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屈原生平怀念屈原主要作品风 骚离骚释义离骚译文象征比喻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屈原被贬离开国都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臣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怀念屈原屈原墓屈原祠屈原庙屈原像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离骚》、《天问》、《渔父》、《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屈 原 的 作 品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简介楚辞 “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
元前11世纪)到
春秋中叶(公元前
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
《楚辞》是我国
第一部文人创
作的诗歌总集。 《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抒写诗人的身世、政治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简介《离骚》《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
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
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离 骚第一层,从开头到“曰灵均”结束。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
第二层,到“来吾道夫先路也”。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层次结构第一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高阳帝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辉大名。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第二节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于是 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给我取的字叫灵均。 第三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我注意修养自己的品性。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作为自己的佩饰。 第四节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流年似水光阴如箭,时不我待。清晨,我去拔取山坡上的木兰,傍晚,我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第五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太阳与月亮飞快运行不停留,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也将要老去。
第六节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何不趁此壮年抛弃污秽的行径?何不趁此壮年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驾着骏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光明的向导。
离 骚身世
品质
自修追述世系
被赐嘉名内美修能扈江离辟芷
纫秋兰为佩
朝搴木兰
夕揽宿莾政治
理想道夫先路以弃秽政度
奔走先后以遵循得路光辉俊杰之人格
忧国忧民之情怀屈原的“美政”思想:1.圣君贤相的政治。即对国君的最高要求是耿介,光明正大。主张用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对贤相的要求是忠贞、忠诚、忠信。
2.民本思想。即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课本节选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顾。 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 诗人从早年起就汲汲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并决心把这一切献给祖国的富强事业。他对楚王说:“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但是诗人这一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愿望,却因为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招来了重重的迫害和打击。贵族群小向他围攻,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楚王听信谗言,不仅不信任他,反而放逐了他。 当诗人回顾到这些,想到自己的理想遭到破坏,祖国的命运岌岌可危,便抑止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向腐朽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痛斥贵族群小“竞进以贪婪”,“兴心而嫉妒”,“面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指出他们蝇营狗苟,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绝境:“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怨恨楚王的昏庸,不辨忠邪:“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齐怒。”他还大胆地指责楚王反复无常:“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对人才的变质,诗人也表示了深深的惋叹:“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但是诗人并没有被这种沉重的感情压倒,也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他宁肯承担迫害,也不变志从俗:“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深信自己的正确,要永远坚持自己的道路,忠于理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本诗在体裁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思考: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 譬喻,故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脩美人,以媲於君。汉 王逸《离骚》序移情法 我们把《离骚》中作者以“香草”“美人”喻指自己美德的这种表现方法称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
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田园
过清淡朴素的闲居生活而不感寂寞的思想感情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表现作者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概括追忆
狂颠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 杜甫《绝句漫兴》)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A、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B、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闻一多认为“感叹字确乎是歌的核心与原动力”,假如将“兮”字省去,将是一大损失,因为“损失了的正是歌的意味儿”。A:大量地运用楚地口语和方言,使全诗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B:诗人善于运用虚词和联绵词(双声叠韵词),使语言富于音乐美。C:成功地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本体喻体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