读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经过,感悟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准备:(弹冬不拉的一段录像)、课件
教学安排:3课时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查资料了解冬不拉这种乐器及相关传说
2.朗读课文三遍。
①标注自然段的序号,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标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注意:
字音:匕、器、骏、拔、匹、弦
字形:注意“缴”和“激”、“剁”和“跺”的区别。
多音字:脖颈、射中、捕兽夹
3.思考: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 míng)? 骏马(jùn zùn)
依恋 (luàn liàn)??? 匕首 (bǐ bì)
(2)把正确字填在( )里
 一( )莫( )?? 自( )( )勇??? 如( )如( )
 ( )( )不安?? ( )死 如( )? ( )眉 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预习提纲:
1.细读课文,做好批注。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本课成语。
3.思考:
(1)“冬不拉”指的是什么??
(2)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勾画、批注。
(3)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4)学习这篇课文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勾画、批注。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习提纲: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把握文章中心。
3.背诵15、16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感人精神。
2.背诵15、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二、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三、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板书设计: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 承担重任 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 准备作战 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 英勇搏斗 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 为民除害 如泣如诉
教学反思:
《4 火把节》导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学习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朗读课文三遍,做好批注:
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
③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文章怎么分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2.教师谈话,导入。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词语的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全班读一读。
⑶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
(指名反馈,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⑷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3.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准备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第三部分(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部分(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度火把节。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情
1.教师:在这个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
3.指名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互相呼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习提纲:
1.细读课文,做好批注。
2.思考:
①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呢?
②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③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你想到什么?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什么准备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
2.检查预习情况。
3.集体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3.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火把节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教师板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感受。)
4.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5.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㈢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和同学交流。
2.指名说说这个传说。
3.在小组内学生复述这个传说。
4.集体交流。(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5.教师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让我们再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个传说。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的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设计:
4火把节
准备——兴高采烈,穿上节日盛装,宰鸡
斗牛——欢乐的海洋
摔跤——人声鼎沸 激情四溢的盛典
点火把——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沸腾
围着篝火跳舞——释放激情
火把节的来历——用火消灭蝗虫
火把节的象征——勤劳勇敢,不屈不挠
教学反思:
《5刘三姐》导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喉”等六个字,积累本课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过程与方法:
播放刘三姐的山歌录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刘三姐唱的山歌的含义,体会山歌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2.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刘三姐唱的山歌的含义,体会山歌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搜集有关壮族的风俗民情等资料。
2.读课文三遍。
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
③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3.思考:
①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②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喉”等六个字,积累本课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3.理解刘三姐唱的山歌的含义,体会山歌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要求: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全班同学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初学情况。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巩固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成语
⑴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
⑵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检测反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重点
1.积累词语(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恨坏人坏事像仇恨敌人一样。 (疾恶如仇)
★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仗义执言)
★由于恼恨和羞愧而发怒。 (恼羞成怒)
★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幸灾乐祸)
★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气急败坏)
★形容十分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狼狈不堪)
★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 (扬眉吐气)
★形容非常恐惧像丢了魂一样。 (丧魂落魄)
★像坐在扎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非常不安。 (如坐针毡)
★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面红耳赤)
小结: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以上这些都没有难倒大家。
2.那刘三姐的人到底怎样,请大家打开书,大声朗读课文一、
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刘三姐是一个怎样的人?
3.找过渡句,说其作用。
4.填空: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共分( )部分叙述了“刘三姐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这是典型的( )结构。在这几部分中第( )至( )自然段是重点部分。
5.填表:
重点部分共写了几件事?每件事都突出了刘三姐怎样的性格?
分段写
几件事


主 要
内 容
刘三姐的
性格特征
用山歌来
举例说明

3-8
较详
莫管家仗势要抢阿牛的野兔。刘三姐路见不平,用歌声大灭管家的威风。
不畏艰险
不怕强敌
疾恶如仇
仗义执言
唱山歌…
天地山川…
大路不平…

9

刘三姐用歌声揭穿了莫怀人想霸占茶山的阴谋,默恼羞成怒用“提亲”的主义陷害刘三姐,刘三姐提出要结亲就对歌摆擂台。
敢于斗争
聪明伶俐
美丽动人
唱:三姐生来…
摆擂台

10-24

刘三姐与众秀才对歌的情景。
聪敏机智
不畏强权
敢于斗争
与众秀才对歌
6.欣赏对歌片段。
二、讨论交流
结合课文并对照表格讨论: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三、反馈总结
1.课堂小练笔。(挑选合适的词语写一段话赞美刘三姐)
2.课外拓展。
观影片《刘三姐》或收集有关刘三姐的山歌,仿照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感言。
板书设计:
5 刘三姐
官家抢阿牛野兔——用歌声灭官家威风
莫怀仁想霸占茶山——用歌声揭露阴谋 用山歌做武器
结亲摆擂台——用歌声击败财主和秀才们
土豪劣绅听了山歌——如坐针毡、 丧魂落魄
乡亲们听了山歌——拍手称快、 扬眉吐气
刘三姐:勇敢、疾恶如仇、敢于斗争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导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理解“粗枝大叶”等成语,并搜集课文中的成语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2.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感想,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3.阅读《泼水节》,理解短文大意,感受泼水节欢乐的气氛。
4.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编写故事《神鸟》,要求想象合理,把故事写清楚、写完整,并通过故事表达一定的意思。写完后,同学间相互交流,看谁写得有意思。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说一说,读一读,练一练,写一写中扎实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浓厚兴趣。
2.感受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情,体会傣族人民用泼水的方式传递亲情、传递友情、传递美好祝福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理解成语,并能搜集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通过合理的想象,清楚、完整地编写故事,并通过故事表达一定的意思。
教学准备: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理解等成语,并搜集课文中的成语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2.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感想,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3.阅读短文《泼水节》,理解短文大意,感受泼水节欢乐的气氛。
教学重点: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理解成语。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与运用
1.出示成语,学生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在小组内讨论不理解的成语的意思。
4.集体反馈。
5.指名任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6.教师:找一找课文中的成语。
7.教师出示成语,学生齐读成语:
8.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那么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词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善于积累这些词语(包括成语)。
二、拓展与交流
1.教师:同学们,本单元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这些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和聪明才智。你们读了这些故事有些什么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去想呢?首先让我们读一读丫丫他们几个人的话。
2.分别指名读一读丫丫等人说的话。
3.指名反馈:你从他们说的话中了解了什么?
(提示:①可发表对课文人物的看法;②可给课文编写故事;③可发表对人物有关的事物的看法。)
4.教师引导学生再读丫丫和宁宁说的话,从他们列举的具体例子中,懂得如何运用这三个角度去想。
5.拓展练习,让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想。
6.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
7.教师小结: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我们可以发表对课文人物或与人物有关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给课文编写故事,这样我们能理进一步、更深一层地理解内容。
三、阅读平台
㈠了解泼水节,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板书“泼水节”。
2.简介泼水节。
3.教师:这么有意思的节日,让我们赶紧读一读,去感受一下傣族的民族风情吧!
㈡读文,感受泼水节欢乐的气氛。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初步感受傣族的民族风情。
2.交流反馈,交流读后感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3.教师:傣家人用水洗去了灰尘,消除疲劳,免除灾祸。泼水节的水,是吉祥的水,是幸福的水,是快乐的水。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们的快乐,读出人们的祝福。
4.齐读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教师:同学们,我们感受了泼水节的欢乐,又了解了一个少数民族——傣族的民族风情。除了这些民族的风情之外,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许多谚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些民族的特点。
6.指名读“积少成多”的谚语。
7.学生熟读这些谚语成诵。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都收获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成语与谚语。
2.向家人介绍一下傣族人的泼水节。
3.记记成语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这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及搜集、合作、评价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3.在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中识字、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搜集方法
1.教师:同学们,生活是智慧的源泉,来自生活的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便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学习“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个单元,我们不禁被民间故事曲折的情节、民歌中优美的唱词深深吸引了。这次语文大课堂活动,就让我们搜集一下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
2.学生交流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的方法。
⑴可走访身边的老爷爷、老奶奶,请他们讲讲民间故事,唱唱民间歌谣。
⑵可阅读记载民间故事或民歌民谣的书;去图书馆等地方搜集;也可上网搜集。
⑶可搜集校园歌谣、儿童歌谣。
二、鉴别分类,整理资料
1.教师: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把搜集来的民间故事或歌谣按要求整理一下。
出示要求:⑴鉴别所搜集的材料内容是否健康。健康的用于交流,不健康的坚决舍弃。
⑵给用于交流的民间故事或歌谣按主题分类,如热爱祖国、聪明机智、英勇顽强等。
2.学生根据要求分类。
三、介绍故事(歌谣),交流体会
1.教师:下面我们召开民间故事或民谣会。
2.各组代表介绍、交流。(介绍搜集的民间故事或歌谣,交流搜集的方法和体会。)
四、分工合作,办手抄报
1.把自己的设想在组内交流。
2.分工合作,开始制作。
(学生制作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合作时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如画、写、抄等。)
五、展示作品,评议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将自己的小报给亲人朋友欣赏,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多彩的民族文化。
2.给好友讲一讲你搜集的民间故事,唱一唱你搜集的民间歌谣。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清楚地、完整地编写一个故事,故事要符合现实生活,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
2.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从编拟故事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
教学重点:编写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忆《神鸟》,激发写作兴趣
1.教师:同学们,民间故事是人们通过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编写的新奇有趣的故事。《神鸟》就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指名说故事的大意。
3.教师:《神鸟》中说,很多人都想到神鸟,可是谁也没有捉到。那么神鸟和那些前来捉它的人之间可能还发生了哪些故事?为了帮助同学们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神奇美妙的故事里飞翔,让我们也一起试着编写故事,看看谁编的故事有意思。
二、回忆交流,领悟写法
1.学生默读《神鸟》,体会写法。
2.小组交流,领悟写法。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点拨,达成共识。
教师出示编写故事的基本规律:
①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作人来写;
②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有趣;
③故事有一定的顺序,要完整;
④通过故事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大胆想象,列出提纲
1.说说读了《神鸟》这课后,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2.启发想象:很多人都想得到神鸟,可是谁也没有捉到。那么神鸟和那些前来捉它的人之间可能还发生了哪些故事?
3.确定内容。
⑴你编的故事中有哪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怎样把故事写清楚、写完整?
⑵想一想,你要通过你编写的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给人什么启示。
⑶把想好的故事互相说一说,交流评议。其他同学可以帮助补充、修改。
四、依据提纲,完成初稿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奇妙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完成初稿,怎么想就怎么写。
五、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指导自改习作。
把写好的文章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⑴有无错别字和病句。⑵故事是否写清楚、写完整。⑶想象是否合理有趣,情感是否具体生动。⑷读了后是否能给人以启示。
2.按要求四人一组互批互改。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