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阑 ▲ ( shān) ②(qǐ) ▲ 丽 ③言简意 ▲ (gāi) ④急不(xiá) ▲ 择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温泉寺的俏壁上,刻着斗大的四个字:“山泉水暖”。因为温泉的滋润,苍劲挺秀的大字上长了青苔,使温泉寺显得更加古雅质朴。在温泉的石室周围,水气蒸腾,温暖湿润,花草繁茂。既使是在深秋初冬,草丛仍然清翠,鲜花仍然明艳。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 ,君子好逑。 (《关雎》)
②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 ▲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黄河远上白云间, ▲ 。(王之涣《凉州词》)
⑤征蓬出汉塞, ▲ 。(王维《 ▲ 》)
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 ▲ 《相见欢》)
⑦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⑧竹外桃花三两枝,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名著阅读。(5分)
①《格列佛游记》中有很多情节极具讽刺色彩,例如,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故事情节。
②格列佛离开慧驷国,途中经历了哪些险境才最终回到了英国?
5.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的好坏决定了新闻稿的成败。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稿,结合报道的内容,说说它的标题有什么妙处。(3分)
车轮与舌尖上的改革
近期,普通民众特别是网名津津乐道这样一个话题——习近平轻装简从、朴实亲民的种种细节:出行不封路,与出租车并行,不系领带,不铺红毯,吃自助餐且只用2 0分钟。
在上海,各级党政人大政协部门等也已一律轻车简从、用餐从简;领导干部出席活动,一律集体乘中巴出行。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田间和车间举行碰头会,研判经济形势。在湖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杜绝以考核为名的大吃大喝、礼尚往来。
分析者称,领导人自上而下树立新风,其实质在于凝聚党心民心,推动和深化改革。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9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6.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使楚》) 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C. 时而献焉 D. 而吾以捕蛇独存
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可以为师矣(《论语》)
7.下面哪一组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2分)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B.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
C.夜篝火(《陈涉世家》)
D.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8.细读划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手法来刻画悍吏来乡索租情形的。(2分)
9.选段首句说“蒋氏大戚”,后文蒋氏又说“其余,则熙熙而乐”,这一“戚”一“乐”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回:“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去掉。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②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阅读《白鹭》一文,完成11~13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乌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1.选文第三段中划线的句子与下文写梅雨潭的绿,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佛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绿》朱自清
12.有人为“晴天的清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这幅画面拟了个标题为“望哨”,你认为合适吗?请根据文中作者的见解和自己的生活积累,谈谈你的看法。 (2分)
13.文章的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6题。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此时,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15.人应该怎样培养静气?请根据选文内容分点概括。(3分)
16.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作用?请以选文第③段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冻顶百合
毕淑敏
①世界上有没有冻顶百合这种花呢?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是没有的,虽然它很容易引起一种关于晶莹香花的联想,其实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蹩脚词语。
②那一年到台湾访问,去台湾岛内第一高峰的玉山,随行的一位当地女作家不断向我介绍沿路风景,时不时插入“玉山真美呀!”的感叹。玉山诚然美,我却无法附和。对于山,实在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啊!十几岁时,当我还未曾见过中国五岳当中的任何一岳,爬过的山峰只限于北京近郊500米高的香山时,就在猝不及防中,被甩到了世界最宏大山系的祖籍——青藏高原,一位十几年,直到红颜老去。 朋友,请原谅我心如止水,我已经在少女时代就把惊骇和称誉献给了藏北。
③由于没有恰如其分的回应,女作家也悄了声。山势越来越高了,蜿蜒公路旁突然出现了密集的人群。也许是为了挽救刚才的索然,我夸张地显示好奇:“这些人要干什么?”这回轮到当地作家淡然了,说:“卖茶。”我来了兴趣,问:“什么茶?”
④女作家更淡然了,说:“冻顶乌龙。”我猜测她的淡然可能是对我的小小的惩罚,很想弥补刚才对玉山的不恭,马上兴致勃勃地说:“冻顸乌龙可是台湾的名产啊!前些年,大陆很有些人以能喝到台湾正宗的冻顶乌龙为时髦呢!”说着,我拿出手袋,预备下车去买冻顶乌龙。
⑤女作家看着我,说:“就是爱喝冻顸乌龙的人,才给玉山带来了莫大的危机。”她叹了一口气,面色忧郁,目光黯淡。我大不解!
⑥女作家说,台湾纬度低,通常不下雪也不结霜。玉山顶峰,由于海拔高,有时会落雪挂霜,台湾话就称其“冻顶”,乌龙本是寻常发酵荼的一种,整个台湾都有出产,但标上了“冻顶”,就说明这茶来自高山。云雾缭绕,人迹罕至,泉水清冽,日照时短,茶品自然上乘。冻项乌龙可卖高价,很多农民就毁了森林,改种茶苗。天然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茶苗需要灭虫和施肥,高山之颠的清清水源也受到了污染。人们知道这些改变对于玉山是灾难性的,但在利益和金钱的驱动下,冻顶茶园的栽培面积还是越来越大。她没有别的法子爱护玉山,只有从此拒绝喝冻硕乌龙。
⑦女作家忧心忡忡的一席话,不但让我当时没有买一两茶,时到如今,我再也没有喝过一口冻顶乌龙。在茶楼,如果哪位朋友要喝这茶,我就把台湾女作家的话学给他听,他也就改换门庭了。
⑧又一年,我到西北出差,主人设宴招待,侍者端上一道新菜,报出菜名“蜜盏金菊”。
⑨纷披的金黄色菊花瓣活灵活现,袅娜多姿,像千手观音,撩动着我们的眼睫毛和鼻翼,共同化做口中的津液。大家纷纷举筷,赞不绝口。没想到坐在身边的一位植物学博士却义愤填膺地说道:“菊花瓣纤弱易脆,根本经不起烈火滚油。这些酷似菊花的花瓣,是百合的根茎雕刻而成的。而百合这种植物,是植物中的山羊。”
⑩大家实在没法把娇美的百合和攀爬的山羊统一起来,充满疑虑地看着博士。
(11)博士说:“山羊在山上走过,会啃光植物,连苔藓都不放过。百合需生长在山坡疏松干燥的土壤里,要将其它植物除净,周围没有大树遮挡……几年之后,土壤沙化,农民又开辟新区种植百合,百合虽好,土地却飞沙走石”。
(12)从此,在餐馆吃饭,我再也没有点过“西芹夏果百合”这道菜。在菜市场,我再也没有买过西北产的保鲜百合,那些白白净净的百合头挤在一起,好像婴儿高举的拳头,在呼喊着什么。
(13)一个人的力量何其微小啊。我甚至不相信,这几年中,由于我的不吃不喝不买,台湾玉山上会少种一寸茶苗,西北的坡地上会少开一朵百合,会少沙化一笸黄土。
(14)然而很多人的努力聚集起来,情况也许会有不同。我在巴黎最繁华的服装商店闲逛,见到我在打折的皮衣前驻步,同行的朋友以为我想买,赶紧拉我离开,小声说:“拜托别买!我一直感觉,穿动物皮毛的人是野蛮人。”
(15)努力,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力量出现。墙倒众人推一直是个贬义词,但一堵很厚重的墙要訇然倒下,是一定要借众人之手的。 (原文有删改)
17.文章第①段说“冻顶百合”“其实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蹩脚词语”,既然是蹩脚词语,作者为什么还要将它们拼凑在一起,作为文章的标题呢?(2分)
18.文章第②段划线句中的“不断”、“时不时”表现了随行女作家怎样的心理?之后她为什么态度“淡然”,“面色忧郁,目光黯淡”?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19.“那些白白净净的百合头挤在一起,好像婴儿高举的拳头,在呼喊着什么”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将百合头比作“婴儿高举的拳头”?又为什么说他们“在呼喊着什么”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20.文章结尾说“墙倒众人推一直是个贬义词,但一堵很厚重的墙要訇然倒下,是一定要借众人之手的”,这里的“很厚重的墙”指的是什么?“一堵很厚重的墙要訇然倒下,是一定要借众人之手的”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说说你的理解。(4分)
21.请你针对本文所反映的问题,拟写一则有创意的广告,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具有警示意义。 (3分)
第三部分 作文(60分)
22.作文。(60分)
“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这是罗大佑《闪亮的日子》里的一段歌词。回首初中三年,相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闪亮的日子,值得我们久久珍藏。
要求:1.以“闪亮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
2.贴近自己的生活,抒写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