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8*蝴蝶的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问句类型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是谁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人们在苍蝇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呢?发明了“气体分析仪”。
C.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
D.你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知道。
2.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避雨(bì) 震撼(ɡǎn) 着急(zháo)
B.低沉(chén) 屋檐(yán) 喧嚷(xuān)
C.柔弱(róu) 轻盈(yínɡ) 家雀儿(què)
3.下列针对文段所提出的问题,不影响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的一项是( )。
霾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是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灰霾的主要组成部分,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灰霾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变得灰蒙蒙的。
A.灰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B.什么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C.什么是霾? D.作者是如何把霾写清楚的?
4.在《蝴蝶的家》中,作者苦苦寻觅还是没有找到蝴蝶的家,但是作者主要想通过本文告诉我们( )
A.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关爱自然界中的生命。
B.我们要保护蝴蝶,让它们有自己的家。
5.下面选项中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是( )
A.人声鼎沸 B.鸦雀无声 C.议论纷纷 D.窃窃私语
二、填空题
6.读句子,完成练习。
1.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儿。
(1)“载”在这句话中读______,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______,组词:______。
(2)句子中的“轻盈”还可以换成______。
2.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
(1)和“确定”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 )地问 ( )地跑
7.读下面的句子并填空。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这句话把________当人写,并说出它会____________。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__________。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的作用。
三、语言表达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美丽的花园里洋溢着欢快的笑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田野,笔直地伸向远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能看到母鸡没完没了的叫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学后,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昨天,五个美国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鸟唱歌。(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难道是一个单纯的质量问题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抱着这白雪的“大鸟”回家。(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大本营。
(1)花牛在草地里走。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林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但是,一个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她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当天下雨时,她们就急忙跑到家里去啦!”不过她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来没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是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 这也未可知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 这里从没见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 那它们会不会藏在树叶下面 这倒有些说得过去 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7.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沉重——( ) 刚强——( )
18.给第二自然段加标点。
19.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ABB) 、 、
20.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写:
园里的花是她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概括起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句子,完成练习。
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23.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句,我能给它换一种说法: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___。
24.这句话由蝴蝶的_____,想到了它____,表现出了作者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25.请你再想象一种情况,表达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_____________,怎么________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BD都是设问句,有问有答,C选项是疑问句。
故答案为:C
2.B
【详解】
A.震撼(hàn)
C.家雀儿(qiǎo)
3.B
【详解】
文段第一句是写霾是一种什么现象,第二句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组成霾的主要部分。选项中ACD都没有体现,只有B符合题意。
4.A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蝴蝶的家》这篇课文中,作者一直在思考蝴蝶的家在哪里,并且为蝴蝶而感到着急。从“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我真为蝴蝶着急了。”“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谁要是能说给我,我就不着急了。”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关爱自然界的生命,并且希望我们能够去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自然。因此本题选择A。
5.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是A项。
A项: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
B项: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C项:议论纷纷:纷纷:多而杂乱。议论很多、很杂。指看法不一致,各种说法很多。
D项:窃窃私语:窃窃:声音细微。语:说话。背着人小声交谈。
6. zài zǎi 记载 轻巧 怀疑 奇怪 飞快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句子成分的知识点。
(1)考查载字的读音和组词。载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zài;zǎi;在本句话中读zài。另一个音zǎi可以组词为记载。
(2)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运用。将轻盈一词换成另一个词语,也就是考查轻盈的近义词。所以我们只要思考轻盈的近义词是什么,并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主要考查词语的搭配。题目要求写的都是偏正短语,“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动作,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 +地+动词。
故答案为:
(1)zài;zǎi;记载;
(2)轻巧;
(3)怀疑;
(4)奇怪;飞快;
7. 蟋蟀 弹琴 夸张 看潮的人很多 设问 引人注意,突出强调
【详解】
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等。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拟人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让被描述的事物具有人的某些性格、情感,把它人格化了。拟人的手法运用是和作品中的人物遭遇相同的,绝不可以相悖。排比句的特点是结构相同、字数相似、语气相同的三个以上句子连接在一起,叫做排比。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答案为:蟋蟀 弹琴 夸张 看潮的人很多 设问 引人注意,突出强调。
8.花园里洋溢着笑声。
9.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田野,伸向远方。
10.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能听到母鸡没完没了的叫声。
11.放学后,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12.昨天,来自美国的五个小朋友来我校参观。
13.可爱的小鸟在树枝上唱动听的歌。
14.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质量问题。
15.这白雪的“大鸟”被我抱着回家。
我把这白雪的“大鸟”抱着回家。
8.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答案为:花园里洋溢着笑声。
9.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掌握情况。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属于不合逻辑,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田野,笔直地伸向远方不合逻辑。答案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田野,伸向远方。
10.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掌握情况。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属于搭配不当,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搭配不当。答案为: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能听到母鸡没完没了的叫声。
11.查学生对句子的掌握情况。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答案为:放学后,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12.考查学生扩句的能力。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答案为:昨天,来自美国的五个小朋友来我校参观。
13.考查学生扩句的能力。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答案为:可爱的小鸟在树枝上唱动听的歌。
1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质量问题。
15.考查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掌握情况。“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答案为:这白雪的“大鸟”被我抱着回家。我把这白雪的“大鸟”抱着回家。
16. 一头可爱的花牛在碧绿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地走。 天上的星星在眨眼。 石林是个美丽的地方。
17.确信 轻盈 柔弱
18.? 。 : ! ? ,
19.示例:黑压压 水淋淋 胖乎乎
20.花儿自己就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21.示例:草叶下呢?草也太窄了,怎么能容它们藏身呢?
22.屋宇 麦田 松林 花儿 老树干的底面
17.
18.
19.
20.
21.
22.
23. 反问 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24. 柔弱无力 禁不起风雨
25. 它们的身子那么弱小 能不被风刮走
23.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第三步:问号变句号。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24.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审读语境。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就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3.辨析手法,思考意图。结合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来理解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常会运用反语、双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常表现为象征句、暗示句、影射句、委婉句等,要抓住修辞手法或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理解这些句子时,必须注意结合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深层意思。4.句式不同,效果迥异。句式不同,其特点往往有别,表达效果也往往不同:①疑问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反问句,加重语气。③感叹句,加强感情的抒发。④整句和散句结合,使句子有参差之美、音韵之美。
25.句子仿写题的做题步骤: 1、首先分析例句的修辞特点。2、再把握例句的句式特点,看句式是整句还是散句,是长句还是短句,有没有用关联词等。3、最后分析例句的语境特点,看句子的感彩和前后表意特点,做到内容前后兼顾。
句子仿写的原则:1、修辞“依葫芦画瓢”。2、结构“循规蹈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