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好朋友》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二年级下册
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课《一对好朋友》时,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思想,首先力图通过创设有意思的故事情境和设计精美的课件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音乐,展开丰富多彩的参与体验活动和师生互动活动。在每个环节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同时,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以歌曲为主线,将歌曲的内容贯穿于歌曲的学习之中,学生在不断加深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深化情感体验,使音乐的感染和情感熏陶相互交融,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目的。
【教材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四二拍,徵调式。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转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歌中“哩喽喽哩喽”吆喝声的加入,为歌曲增添了乐趣,使得歌曲更为生动。
【学情分析】
依据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从把握歌曲的情绪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听、想、动、创”等多种音乐实践形式中感受歌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会好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感受歌曲带来的喜悦之情,体会好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2.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一对好朋友》,并在演唱中用不同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运用游戏、律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等方式来体验歌曲、表现歌曲。培养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倚音。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玩偶卡片、单响筒、蛙鸣器、鸟鸣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教师和学生互动自我介绍。
(1)教师拍四二拍的节奏进行自我介绍(强拍拍手,弱拍拍腿)
师:“见到你们可真开心!我想和大家交个朋友!首先来听听我的自我介绍吧!” X X︱X X X ︱
我 是 张 老 师
师:“谁能用这个节奏来介绍一下自己呢?”
(2)学生模仿老师的方式自我介绍。
X X︱X X X ︱
我 是 某 某 某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四二拍的音乐知识。
师:“谁知道我拍的是几几拍的节奏?强弱有什么规律?”
3. 教师弹奏歌曲《一对好朋友》的旋律,学生随音乐拍四二拍的节奏。
【设计意图】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只有正确地掌握了节奏,才能把歌曲演唱得更准确,但传统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通过这种互动的自我介绍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趣味中熟悉和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二、感受歌曲
1. 教师带学生随《一对好朋友》的音乐律动。(播放课件)
师:“今天认识了这么多朋友真开心!我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去郊游,一起出发吧!”
2. 用“回声”的方式演唱一个包含了倚音和反复记号的小乐句,为唱准倚音做好铺垫。
(1)师:“我们到达了美丽的山谷,景色真美啊!我忍不住对着山谷喊了一声:WU…!”(播放课件)
师:“那谁听出来,我的声音和回声比,力度是怎样的?”(第一句强,第二句弱)
(2)师生合作练习演唱这个小乐句。
3.学生聆听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
师:今天我要送给朋友们一首歌,我的几位好朋友就藏在这首歌曲里,听听他们是谁?
4. 师生交流歌曲的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5. 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师:小鸭和小牛在向咱们打招呼呢!(播放课件)
学生模仿按节奏读这一句。
熟练后跟琴学唱这一句。
【设计意图】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利用课件,精心设置故事情境,音画结合激趣,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解决了难点节奏。
三、学唱歌曲:
1. 教师用单响筒敲击节奏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孩子们!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也绿了,小鸟在枝头快乐的唱着歌儿,小伢伢和小妞妞这对好朋友,在山坡上放鸭放牛,真快乐呀!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歌词,来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吧!
2.教师出示歌曲最后一句。
(1)教师讲解反复记号
师:张老师把哪一句歌词连续读了两遍?为什么?
(2)讲解倚音。
师:“有一个个子很小的小音符找到了好朋友之后,喜欢靠在朋友的肩膀上,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
(3)引导学生练唱倚音。
师:“老师把倚音的地方唱一唱,你们能听出来倚音有什么特点吗?”
生:“倚音唱得很短,很轻!”
师:“咱们来学着唱一唱,唱好了就能和倚音成为好朋友!”
(4)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最后一句。
要求:①唱准倚音 ②用模仿回声的感觉来演唱(第一句力度强,反复的一句力度弱)。
3. 师生接龙演唱歌曲两遍,师指导。
师:小伢伢和小妞妞这对好朋友开心的蹦蹦跳跳的,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才能表现出来呢?(生答)
师:让咱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再来唱一唱。
4.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师指导。
5.分组演唱,生生、师生互评。
6.学生再次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难点乐句,师生合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演唱歌曲。并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进行了感情的渗透。
四、拓展延伸
1.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并有感情地演唱。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张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咱们把自己和好朋友的名字编到歌曲里有感情地唱一唱吧!
2.用单响筒、蛙鸣器、鸟鸣器为歌曲伴奏。
师:今天,我还把我的乐器朋友们请来了,猜猜他们是谁?
(1)师介绍单响筒、蛙鸣器、鸟鸣器及演奏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练习用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用软件把每组的表演投射到大屏幕上)
3.加入乐器伴奏和演唱完整表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的创编歌词、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五、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师生一起演唱《拉勾勾》,进行德育渗透。
师:“通过这节课,我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应该怎么相处呢?(生答)是呀!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信任,让我们唱起《拉勾勾》,一百年不许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该做为音乐教学的一条主线,“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本节课就是以“听”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是二年级的内容,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如果只是一味的去聆听,既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采用了设置情境、玩游戏、师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营造的愉快、童趣的情境中,采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注重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首歌曲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倚音等都是教学难点,如果只是简单、枯燥的示范和练习,学生既提不起兴趣,也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教师设计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有效互动的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唱会歌--- 唱好歌---会唱歌。
教师为这节课设置的情境是:找朋友---交朋友---唱(赞)朋友,整节课是有这样三个板块是做得比较好的。
第一个板块:激趣导入,师生用四二拍的节奏来互相自我介绍,介绍后互相握握手成为好朋友,在互动、激趣的同时,熟悉了四二拍的节奏和强弱规律,随后,教师邀请学生去郊游(带领学生随《一对好朋友》的音乐律动),来到山谷,师生互动用声音的强弱来模仿回声,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个板块:体验歌曲,学唱歌曲。在这个过程中多次聆听歌曲,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感受音乐的意境和歌词的内涵,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听、唱结合巩固记忆,为学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基本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演唱歌曲。在这个板块中,所有的活动都是由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完成的。
第三个板块:对歌曲进行拓展。教师引导学生用创编歌词、乐器伴奏等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对这些表现歌曲的形式非常感兴趣,觉得很好玩。这个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最后,教师进行德育渗透:“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让学生知道友谊的可贵。
2.巧设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难点是附点节奏和倚音,如果很直白地将这些教给学生,学生很难记住并且很快就会忘记。本节课教师在这里并没有一味的去示范和讲解,而是巧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附点节奏,唱准了倚音。在学附点节奏时,教师说:“听!小鸭小牛在向我们打招呼呢!”引出附点节奏,随即请学生模仿,“你们也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这个难点在“打招呼”的情境中通过模仿很自然的就解决了。在解决倚音这个难点时,教师说:“有一个个子很小的小音符找到了好朋友之后,喜欢站在朋友的肩膀上,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出来之后,教师示范唱,学生说出倚音唱得短而轻快,教师随即让学生模仿唱,学生轻而易举的就唱会了,而且唱得很好,学生对倚音的印象还特别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