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三 周年历史事件
【热点链接】
2022年周年历史事件
(1)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0周年)
(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110周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3)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100周年);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 1922年底,苏联成立(100周年)
(5)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6)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40周年),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1992年南方谈话(30周年),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等问题。
(8)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30周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史实链接】
1、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影响及认识
a.原因:
(1)装备落后(2)指挥不当;(3)盲目自大、闭目塞听;最高指挥者对英国认知不足
(4)英国准备充分、装备先进、制度先进
(5)根本原因:制度落后(中国)、腐朽;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b.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认识:落后就要挨打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这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中华民国的诞生。
中华民国的诞生有何意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的制定又有着怎样的背景?为什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质?
(1)意义
政治上,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布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民族关系上,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的平等。(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民族平等)
文化教育上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2)背景:为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
措施:在约法中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包含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原则(五权宪法)
(3)原因:
①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②用法律形式赋予国民自由和权利;
③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
④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
3.中共“二大”召开背景及意义。
(1)背景
中共“一大”作为成立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最终奋斗目标),缺陷是未制定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但当时处在民主革命时期,必须制定符合中共国情的革命纲领,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参加革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
①从美国方面看:美国遏制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深陷越战泥潭,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国内出现经济危机;面临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②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应对苏联的威胁与挑战;有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例题】材料中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从中美《联合公报》中反映出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案】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台湾问题
7.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中考链一练
1、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丧失司法自主权 B.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D.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2、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落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3、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在战后2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视状态, 实現两国关系正常化。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 - 1993》
材料三:2021年3月23日针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以人权为由对中国有关人员和机构实施制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将会对上述国家实施对等制裁。并强调“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摘 自《西海都市报》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原则? (1分)这些原则是谁最先提出的? (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1分)简要分析中美建交时的国际政治格局。(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各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1 分)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发言后你有何感想?(2分)
热点三 周年历史事件
1—3 C B D
4、(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周恩来(1分)。
(2)国际形势的变化(1分) ;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1分)。
(3)国家利益(1分)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外交底气更足。(或弱国无外交,主权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
2022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