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11 17:0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单选题
1.有报道称某大学女生感染了MRSA细菌,该细菌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这种“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B.葡萄球菌这种耐药性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C.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D.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有耐药性个体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B.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C.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3.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A.生命的遗传规律 B.遗传和变异
C.同种生物个体间的斗争 D.环境的变化
4.抗生素的使用为细菌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但滥用抗生素却催生“耐药细菌”。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菌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体在注射抗生素A之前就存在耐药细菌
B.①过程中普通细菌死亡,是人体免疫的结果
C.③过程中注射的抗生素A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D.耐药性的增强是抗生素A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
5.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 )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存斗争的结果
6.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对于细菌而言是一种不利变异
B.为防止超级细菌的产生,应该大量服用抗生素
C.超级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长期选择的结果
D.超级细菌具备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持续在人体细胞内自我复制
7.2020年,严重的蝗灾在东非蔓延,估计约有3600亿只蝗虫肆虐。自然选择学说对这类现象的解释是( )
A.生物体可以产生变异并遗传给后代
B.生物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C.生物体为了争夺食物等,会出现生存斗争
D.蝗虫的数量会一直升高,不会降低
8.某种农药对杀灭害虫有独特的效果,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其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农药质量下降了
B.害虫为适应农药的毒性,产生变异
C.农药促使害虫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定向变异
D.具有抗药性的害虫适应环境并生存下来
9.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达尔文推测,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种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蛾类生有吸管似的口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吸管似的口器有助于该种蛾类避开与其他蛾的竞争
C.这种兰花可以在没有这种吸管似的口器蛾类昆虫的地方繁衍后代
D.该图中的兰花和蛾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选择
10.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下降。其原因是( )
A.病菌为了抵抗抗生素不断主动进化
B.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C.病菌的变异是定向的,但是抗生素的选择是不定向的
D.抗生素选择了病菌中有抗药性的变异
11.下列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需要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B.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12.2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观点不谋而合。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965年,我园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
B.分子生物学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证据
C.野兔能迅速奔跑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超级细菌的出现源于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13.下列生物学研究过程中,不是模拟实验法的是( )
A.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 B.探究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C.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 D.米勒研究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14.费尔南迪纳岛海岸风浪巨大,生活在这里的鸬鹚(又叫“鱼鹰”)翅膀退化,全身羽毛紧贴皮肤,具有发达的脚璞,善捕鱼。下列分析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翅膀发达的鸬鹚在该岛生存机会大
B.在该岛,鸬鹚翅膀发达的性状不能传递给后代
C.为了适应该岛环境,鸬鹚祖先产生了翅膀退化等一系列变异
D.风浪巨大的海岸环境使得鸬鹚向“翅膀退化”方向定向进化
15.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生物学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氧气、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构成
B.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合成了氨基酸
C.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唯一的证据
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抗药性不断增强
二、填空题
16.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_______实现的,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7.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________;生物进化是________的结果.
18.生物的变异是_____定向的;而_____是定向的,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综合题
19.如图表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主要有化学进化论和宇宙生命论两种观点,其中美国科学家米勒将甲烷等无机物在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生成了______,这一实验支持了______论。
(2)原始生命诞生之后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______的漫长进化历程,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科学家常采用______的方法,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3)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图中①、②、③和④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数目差异,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______。
(4)图中显示植物进化的历程主要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______(填文字)。
(5)在生物进化的原因上,达尔文的学说认为:自然界中生物繁殖能力都很强,但是在______中必然会出现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这就是自然选择。
2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辽阔壮丽、生机盎然的草原风光。
Ⅰ、图1是某草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请分析回答:
(1)草场的雨水、阳光、温度、牛、羊等是影响绿色植物生活和分布的______因素。
(2)在食物链“绿色植物→兔→X”中,X代表的某种生物是______。
(3)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增长而基本维持原状。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了。以上事实体现了哪些生物学观点?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草原上的野兔,獭兔,狐獴等小型动物的体色多为灰黄色,这种保护色的形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是______的结果,这是因为______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5)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鹰的许多繁殖行为中,必不可少的繁殖行为有______
(6)草原的大部分地区没有青蛙分布,你认为限制青蛙分布的原因有______(答一个原因即可)
Ⅱ、牧民王大叔家的一头黑色母牛与某头公牛交配后产下一头棕色小牛(如图2)。牛体色中的黑色和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7)若黑色(B)对棕色(b)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8)若公牛的体色是黑色,则小牛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9)若在受精卵中转入人的凝血因子基因,则生长发育成的成年母牛分泌的牛奶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这项生物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繁殖这种母牛的生殖方式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即可。
【详解】
A.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不符合题意。
B.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耐药性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不符合题意。
C.甲氧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只有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异,符合题意。
D.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A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此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的证据是生物化石,B正确。
C.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故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总体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A。
3.B
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详解】
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C
甲被普通细菌感染,经过免疫有部分细菌死亡;乙细菌产生变异,出现耐药细菌;丙注射抗生素A,普通细菌杀死,耐药细菌存活,并获得大量繁殖遗传耐药基因的机会;丁再次注射抗生素A,普通细菌全部死亡,耐药细菌存活,群体产生耐药性,这是抗生素A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
【详解】
A.结合图片可知:乙未注射抗生素A,细菌产生变异,出现耐药细菌,正确。
B.甲被普通细菌感染,经过免疫有部分细菌死亡,①过程中普通细菌死亡,是人体免疫的结果,白细胞吞噬病菌,正确。
C.耐药性变异是没注射抗生素前就产生的,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耐药性的增强是抗生素A对耐药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正确。
故选C。
5.B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详解】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超级细菌的出现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中由于基因突变,出现了极个别的能抵抗抗生素的个体。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实际上就对细菌进行了一次选择,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死,原先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存活下来并大量繁衍。
【详解】
A.超级细菌具有的抗药性变异对细菌而言是一种有利变异,使其能在抗生素环境下存活,A错误。
B.超级细菌具有的抗药性,大量服用抗生素对超级细菌没有作用,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中本身存在少部分抗药个体,抗生素长期作为环境条件选择了抗药性强的细菌存活并不断繁殖,从而产生超级细菌,C正确。
D.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并不能在人体细胞内自我复制,D错误。
故选C。
7.B
自然选择学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机理的一种学说,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个体差异,并且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
【详解】
A.蝗灾中并未体现生物的变异和遗传,A错误。
B.东非蝗灾表现为蝗虫种群的大量繁殖,体现生物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符合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倾向的观点,B正确。
C.种内斗争生存斗争会导致种群数量下降,蝗灾中蝗虫大量繁殖,未体现出明显的生存斗争,C错误。
D.蝗虫过度繁殖会导致食物和空间等生存资源不足,因此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会下降,D错误。
故选B。
8.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联系: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农药选择了能抵抗农药的变异害虫生存下来,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A.这种蛾类生有吸管似的口器与兰花细长的花距相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吸管似的口器与兰花细长的花距相适应,该种蛾类可以避开与其他蛾的竞争而更好的生存下来,B正确。
C.这种兰花的花距细长,在没有这种吸管似的口器蛾类昆虫的地方无法繁殖,因为只有生有吸管似的口器的蛾类才能为它传粉,C错误。
D.细长花距的兰花作为环境选择了有吸管似的口器的蛾,吸管似的口器的蛾也作为环境选择了细长花距的兰花。所以兰花和蛾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选择,D正确。
故选C。
10.D
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A.变异不是生物的自主选择,因此病菌不能通过主动的变异,产生抗药性,来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A错误。
B.病菌中由于基因突变会产生抗药性变异。“长期使用抗生素”不是病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抗生素药物对病菌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B错误。
C.病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选择是定向的,C错误。
D.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实际上就对病菌进行了一次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病菌,保留了抗药的病菌。所以,抗生素药物对病菌进行了自然选择,选择了病菌中有抗药性的变异,D正确。
故选D。
11.B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A.因食物和空间等生存资源是有限的,生物的过度繁殖会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生物种间的斗争,A正确。
B.生物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这些都是不定向的。所以,生物产生的变异并非都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
C.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C正确。
D.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D正确。
故选B。
12.D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详解】
A.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A不符合题意。
B.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但更多化石有待进一步发现。除此之外,对现存生物同类器官、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也能提供有关进化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所以,不能迅速奔跑的兔子生存斗争失败,被自然淘汰,而能迅速奔跑的兔子,生存下来,是被自然选择,C不符合题意。
D.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起了选择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
【详解】
A.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直接去探究,A符合题意。
BCD.探究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米勒研究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都不能直接完成实验,必须利用模拟实验来完成,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D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1)过度繁殖(进化的前提)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①原因: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有限,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斗争。②形式: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例如同一片农田的小麦相互争夺阳光、水分等;食性相同的动物会相互争夺食物;等等。③结果:生物个体大量死亡,只有少数个体能生存下来。(3)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内因)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能遗传,有的不能遗传,有的对生存有利,有的对生存不利。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4)适者生存(进化的结果)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获得了生存机会,并大量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详解】
A.费尔南边纳岛海岸风浪巨大,翅膀发达的鸬鹚能飞到很高的地方,很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极小;翅膀退化的,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生存机会大,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亲代的性状可以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在该岛,鸬鹚翅膀发达的性状能传递给后代,B错误。
C.变异具有普遍性和不定向性,且变异不是生物的自主选择。因此,鸬鹚祖先不能为了适应该岛的环境而主动产生翅膀退化等系列变异,C错误。
D.生物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这些都是不定向的。但生物进化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生物进化是定向的,而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风浪巨大的海岸环境使得鸬鹚向“翅膀退化”方向定向进化,D正确。
故选D。
15.B
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构成。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而不是诱导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详解】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主要由水蒸气、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构成,A错误。
B.该实验模拟了原始大气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结果生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是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正确。
C.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而不是唯一证据,C错误。
D.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超级细菌的产生:细菌中由于基因突变,出现了极个别的能抵抗抗生素的个体。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实际上就对细菌进行了一次选择,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死,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存活下来并大量繁衍。所以,“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而不是诱导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D错误。
故选B。
16. 生存竞争 多样性 适应性
本题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即生存竞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而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17. 化石 自然选择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化石的形成以及自然选择学说。
18. 不定向 自然选择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
【详解】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熟悉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9.(1) 有机小分子 化学进化
(2) 由水生到陆生 比较
(3)亲缘关系的远近
(4)被子植物
(5)生存斗争
1.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2.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了一个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化学起源说论述的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比较法和实验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比较法对生物进化问题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科学家从对大量化石的研究中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采用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比较法。
(3)
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最重要的方法。通过比较细胞色素C的差异,可以推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
(4)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而植物的进化进程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点的植物类群。
(5)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0. 生态 狼、鹰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求偶、交配、产卵 青蛙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Bb或bb bb 无性生殖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2)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详解】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草场的雨水、阳光、温度、牛、羊等是影响绿色植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2)在图中食物链“绿色植物→兔→狼,绿色植物→兔→鹰”中,X代表的某种生物是狼或鹰。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
(4)在自然界中,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草原上的野兔,獭兔,狐獴等小型动物的体色多为灰黄色,这种保护色的形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的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5)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几个过程的顺序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鹰的许多繁殖行为中,必不可少的繁殖行为有求偶、交配、产卵。
(6)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所以草原的大部分地区没有青蛙分布。
(7)用B和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两头牛交配产下了一头棕色子牛,则棕色牛的基因组成是bb,这对基因由两头牛各提供一个,则这头黑色母牛的基因一定为Bb,而公牛的基因中只要含有b就可以,因此可以是Bb或bb。
(8)用B和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棕色牛的基因组成是bb。
(9)培育转基因母牛的过程中没有存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生物反应器指的是: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