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18:0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2020·内江改编]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    、    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        ”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2019·临沂]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难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之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5.“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6.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7.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字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案
1.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戍鼓”和“雁声”写所闻,是从“听觉”的角度写边塞的凄凉景象;“断人行”写所见,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环境的。由此可知第一、二空的答案。“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写的是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乱频仍,当更难预料。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思亲之情凄切哀婉,沉郁顿挫。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是用家书难以收到反映出战火连绵。由此可知后两空的答案。
[答案] 听觉 视觉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2.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名句的能力。题干要求“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所运用的抒情手法,诗句中有露,有月,很显然是借景抒情,或者说融情于景;然后从“景”与“情”的关系来分析诗人是如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上句“露从今夜白”,诗人感到白露后的霜更白了,诗人怀念家人、思念胞弟的主观情感便寄寓在所描写的景色中。下句“月是故乡明”写诗人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更明亮,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据此分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原因即可。
[答案] 这两句诗运用融情于景(寄情于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更融入了感情。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今晚(白露)以后霜更白了;本来是同样一轮明月,可诗人却认为故乡的月亮最为明亮。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景随情变,让人动容,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意近即可)
3.①首联诗人咏叹贾谊在长沙“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暗寓自己两度被贬的悲苦命运;②第五句以汉文帝“有道”尚且对贾谊“恩薄”,暗讽当今皇上昏聩无能,何谈对自己恩遇;③第六句借贾谊在湘水之滨写《吊屈原赋》,表达了对前人不知后人来凭吊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抑郁、愤懑和不平;④第八句既是怜贾谊,也是怜自己,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现实的控诉。
4.D
5.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6.“横”“拥”两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贬谪途中高山阻隔、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深感回朝廷无望、前途渺茫的愁思。
7.示例: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8.抒发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
9.“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出行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