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实验中学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 (选样题)和第2卷(非选体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条形码粘贴好;
(2) 请按照题号顺字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 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漏、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1】卷(共70 分)
一、单选题2*35=70
1.与其他文明相比,希腊保留城邦小国林立的局面时间很长,而且是在这种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的繁荣昌盛的高峰。这说明城邦( )
A.具有独立自主特征B.最终演变为大国
C.有利于文明的发展D.促成了民主政治
2.《圣经》里有诺亚之子含因为看到父亲酒后失态而受诅咒:其后代“必给他的弟兄做奴仆的奴仆”的记载。17世纪时,基督教神学家对此加以发挥,声称含后来到了北非,是非洲人的祖先。神学家的这一说法旨在( )
A.宣扬基督教中的宿命思想B.进一步完善非洲的历史叙述
C.扩大基督教在非洲的传播D.为奴隶制度和奴隶贸易辩护
3.朝鲜王朝除每年定期的科举考试外,还有一些不定期的选官考试,成为“别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这反映出( )
A.朝鲜王朝完全照搬唐代制度
B.历代朝鲜国王都亲自主持科举考
C.科举考试推动朝鲜社会发展
D.中国儒家思想对朝鲜产生深远影响
4.某历史网站上讨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下面是其中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B.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天文航海知识的进步 D.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5.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下列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人类世界从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
B.区域性的贸易开始向全球性贸易转变
C.西欧崛起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D.美洲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6.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当然不是皆大欢喜的事,而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事。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其中“愁”一类的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意大利
7. 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建设工业国家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8.1960年,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成员国通过采取集体行动,干预被控制的世界石油市场,从中获取合理的利润。从1960—2019年,在欧佩克的推动下,石油价格上涨了15倍之多。欧佩克的行动( )
A.使世界石油市场混乱失序B.确立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C.冲击了旧的世界经济秩序D.推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9.下图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埃菲尔铁塔。它是法国为迎接世界博览会和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造的,是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它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物45年,至今依旧是巴黎最高的建筑物。据此可知,埃菲尔铁塔( )
A受到当时法国人的普遍赞誉
B.表明当时法国的建筑技术领先全世界
C.传承了欧洲传统的建筑风格
D.反映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10.在1871年的法国巴黎,“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 )
A.延续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目标
B.继承了法国的优良革命传统
C.无法超越资产阶级革命的束缚
D.背离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宗旨
11.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上的守旧者已经很难发出声音,到甲午后则基本上可以说失语了。清季末出现的革命党人,虽仍以读书人为核心,但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材料中提到的“革命党人”( )
A.已经有较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目标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使中国向西方学习方向发生转变
D.推动中国政治机构向现代的转型
12.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其在19世纪中期最主要特征是( )
A.实行竞争和自由放任政策 B.生产和资本集中化
C.以国家力量干预社会经济 D.垄断组织的国际化
13.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末,饮茶已经非常普及,上层贵族优雅地啜吸着盛在弓形陶瓷茶杯里的上等春茶,而下层普通民众喝着盛在有缺口的陶土杯子里的劣质红茶,尽管茶叶有贵贱之别,但其流行程度不分伯仲。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社会阶级差别的日益淡化B.中国茶叶完全占有英国市场
C.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缩小D.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扩大
14.“香料”一词在拉丁语中原意指贵重但量小的物品。香料一度与黄金等价,远非平民可以企及,但是15世纪之后这种情况逐渐发生改变。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香料产量大增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贸易的新发展 D.消费观念的变化
15.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
A.君主制 B.君主专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16.空想社会主义者发布各种“灵丹妙药”来解救工人,并把希望寄托在有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身上,希望统治者接受他们设计的未来社会蓝图,把解放和幸福恩赐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这说明他们( )
A.忽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B.主张资产阶级主动让渡政权
C.为工人解放提出了正确办法D.已经实现了美好的社会蓝图
17.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18.公元646年正月,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C.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D.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19.1930年12月,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这表明胡佛政府主张( )
A.由民间自发组织,合作应对危机
B.由政府组织企业,联合应对危机
C.由地方政府自行救济,应对危机
D.私人与地方政府联合自救,应对危机
2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实践基础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B.空想社会主义者勾画了理想社会
C.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工人运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1.《全球通史》中提到,地理大发现时期“早期探险者虽然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的家乡、微不足道的城邦,这一点绝非偶然”。“绝非偶然”主要是指新兴的民族君主国( )
A.能为海外殖民提供强大支持B.因航路阻断出现商业危机
C.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相对较高D.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2.“南北战争有利于全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确立了所有美国公民首先是美国的国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公民的原则。松散的联邦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国家,战争考验了联邦政府非常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体制的能力。”材料表明南北战争( )
A.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和影响B.标志美国联邦制度最后形成
C.增加了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对立D.消除了美国南北经济的差异
23.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2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中国的立法者的主要目标,要使他们的人民能够平静地过生活。他们要人人互相尊重,要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感到对他人负有许多义务,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在他看来,中国古代的治国模式中( )
A.包含丰富的民本思想B.强调对他人负有义务
C.强调人与人和谐相处D.礼制与法律相互结合
25.有学者在探讨英国工业化进程时引用到以下两组数据:(一)1823年,一个英国织工一周平均生产7匹布,1845年一周平均生产11匹布;(二)英国棉纺织工人的工资指数(以1850年为100);1809—1818年,137;182—0-1826年,100,1833—1842年,93。其分析得出的结论最有可能是( )
A.技术进步提升了劳动效率B.机器化大生产降低了劳动者收入
C.工业化的收益向资本倾斜D.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26.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发表了关于欧洲复兴计划的演说,表示“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美国“能力所及,予以全力支持”。紧接着,英、法、苏三国外长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响应该计划的问题。因意见分歧,苏联退出会议。这里的“最初的意见”旨在( )
A.恢复英法等国的经济制度B.实现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C.提升西欧对抗苏联的实力D.构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27.笈多王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和县制,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省,省下设置县,县下设置村,分别派省长和县长管理。这说明( )
A.笈多帝国统一了南亚次大陆
B.笈多帝国专制色彩浓厚
C.笈多帝国重视宗教在维护自身统治中的作用
D.笈多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8.《刚果真相》一书中写到:“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 )
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
C.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D.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29.19世纪中后期,酗酒之风在英国日益滋长。“1872年售酒法”规定,严格限制酒馆的营业时间,对于无照经营、酒水掺假、向来满16岁的青少年出售烈性酒的店主施以罚款乃至没收营业执照的处罚。这反映了( )
A.经济的发展推动法律体系走向完善
B.工业革命促使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C.售酒法的颁布限制青少年恣意妄为
D.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0.“15世纪”意大利学者阿尔伯蒂提出:美与丑不同于善与恶。他主张把“自然”作为衡量美的重要标准,要求艺术家深入自然,研究自然规律,掌握透视法、解剖学,具有体积感等造型手法。这一理念( )
A.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美术理念
B.表明其绘画摆脱了宗教束缚
C.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D.反映出宗教制约了艺术发展
31.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包括削减福利开支等措施的改革。她的这一改革( )
A.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形势B.妨碍了英国走出“滞胀局面”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英国社会各阶层团结
32.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3.据统计,161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出口货物总值中实物只占6%,金银占94%在1660~1720年的60年里,贵金属占该公司向亚洲输出总值的87%1600~1800年,经区洲市场流入亚洲的美洲白银多达32000吨。这一状况( )
A.促进了当时亚洲地区的社会转型
B.体现了欧洲“重商主义”的要求
C.反映出亚洲经济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D.改变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格局
34.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35.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第【2】卷
二、材料题36 题 12分 37 题 18分
36.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率领水师击败郑氏集团,进驻台湾。台湾“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师。”随后,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朝野之间意见分歧。施琅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溥。”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窃窥边场,逼进民庭,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遗患后世。因此,他认为台湾“即为不毛之荒壤,必借内地挽转运輸,亦断断乎其不可弃。”在他的坚持下,康熙帝始决定坚守台湾,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台湾、厦门合派一道员管辖。台湾重新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述评施琅对统一台湾的贡献。(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垒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自己手中。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
——摘编自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徽一兼谈西欧商人资本》
材料二 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1933年仅上海30人以上的工厂已达3485家,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数的36%,资本总值为19087万元,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资本额的60%。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城邦的确立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故选C。独立自主是城邦的特征,但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A;希腊城邦没有发展为大国,排除B;城邦有利于实行民主政治,但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
2.答案:D
解析:审题时注意时间是17世纪。材料强调的是,神学家把受到诅咒的“含”说成是非洲人的祖先,以此来说明黑人沦为奴隶是神的旨意。故选D项。其余选项均与题干不符。
3.答案:D
解析:朝鲜实行科举制,较为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体现了儒家文化,这充分说明当时朝鲜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非、欧、美洲的商品运往各地销售,促进了世界性贸易的逐渐形成,标志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所以选B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传统的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走向衰落,大西洋沿岸的英国、西班牙和荷兰逐渐崛起,因此“欢乐”的是英国、西班牙、荷兰等,“愁”的是意大利,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材料中“大兴土木”属于建设范畴,即构建资本主义的民主法治社会,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采取集体行动,干预被控制的世界石油市场,从中获取合理的利润,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利益,这一举措有助于打破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C项正确;欧佩克采取集体行动,有助于维护石油市场的稳定,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是趋势,排除B项;D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建造埃菲尔铁塔的主要材料是钢铁,而钢铁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产业,这说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充分反映了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就,故D项正确;埃菲尔铁塔在建造之初引发争议,且“普遍赞誉”的说法由材料无法得出,A项排除;“领先全世界”的说法过于绝对,B项排除;埃菲尔铁塔的建筑风格与欧洲传统的建筑风格差别较大,C项排除。
10.答案:B
解析:巴黎公社继承了1792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公社的名称及建制,甚至沿用《马赛曲》甚至日历等,说明1871年巴黎公社继承了1792年法国大革命的优秀传统,故B正确;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A;1871年巴黎公社继承法国大革命的优良传统,并非受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束缚,也不是背离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宗旨,排除CD。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他们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国政治机构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故选D项;辛亥革命并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排除B项;甲午战争使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由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追求制度变革的表现,排除C项。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C
解析:西方不是香料的原产地,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有了新发展,亚洲与欧洲的贸易联系加强,香料大量进入欧洲市场,带来价格的下降,“平民可以企及",故C项正确。消费观念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带来香料价格的下降,故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意在考查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引导考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准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并提出新的历史解释。从材料可以看出,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实现未来社会蓝图的希望寄托在有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身上,带有一定的空想性,故选A项。材料没有提到政权方面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提到的并不是正确办法,排除C项。D项显然不符合材料和实际情况,排除D项。
17.答案:D
解析:A.材料不是强调各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而是说各地区的物产有自己的特征;B.材料追究的是历史根源,而不是自然环境的差异;C.亚非拉国家重视民族经济的发展,与单一的经济结构没有必然联系;D.之所以亚非拉地区形成单一的经济结构,主要是由于欧洲列强在殖民扩张中,把这些地区当作原料产地,集中进行生产,形成了现代的经济结构特点。故选D。
18.答案:B
解析:“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表明当时日本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从材料看,胡佛政府主张邻居相互帮助、企业帮助它的雇员、地方政府要负责组织救济,A、B、C三项不全面,故排除;D项全面反映了材料,故正确。
20.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和实践基础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阶级的运动,故选C。A、D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B是其思想条件。
2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可知,随着新兴的民族君主国的不断发展,它们能够为探险者提供必需的人力物力资源,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的自身能力因素,故B项错误;地理大发现时期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故C项错误;地理条件与资助探险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22.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南北战争使美国公民确立了首先是美国国家公民的理念,由此可知南北战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增强了国家信念,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和影响,故选A项;美国联邦制在1787年宪法颁布后就形成了,故排除B;南北战争增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而非增加了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对立,故排除C;消除差异的说法过于夸张,故排除D。故选:A。
23.答案:D
解析: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此时传统航路在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欧洲与美洲的贸易关系,故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材料体现不出贸易内容的变化,故C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立法者的主要目标是让百姓平静生活,实现此目的的重要途径是遵从礼制,由此可知,孟德斯鸠认为中国古代的治国模式中礼制与法律相互结合,故选D;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两项断章取义,不能放映材料全部信息,排除。
25.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数据看出:织工生产效率提高,工资指数开始增加,后来降低。这表明,工业生产不断发展,工人工资收入并未同步提高,收益向资本方倾斜。故选C项。A项结论只是第一则信息得出的,不全面;B项错在“降低”;D项与题干不符。
26.答案:B
解析:A.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并不是要恢复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制度;B.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是马歇尔计划,主要是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从而达到控制欧洲,把欧洲拉上冷战战车的意图;C.提升西欧对抗苏联的实力并不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D.构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协定组织来完成,和马歇尔计划没有关系。故选:B。
2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笈多王朝通过行省和县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说明的是笈多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笈多王朝统一南亚次大陆、专制色彩浓厚及对宗教的重视等信息,因此ABC项错误。故选D项。
28.答案:D
解析:D.通过材料“白种人贪求黄金”“残暴罪行”,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为了追求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在亚非拉等洲犯下滔天罪行,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故选D; A.题目中没有体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排除A; B.本题与西方工业化无关,排除B; C.材料未体现文明的融合,排除C。故选:D。
29.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后期正值英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为应对酗酒之风颁布法律,而且对向青少年出售烈性酒的商家予以处罚,这体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体系逐渐走向完善,A项正确;阶级关系的变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C项夸大了售酒法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没有强调法律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3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15世纪意大利学者阿尔伯蒂强调审美标准要与道德判断相互分离,强调自然之美和对自然的 理性认识,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念,故选A项;文艺复兴并未否定宗教信仰,故B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 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还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排除D项。
3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福利国家”的支出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收入,“1979年撒切尔夫人19上台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包括削减福利开支等措施的改革”明显可以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正确。
32.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流入欧洲,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引发商业革命,故选B项。其他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3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早期欧洲的对外贸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17世纪到19世纪初,欧洲大量白银流往亚洲地区,说明当时欧洲流往亚洲的商品有限,即当时欧洲在与亚洲的对外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这说明当时欧洲的生产力水平与亚洲相比,比较落后,亚洲经济具有一定优势,故选C项;大量黄金流入亚洲,并没有推动亚洲地区的社会转型,当时亚洲仍然处于封建社会,故排除A项;“重商主义”强调白银是财富的象征,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古代与近代早期,在东西方贸易中,西方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故排除D项。
34.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英国从印度进口棉花,纺织的棉布比印度低廉劳动力制造的棉布还要便宜,这说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是由于印度的手工劳动的,D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印度并没有开启工业革命进程,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信息和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无关,排除C项。故选:D。
35.答案:C
解析: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随着向垄断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
36.答案:
述评:进驻台湾,把台湾纳入统一政权的管理之下,这符合台湾人民的愿望,符合国家统一的潮流。清醒地认识到台湾对巩固国防、防御外来侵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开发台湾的经济价值,具有战略眼光。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得益于他力排众议,坚持坚守台湾,这对巩固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总之,施琅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国防的巩固做出了突出贡献。
解析:
37.答案:(1)原因: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荷兰发达的造船业和庞大的商船队;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的创新(股份公司、金融制度),雄厚的商业资本;垄断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印度洋贸易;阿姆斯特丹地理位置优越。
(2)地位:全国经济中心(或“全国工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时代特征:阿姆斯特丹是欧洲近代早期商业资本的产物,而近代上海是工业资本的产物;阿姆斯特丹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而近代上海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半封建化特征;阿姆斯特丹代表了17世纪荷兰的崛起,而近代上海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民族的沉沦及近代化的艰难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