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
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难点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钟表、手表、停表。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参加过或观看过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田径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
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请同学们思考:
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2.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呢?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出示一些测量工具)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 m。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出示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思考:零刻度线磨
损了看不清楚怎么办?)
②(出示视频)学生实际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讨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③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A.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B.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平行;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E.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
组成。
组织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进行活动:如何较准确地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
细铜线的直径?
2.时间的测量
(1)(出示视频)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鼓励学生说出多种工具和方法。
认识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2)学生活动:
①(出示视频)练习停表的使用:如何开启、归零、停止;如何读数。
②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
【知识拓展】计时工具和计时方法有很多,建立一个统一的精确的计时标准就很有必要
1
了。“秒”最初定义为一年的 。由于季节变化和潮汛等影响,地球自转并
31 556 925.974 7
不完全均匀,这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时间精度受到限制。在 1967 年的国际计量大会上确
定,铯原子振动 9 192 631 770 次所需的时间为 1 s。铯原子钟的精确度非常高,每 3 000
年只有 1 s 的误差。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提问】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
结果都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提问】错误和误差有什么不同?
【教师讲解】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
原因造成的。
【总结】两者区别:错误可以消除,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都可以减小误差。
三、课堂小结
1.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 s。比秒大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等。它们的换算关系:1 h=60 min=3 600 s。
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停表来计时,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类钟表,古代还利用日晷和沙漏来
计时。
2.长度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
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3
换算关系:1 km=1000 m=10 m
-1
1 dm=0.1 m=10 m
-2
1 cm=0.01 m=10 m
-3
1 mm=0.001 m=10 m
-6
1 μm=0.000001 m=10 m
-9
1 nm=0.000000001 m=10 m
3.刻度尺的使用
(1)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多大、分度值是多少;
(3)正确摆放刻度尺:平行紧贴被测物体;
(4)正确读数:①视线和尺面垂直;②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有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出,需借助特殊测量方法,如测地图上两站之间的铁路线长
度可用“化曲为直法”,测硬币的直径可用“等量替代法”,测一页纸的厚度可用“累积
法”等。
5.误差与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
们只能尽量地减小误差。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等引起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消除的。
四、检测反馈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该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该同学读数时的方法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正确读数结果应是
________。
答案 1 mm 错误 3.49 cm
2.同一尺度的四次测量记录分别是 25.1 mm,25.2 mm、27.2 mm、25.3 mm,其中一次
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
这个物体的长度记作________。
答案 27.2 mm 1 mm 25.2 mm
3.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
该是米( )
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 16.3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 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 3.5
D.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 1.9
答案 B
第 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
选
工具:刻度尺——使用方法 放
读
记
2.长度的测量 单位:m、km、dm、cm、mm、μm、nm
化曲为直法
长度的特殊测量 辅助工具法
累积法
二、时间的测量、误差
工具:钟、表、停表
1.时间测量
单位:s、min、h
定义
2.误差 产生原因
减小误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