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8*灯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课文中的灯光、火光与课文题目有什么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郝副营长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
B.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
C.从“革命理想”到“革命奋斗”,再到“现实生活”,都与题目“灯光”有关。
D.“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这灯光启示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结合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郝副营长代表着老一辈的革命先烈,正是他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了今日的辉煌与灿烂。
B.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幸福的生活。
C.文章采用正叙的方式,做到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D.电灯在和平年代是生活中的普通用品,但在战争年代,它却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3.“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 )
A.突击连在这一次围歼战中能迅速攻破守敌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B.战争胜利了,全国人民都解放了。
C.战争胜利了,人民能过上安宁生活,孩子们都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
4.“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千钧一发的时刻”指的是( )
A.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包围在沙土集村,打响了激烈的围歼战。
B.突击连冲了过进去,后续部队在黑暗中遭到阻击,和突击连失去联系,找不到突破口。
C.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已经冲了进去。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歼灭(jiān) 倚着(yǐ)
B.璀璨(cuǐ) 豫皖苏(wǎn)
C.黑魆魆(xū) 郝副营长(hǎo)
D.憧憬(tóng) 千钧一发(jūn)
二、填空题
6.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 )从没见过电灯。
2.这火光( )微弱。( )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
3.( )山多高路多险,我们( )要努力向上攀登。
7.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歼( )倚( )憧( )微( )漆( )振( )爆( )
纤( )椅( )撞( )徽( )膝( )震( )暴(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
1.听到外面的枪响,我的心激烈地跳动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我一定要让孩子们在灯光下学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1)课文中与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话寄托了作者的哀思与愿望:无论过去多长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不能忘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郝副营长只有二十二岁。 郝副营长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夹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果宣布典礼开始□中夹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10.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11.文中“投”的意思是什么 “投票”“投篮”“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战斗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 为什么说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__________,这句话有着伟大的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___,所以,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①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②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③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4.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郝副营长_____________的精神。
15.选文中加点字“微弱的火光”与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
16.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面,其中,_____句是点面描写中的“点”,_____句是点面描写中的“面”。这样点面结合的作用是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BCD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学生平时注意养成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灯光》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来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文先写在一场激烈的围歼战前夕,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写战斗打响以后,为了帮助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郝副营长毅然点燃了书,结果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最后写这场围歼战获得了彻底的胜利,而那位“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献身的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故根据课文内容可知,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郝副营长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从“革命理想”到“革命奋斗”,再到“现实生活”,都与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这灯光启示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即本题说法都正确,选ABCD。
2.C
【详解】
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C项说法不正确。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3.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课文《灯光》主要写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的憧憬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读书的孩子,并希望能用上电灯造福孩子;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用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但火光却暴露了自己,最后英勇牺牲了。
这句话抓住郝副营长的动作和神态写出了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郝副营长那颗为解放祖国、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火热的心。
4.B
【详解】
上文内容“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xū)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选项B正确。
5.D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注音有误的是D项。憧憬tóng——chōng
6.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无论 都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结合前后句的关系填入恰当的词语即可。
1. 本题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连接。
2. 本题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用虽然......但是......连接。
3. 本题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转折关系,用无论......都......连接。
7. 歼灭 倚靠 憧憬 微机 漆黑 振作 爆炸 纤细 椅子 冲撞 国徽 膝盖 震动 暴力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歼灭;倚靠;憧憬;微机;漆黑;振作;爆炸;纤细;椅子;冲撞;国徽;膝盖;震动;暴力。
8. 听到外面的枪响,我的心猛烈地跳动起来。 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他一定要让孩子们在灯光下学习。 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可爱可敬的战士
【详解】
1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掌握情况。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2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①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②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③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3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理解,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听到外面的枪响,我的心猛烈地跳动起来。 郝副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他一定要让孩子们在灯光下学习。 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可爱可敬的战士。
9.副营长虽然只有二十二岁,但是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关联词运用能力,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郝副营长只有二十二岁”与“他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之间是转折关系,故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连接。第二句的“郝副营长去掉”。即:副营长虽然只有二十二岁,但是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10.。 、 、 。 《 》。 , 。 , :“ !”
11.投射。放进去;送进去。向一定目标扔。找上去;参加进去。
12.《义勇军进行曲》。因为《义勇军进行曲》在革命队伍中影响很大,它有力的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民奋起抗击侵者,打退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0.
标点符号答题技巧:1.把握整个语句的意思。2. 逐一辨明每个词语、每个句子的意思与作用。3. 辨明句子的语气与停顿。4. 注意把握常见的标点错误点。运用以上答题技巧,仔细读句子,答案为。 、 、 。 《 》。 , 。 , :“ !”
11.
投在字典中的解释有:1.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篮。~弹(dàn )。2.跳进去:~河。自~罗网。3.放进去,送进去:~入。~资。~标。4.走向,进入:~宿(找地方住宿)。~奔。~靠。~降。~师(从师学习)。~诉。5.发向:~射。~影。6.寄,递送:~递。~稿。7.合:~合。意气相~。8.临,在…以前:~明。~暮(天黑以前)。
12.
速浏览全文,掌握全貌,短文与“这战斗的声音”有关的信息,在短文在第二自然段。
分析原因的方法:A.从因果中寻求答案。B.从人物的品格中寻求答案。C.结合文中具体事例来分析。D.从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寻求答案。
13.
阅读题填空解题思路:1.读问题,弄清考查要点,以便能带着问题看文章。这样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2.速浏览全文,掌握全貌,注意发现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如果时间紧,扫视一下首段和尾段,再把标题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想一想。3.读原文,捕捉相关信息词,掌握短文细节内容。解题方法:①直接解题法。即从原文中直接找出笞案。②归纳解题法。对于不能从原文中直接找出答案的可在把握全文中心和线索的前题下进行概括、归纳得出正确答案③综合推理法。读者需统观全文,认真分析,综合推理及至计算,最后归纳出正确答案。
14. 动作 无私奉献、自我牺牲
15.郝副营长为下一代能够在灯光下学习,点燃书发出火光,使战斗取得了胜利,自己却牺牲了。正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的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了天安门广场的华灯璀璨。
16. ② ①③ 充分体现了郝副营长自我牺牲的精神
14.
本题考查理解、赏析句子的能力。
由“划、举”可知这是动作描写,由“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明知划着了火柴会暴露、牺牲,但是依旧做了这件事,从而表现了郝副营长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1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明确火光天安门前的灯光、书上插图上的灯光之间的联系,再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文章内容,郝副营长为下一代能在灯光下学习点燃书发出火光,自己牺牲了,正是郝副营长这样的人,才换来了天安门广场的灯光璀璨。学生据此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16.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描写“点”的句子:②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描写“面”的句子:①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③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由“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可知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表现了郝副营长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