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6 工业化与环境问题
【时政链接】
热点-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国务院总理在3月5号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创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知识梳理】
线索一:工业化及其发展线索
1、工业化: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大规模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大工厂制逐步确立。工业化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业化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爆炸式增长,为人类提供了舒适的生活条件。但与此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发展线索:
(1)世界史:
18世纪6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界前半期 美、苏→20世纪5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2)中国史: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建设。
线索二:西方工业化与环境污染
1、原因:
(1) 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这一趋势。
2、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中心国家:以英国为中心,然后慢慢扩展。
(3)背景: (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率先确立 君主立宪制 ,政局稳定;
②工业部门:冶金、采矿、机器制造;
③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获得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④市场:国内外市场扩大;
⑤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
(4)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5)主要成就:
①新发明: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蒸汽机、火车、汽船;
②工业部门:冶金、采矿、机器制造;
③交通工具:蒸汽机车。
(6)影响: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厂”,实现了工业化。随后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掀起了一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蒸汽机的使用,煤炭与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导致了环境污染(泰晤士河的污染)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中心国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美、德为中心)。
(3)背景: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
②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商品输出、殖民掠夺;
③劳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
④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⑤技术: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5)主要成就:①新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内燃机、汽车、飞机;②工业部门:电力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
(6)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各国发展不平衡致使矛盾加剧;随着石油、电力成为主要能源,重化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1)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同市场联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发展经济,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斯大林工业化建设:制定工业化总方针,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把苏联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苏联发展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形成了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依赖于高投入,工业生产基本上是粗放型或资源消耗型,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线索三: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 过渡时期(1949-1956):
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开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2) 改革开放后(1978----):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施“改革开放”,在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实行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写进党章和宪法。
中考链一练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等纷纷问世,世界又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机器材料不同 B.工厂规模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主要动力不同
2、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促使英国煤铁产量大幅增加的最重要的发明是( )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内燃机
3、下图是《机器时代的“享受”》图片,图中
一位男绅士和两位女士正在畅游泰晤士河。汽船
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
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漫画启示我们( )
工业革命让生活更美好
B.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D.妇女能顶半边天
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
A.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 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5、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6、右图是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新政医生》。
漫画中新政医生罗斯福正在给“山姆大叔”治病,
国会成为一名听从医生安排的护士。由此可见,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波及范围特别广
C.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1929年至1936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中。而这一时期的苏联风景这边独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苏联风景这边独好的主要原因是( )
A.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行计划经济,探索出苏联模式
C.批判个人崇拜,发动垦荒运动 D.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倡导政治多元化
8、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到英国、法国深造。福州船政局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掀起了近代国人留学的热潮 B.抵制了外国对我国的侵略
C.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培养了人才 D.使中国实现了教育近代化
9、右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
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1)材料一中,煤炭和石油产量的迅速增长分别与哪些动力机器的发明使用有关?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铁路时代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交通工具出现的作用?
材料三: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热点6 工业化与环境问题
1.D 2.B 3.B 4、D 5、C 6.A 7、B 8、C 9、B
10、(1)动力机器:蒸汽机;内燃机。
(2)促使铁路时代到来,使生产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促进经济的交流;为社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问题:环境污染。方法:建立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等。
2022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