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 成正比例的量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 成正比例的量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4-01 14:09:13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成正比例的量252525252525杯子都是相同的2525252525251、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
2、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
3、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高是2,体积是50;高是4,体积是100;高是6,体积是150;高是8,体积是200;体积随着高的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我们把它叫做相关联的量。高度增加,
体积也增加。高度减少,
体积也减少。1、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2、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水的体积和高的比值总是一定的,都等于25…(一定)3、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相关联能变化商一定一看是不是( )
二看是不是( )
三看是不是( )相关联商一定判定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能变化
水的体积 )和( 高)是相关联的量,
又是能变化的量,而且( 比值 )是一定的,
所以水的体积和高是(成正比例)的量。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智慧城堡加油啊!你猜我猜大家猜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你猜我猜大家猜 长你猜我猜大家猜 你猜我猜大家猜 你猜我猜大家猜 你猜我猜大家猜 你猜我猜大家猜 r252525252525把实验结果用图像表示.(1)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71752259(2) 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c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路程如下表。(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并比较比值的大小。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3)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吗?
(4)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相应时间的点,然后
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并估计下行驶120km大约
要用多长时间.
1.5120《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0页,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 用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概念。
教具准备:
  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1把尺子、1桶水、实验报告单、课件
教学实施:
一、观察实验,引入新课
  1.认识实验器材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提问:桌上有什么呢?
  (3)学生汇报:(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1把尺子、1桶水、统计表。)
  (4)发放水的体积与长度的统计表
  高/厘米
 体积/立方厘米
  50
  100
  150
  200
  250
  300
 (5)引导观察:从这张统计表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很快将学生带进新的探索过程中。
2.观察实验(请2个同学做实验)
  (1)水的高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看同学做实验的情况,注意记录每一个玻璃杯中水的高。
  (2)汇报记录,教师完成统计表
  高/厘米
  2
  4
  6
  8
  10
  12
 体积/立方厘米
  50
  100
  150
  200
  250
  300
  评析:数学课上展现给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适当参与动手记录,使数学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1、观察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表中有圆柱的长和体积两种量
 (2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变化的?
当高是2厘米,体积则是50立方厘米,
当高是4厘米,体积则是100立方厘米,
当高是6厘米,体积则是150立方厘米,
……
高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高扩大,体积随着扩大;高缩小,体积也随着缩小,高和体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相对应的高和体积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什么?
50:2=25 100:4=25 150:6=25 200:8=25 250:10=25 300:12=25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比值表示圆柱的底面积(一定)
小结
长方形的长和体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体积随着高的变化而变化,高扩大,体积随着扩大;高缩小,体积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体积和高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2、课件出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统计表
  面积/平方米
  14
  21
  28
  长/米
  2
  3
  4
观察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表中有长方形的面积和长两种量
 (2面积是怎样随着长变化的?
当长是2厘米,面积则是14立方厘米,
当长是3厘米,面积则是21立方厘米,
当长是4厘米,面积则是28立方厘米,
……
长变化,面积也随着变化、长度扩大,面积随着扩大;长缩小,面积也随着缩小,长和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相对应的面积和长的比值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什么?
14:2=7 21:3=7 28:4=7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比值表示长方形的宽(一定)
3、比较例1、例2,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表中第一种变化的量用x表示,第二种变化的量用y表示,不变的量(即定量)用k表示,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与定量的关系为 x : y= k(一定)
 4.揭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
  三、引导举例,强化认识
  1.举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自由举例。
  2.讲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有的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要看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只有比值一定,这两个量才成正比例。
  评析:学生举成正比例的量的生活实例时,容易在表述中出错,为加深学生印象,教师举例提示,让学生强化对概念的认识,感受到学习知识需要严谨的态度。
  四、巩固练习,拓展知识
 1.课件出示数学书练习七第1题。
  一架飞机的飞行时间和航程如下表。
  飞行时间/时
  2
  5
  6
  9
  航程/km
  1460
  3650
  4380
  6570
 (1)算一算各组航程和相应飞行时间的比值,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2)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思?
 (3)表中的航程和飞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课件出示数学书练习七第1题。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小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
  (2)小新跳长的长度和他的身长。
  (3)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4)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页数。
  3.拓展练习。
  (1)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是否成正比例。
  (2)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是否成正比例。
  以上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数量关系是进行判断。
  评析:出示习题,数的关系可转化为生活的情形体现,生活的情形可简化为数的关系解决,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