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3 桂花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因为( )
A.母亲嗅觉灵敏,能分辨出这两种桂花味道的不同
B.两地的水土不同,滋养出来的桂花味道就有明显的差异
C.家乡的桂花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与这里相比一亲一疏。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时代 时期 时候
(1)你来的正是( ),晚饭马上就要做好了。
(2)青少年( )是我人生中最想回忆的一段时光。
(3)这部电视剧中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 )。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无论……都……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1)桂花( )香气迷人,( )还有很多用处。
(2)( )杭州的桂花也非常香,( )母亲总说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3)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
4.选出生字书写正确的一项( )
A.董得 箩筐 B.外婆 糕点
C.沉侵 缠绕 D.茶水 检起
5.对《桂花雨》写作特色说法有误的是( )
A.详得当 B.借物抒情 C.语言朴实无华 D.首尾呼应
二、填空题
6.根据拼音写字词
1. 阿pó( )种的那一盆lán huā( )长得很漂亮。
2.小妹妹chán( )着奶奶要吃自家做的桂花gāo bǐng( )。
7.我喜欢课文中的描写,我要把句子补充完整。
(1)桂花树的样子______________,不像______________那样________________。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___________,至少前后__________邻居,没有不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用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1)新鲜:①没有变质,没有枯萎的。②少见的;稀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熟:①果实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②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写句子。
1. A.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B.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两个句子都在描写桂花的香气,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说下列句子的抒情方式。
(1)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3)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
3.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其中 “浸”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可以想象一下摇桂花时的情景吗?试着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节选,回答问题
桂花雨
桂花摇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桂花。回家时,总要(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0.请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动词。
11.读文中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四溢的字是“____”。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然存在。
B.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弥漫,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12.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似?( )
A.月是故乡明 B.每逢佳节倍思亲 C.乡音无改鬓毛衰
13.用“——”画出母亲说的话.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浸透了母亲的心血和汗水,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乃至生命。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
拓展阅读实训
怀念家乡的桑树
我一直在思念我故乡的桑树,因为它给予我童年的生活无穷的乐趣。
年年春来,当屋后的积雪渐渐( )、当河边的杨柳( )出新芽,我们村上的一群孩子就开始( ),盼望着桑树早一天长出叶子来。谁都说不清,第一片桑叶是什么时候从树枝上钻出来的。常常地,当一群人从桑树下走过时,会有眼尖的孩子大叫:“快看啊,桑叶长出来了。”果然,原本光秃秃的桑树上,已经爬满了一片片嫩芽。桑叶见风长,小小的嫩芽很快就长成了大大的叶子。当片片桑叶在风中摇曳时,我们便开始忙着养蚕。那些黑黑的蚕宝宝,刚被我小心翼翼地从别人家捧回来,我便匆忙地跑到桑树林,采回一大筐又肥又嫩的桑叶,送到了蚕宝宝的嘴边,看着小东西张着贪玩的小嘴不停地吞噬着桑叶,发出丝丝的乐曲声时,无比的快乐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不用说,桑叶是蚕宝宝的最爱,而我们这些孩子,爱的却是桑葚(也称为桑树果、桑枣)通常一过四月,便有像小狼牙棒一般的青果子从浓密的桑叶间翘起头来,那就是桑葚。随着时间的推移,桑葚一天天地变化着:先是从青色中微微地透出一点红润;接着红色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整个桑葚变得红彤彤的,尤如红色的玛瑙,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诱人。于是,馋嘴的孩子们忍不住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涌向桑林,三下两下地窜到树上,摘一粒桑葚喊一声酸,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欢乐。
但孩子们都很清楚,桑葚一红,离熟透的日子就不远了。因此,放学归来,谁都不急着回家,而是将书包挂在树杈上,对着共同的目标,一哄而上,在茂密的桑叶中搜寻。果然,在一串串红彤彤的桑葚中,有许多已经成熟,紫得发黑,让人垂涎欲滴。伸手摘下一粒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饱满的汁液在唇齿间流淌,甘甜中带着微微的酸涩,无比滋润。
农村的孩子平时没有什么零食,而桑葚成了他们这个季节里的最好点心。除了一日三餐之外,孩子们总是以桑林为乐园,吃着玩着,高兴个够。
时光流转,季节轮回。在年年如期而至的春天里,桑树为清贫的孩子们带来不尽的欢乐,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欢乐也浸润到他们的血肉之中。
14.结合上下文,补充合适的字词。
年年春来,当屋后的积雪渐渐( )、当河边的杨柳( )出新芽,我们村上的一群孩子就开始( ),盼望着桑树早一天长出叶子来。
15.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比喻句。
16.文章详写的( )、( ),写的是( )
17.文章结尾一段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
18.作者在文章中透露的情感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章紧扣“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句,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展开叙述,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母亲认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最香,是因为这时候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在用思乡情感体味它们。
2.(1)时候 (2)时代 (3)时期
【详解】
3.(1)不但……而且……
(2)虽然……但是……
(3)无论……都……
【详解】
4.B
【详解】
A.懂得 C.沉浸 D.捡起
5.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桂花雨》写作手法的分析,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D选项有误,并没有首尾呼应这一特点。
6. 婆 兰花 缠 糕饼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婆、缠、糕、饼”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婆;兰花;缠;糕饼。
7. 笨笨的 梅树 有姿态 香飘十里 十几家 浸在桂花香里的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默写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忆起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所考查的部分应该是重点词语或用得好的字词,在学习课文时应该多加留意,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笨笨的;梅树;有姿态;
(2)香飘十里;十几家;浸在桂花香里的。
8.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网上购物已经不算新鲜事了。 成熟的稻穗沉甸甸的。 时机已经成熟,不用再犹豫了。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意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语言实践造句。
(1)用新鲜的不同含义造句。示例:①没有变质,没有枯萎的:这是刚刚采摘的苹果,真新鲜。②少见的;稀罕:星期天去奶奶家,听到很多新鲜事。
(2)用成熟的不同含义造句。示例:①果实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果园里的苹果已经成熟了,可以摘了。②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减粘裂化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热加工工艺。
9.(1)这两句话写出了桂花的香,第一句写桂花的香,不仅开花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第二句是说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影响,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①直接抒情②叙事抒情③写景抒情
(3)浸:沉浸。指整个村子的空气都充满着桂花 的香气。说明桂花香味浓。
【详解】
10.挑 收 赏 捡
11. 浸 B
12.A
1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
10.
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动词。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可,如“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11.
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①这句话中表达桂花香气浓郁的是“浸”字。这个“浸”字把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写出了香气的程度之深。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桂花的香甜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全年,桂花香气浓郁,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弥漫,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12.
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虽然表达的是母亲对家乡桂花的无限喜爱,却更加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正如古诗所描写的“月是故乡明”。
13.
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的是母亲对家乡桂花的情感,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14. 融化 吐 盼望
15.通常一过四月,便有像小狼牙棒一般的青果子从浓密的桑叶间翘起头来,那就是桑葚。直到有一天,整个桑葚变得红彤彤的,尤如红色的玛瑙,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诱人。
16. 采桑叶养蚕 摘桑葚 品尝桑葚
17.说明了故乡童年的快乐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永远铭记着。
18.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14.
15.
16.
17.
1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