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0 精神的三间小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0 精神的三间小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17: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课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介绍,表达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主题。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问题] 结合课文,说说怎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对应训练见第8题)
[点拨] 此题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提取语段信息的方法有:①提取中心句法,即抓住全篇、层次或段落的中心句,进行提取概括;②组合要言法,即找到语段中重要的语言标志,摘取关键词句,再加以综合表达。
[解答]①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③安放我们自身,建立精神的栖息地。
拓展链接
有关“精神力量”的名言
1.精神不是任何人的仆从,我们才是精神的仆从。 ——罗曼·罗兰
2.衰老的只是物质,而不是精神。 ——阿·巴巴耶娃
3.人的精神力量比体力更富于生命力。 ——列夫·托尔斯泰
4.思想家是主动的,幻梦者是被动的。 ——雨果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广袤(mào)  积攒(zǎn)  轻觑(qù)   相得益彰(zhāng)
B.惊骇(hài)  挟持(xié)  储藏(chǔ)  自惭形秽(suì)
C.憎恶(zèng)  麾下(huī)  沼泽(zhǎo)  抽丝剥茧(bāo)
D.濡养(rú)  坍塌(dān)  泥泞(nìng)  金戈铁马(g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宽宥   瞭亮   形消骨立   铮铮作响
B.嘟囔  驰骋  不知所措  费时弥久
C.灰烬  苍桑  凄风苦雨  悲欢离和
D.悲戚  篾视  俯拾即是  无师自通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课,竟然被数学老师鸠占鹊巢,拿来评讲作业了。
B.他们两人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他那么优秀,我跟他比起来真是自惭形秽。
4.[2020·哈尔滨]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    ;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    ;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    。
A.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B.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C.叶子会青翠欲滴 枝干会错落有致 体态会绰约生姿
D.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自古以来,“家”对中华民族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一篇篇流传至今的诫子文章和家训家诰,大多是将个人的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等优秀品质与奉献牺牲、爱国主义等中华文化的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依靠这种家国同构、家国天下的共同意识和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才能历经数千年磨难而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孟母三迁、侃母教子、岳母刺字……这些流传千古的家风建设故事不一而足,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努力成为贤才干将,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与发扬提供了最深厚最肥沃的土壤。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风汇聚而成国风。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同样涌现出很多以家风家教为载体的感人事迹。钟南山院士出身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对他说过:“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东西,那他在世界上就不算白活了。”诚实、和蔼、执着,这些钟家优良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这位老者。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他依然赤诚敬业、心念人民,始终冲在最前线。不仅如此,还有母亲曾在17年前抗击“非典”,女儿如今加入了援鄂医疗队;作为重症医学专家的父亲请缨奔赴武汉前线,不忘叮嘱儿子努力学习继续从医救人……家与国交融互通,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连,他们都将良好家风凝化为民族精神。
材料二 陶侃曾在浙江海阳做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更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的母亲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精忠报国。后来岳飞成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材料三 疫情期间,某课题组对部分“90后”“00后”青年就有关问题展开调查。下面是部分调查统计结果。
图一 未参与到一线防控工作的青年,采用其他方式参与战“疫”的占比
图二 疫情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结果(社会责任感方面)
(数据来源于“新华网”)
5.根据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流传至今的诫子文章和家训家诰,全都将个人的优秀品质与中华文化的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
B.岳飞在母亲的鼓励下投身军旅,并屡建战功,成为有名的抗金英雄。
C.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以家风家教为载体的感人事迹。
D.近一半的受访青年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了战“疫”。 
6.材料一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7.概括材料三中“图二”所反映的信息。(4分)


8.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概括。(3分)★


9.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以“学会倾听,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观察下面的调查表,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所读到的信息。
   年龄段 比例     12~25岁 (100人) 26~45岁 (100人) 45岁以上 (100人)
喜爱倾听的人数比 18% 40% 65%
感恩父母的人数比 20% 45% 70%



(2)活动中,班级召开了以“感恩面对面”为主题的班会。为了让班会更具感染力,班委会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时光老师来校做专题报告。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了下面的邀请函。邀请函在内容与格式上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时老师: 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大家,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于4月19日上午9点来我校参加“感恩面对面”活动。请务必准时到达。 2021年4月17日 九年级(1)班班委会




答案
1. A B项,“秽”应读“huì”;C项,“憎”应读“zēng”,“剥”应读“bō”;D项,“坍”应读“tān”。
2. B A项,“瞭亮”应为“嘹亮”,“形消骨立”应为“形销骨立”;C项,“苍桑”应为“沧桑”,“悲欢离和”应为“悲欢离合”;D项,“篾视”应为“蔑视”。
3. D A项,“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所。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B项,“间不容发”指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不能用来形容亲密关系。 C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用在此处属于感彩不当。D项,“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符合语境。
4. C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能力。解答本题,先读语段并审视四个选项所给的句子。由语段第一处横线后面的句子“如果叶子也不漂亮”可知,第一处横线上应该填“叶子会青翠欲滴”;由语段第二处横线后面的句子“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可知,第二处横线上应该填“枝干会错落有致”;最后一句的横线上就应该是“体态会绰约生姿”。故选C。
5. A 根据材料一“一篇篇流传至今的诫子文章和家训家诰,大多是将个人的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等优秀品质与奉献牺牲、爱国主义等中华文化的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的“大多”一词,可知A项中的“全都”表述过于绝对。
6.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细读材料一第2段可知,本段举了钟南山院士在钟家优良家风的影响下,无私奉献,冲锋在抗疫第一线的事例。所以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这一事例,可以证明家风家训对人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分别指出其一般作用和特殊作用即可。
[答案]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钟南山的例子,具体论证了家风家训对人的品格形成的影响之大,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7.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读图可知,图中列出的三项占比都超过了80%,据此可得出结论:当代80%以上的青年在受到战“疫”英雄事迹激励后表示能扛起社会责任,并且愿意在战“疫”斗争有需要的时候奉献自己的力量。
[答案] 当代80%以上的青年在受到战“疫”英雄事迹激励后表示能扛起社会责任,并且愿意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
8.①家风家训的熏染;②英雄人物的贡献;③青年人的奉献。
9.(1)喜爱倾听的人数和感恩父母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2)①“尊敬的时老师”顶格写;②把“请务必准时到达”改为“敬请光临”(“敬请指导”“请您光临”等亦可);③落款处应单位在上,时间在下;④应写明召开班会的具体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