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11 14:4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7-90页,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2、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把直尺,1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部动画片,它的名字叫《阿福的新衣》。
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把你的想法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可能汇报:
(1)师傅和徒弟的手你一样大
(2)师傅一拃长,徒弟一拃短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师:怎样帮阿福做一套合适的衣服呢?生汇报:
(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3)用尺子量
师: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看来我们在测量物体时必须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尺子能帮助我们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一)认识尺子
师:尺子上到底有什么?拿出尺子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梳理总结。
1.刻度(数字)
2.最左端“0”刻度(起点)
3. 刻度线
4、字母 cm cm表示厘米,厘米的是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厘米的认识。
板书:厘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理、总结,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二)认识 1厘米
1.从尺子上找 1厘米师:尺子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能从尺子上找到 1厘米吗?
( 0—1,1—2)
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师: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从 0刻度线到 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 1厘米。
师:你还能找到不一样的 1厘米吗?
生:从刻度线 2到刻度线 3之间的长度也是 1厘米......
师:通过找 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或者 1个大格就是 1厘米。2.感受 1厘米的小棒
师:从老师给你们的学具袋里找到 1厘米的小棒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1、把小棒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这就是 1厘米。
2、拿掉小棒,感知两个手指之间的空就是 1厘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 1厘米有多长。玩一玩并谈谈你的感受。(很短)找一找生活中大约 1厘米的物体学生讨论后汇报:图钉的长度,牙齿的宽度,眼睛的宽度等
师:共同欣赏老师带来的生活中大约 1厘米长的物体。 [设计意图: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理解 1厘米的实际意义。]
(三)认识几厘米
1.师:我们认识了 1厘米,你还想认识几厘米?学生汇报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2厘米吗?
生:从刻度线 0到刻度线 2之间的长度。
师:3厘米?5厘米?学生汇报
师:刚才小朋友说从 0到 2是 2厘米,从 0到 3是 3厘米......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从刻度 0开始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师:如果我们不从 0开始,从 2到 6之间是几厘米呢?从 2到 11呢?
生汇报:之间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不错,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生:计算。6-2=4 11-2=9测量
师:你会测量一根小棒的长度吗?
同桌讨论后汇报师小结测量方法:小棒放平,左端与 0刻度线对齐,右端对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试一试:辨对错
学生汇报:没跟 0刻度线对齐,物体没有放平。量数学课本的宽度、铅笔的长度、橡皮的宽度
学生展示汇报,评价量自己一拃的长度跟着学习如何测量一拃的长度,学生自己测量。我们的一拃不一样长,所以做出的衣服就短了。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一拃估测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自主练习
在正确的量法下面打√。
第二个√
2、自主练习 4填一填。谁跳的远。
蟋蟀跳的远
3、自主练习 6,比一比哪根长。
红铅笔的长比()厘米短一些,蓝铅笔的长比()厘米长一些。这两支铅笔的长大约都是()厘米。
参考答案:9 9 9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闯关成功。愉快的一节课马上结束了,想一想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汇报
五、课后小练习
回家后学生以厘米为单位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厘米的认识》课后反思
《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我把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测量方法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知识,体会方法。我在执教这节课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了动画片,《阿福的新衣》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又通过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讨论,体会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怎样能做一套合适的衣服呢,为单位厘米的学习做了铺垫。“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已经接触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1、借助学具直观感知,生成 1厘米的正确表象。先让学生认识尺子上面都有什么?找一找哪一段是 1厘米,概括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或一个大格就是 1厘米,在让学生拿出 1厘米的小棒,看一看,比一比,闭上眼睛想一想,建立长度表象,体会 1厘米有多长。
2、借助生活物体还原 1厘米表象。知道 1厘米有多长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大约 1厘米的物体,在次让学生建立 1厘米的长度表象,学生很顺利的进入几厘米的学习,为测量物体的长度做了铺垫。
3、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测量一根小棒的长度,学生汇报后,通过电脑小博士的教学共同学习测量物体的方法,通过分析错例,自己动手测量,让学生总结测量时注意事项,掌握测量方法。
4、实践应用,强化新知。让学生测量自己一拃的长度,估计生活中物体的长度。进入课堂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测量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取新知。这节课我认为我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学生测量完自己一拃应该让他们估一估课本或者课桌的长度。在学生测量课本的宽度,铅笔长度,橡皮的厚度时我处理的太急了,应该让学生多展示,多说一下测量方法。总之在教学的路上,我需要找到自己的不足,需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