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18:0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
[唐]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愁”的原因。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无 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字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语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虽别,近在咫尺,沟通的机会多得很。
5.简要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6.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行香子
[宋]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7.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词上片移步换景,以小园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片定点观察,写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词人的喜悦之情。
C.本词着力描绘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8.请对“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做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9.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层楼”“强说愁”,写出了“少年”因涉世不深而乐观自信的特点。
B.“而今识尽愁滋味”,道出了历经沧桑的艰难辛酸。
C.“欲说还休”,传递出有苦无处诉说的痛苦和矛盾。
D.“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词人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
10.“为赋新词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 为什么



11.请分析这首词下片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1.仕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2.颈联写晚眺的近景,虚实结合;强调过去的秦苑、汉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3.“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虽然只有寥寥七个字,却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这句诗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含蕴深刻。
4. D “两人虽别,近在咫尺,沟通的机会多得很”有误,应是两人一别,相隔遥远,只能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5.“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了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给人以凄楚的感觉。
6.这两句诗运用双关、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诗人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7. C A项,上片是定点观察;B项,下片是移步换景;D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表现了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
8.运用白描手法,对桃花、李花和菜花的颜色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表现了词人游春的喜悦。
9. D 用“却道‘天凉好个秋’”来结尾,表面看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现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写尽了人生的无奈。故“表现了词人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说法有误。
10.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不同。“为赋新词强说愁”中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愁”,是关心国事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哀愁。
11.下片“欲说还休”采用叠句手法,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词人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