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1 19:1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选择题
1.用铁皮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作“胡佛村”;失业者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作“胡佛袋”。材料表明当时美国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
A.经济衰退 B.银行失信
C.就业率低 D.政治动荡
2.1929年10月,美国股票价格暴跌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疯狂的股票投机活动
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德意日法西斯的殖民扩张
D.美国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
3.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生产了太多的农产品,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消费不了;我们有了太多的产品盈余,要不是以过低的价格出售,其他人根本没有钱来购买我们的产品。”以上材料说明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B.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C.美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新政恢复了人民的信心
4.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下列选项与“Relief(救济)”这一内容相符的是(  )
A.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
C.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5.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美国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C.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D.增加失业者就业机
6.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后,很快波及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经济恐慌的泥沼,从而演化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上述材料反映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A.波及范围广 B.地区差异大
C.持续时间长 D.破坏性大
7.有人描述20世纪30年代初的情景是: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由此可见,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是(  )
A.恶化了国际关系 B.加重了政治危机
C.破坏了社会生产 D.损害了人民生活
8.从1933年罗斯福上任开始,美国出台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十几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亿美元……这表明美国政府(  )
A.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缺乏淡定应对危机的精神
C.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彻底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9.20世纪30年代,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促使政府获得一举多得之利
B.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C.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0.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在田纳西河流域修建了几十座水坝、水电站,不仅发展了水电,还增加了就业。这反映了美国政府(  )
A.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整顿金融体系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推行“以工代赈”
11.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生计,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劳资关系 D.缩减农业产量
12.罗斯福曾说:“我一直在想着我们的人民,无论是上班的还是失业的,思考着他们的生计问题,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和退休养老的问题。我决心尽一切努力帮助你们。”对此,罗斯福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A.开始对金融体系进行整顿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全面调整农业政策
13.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
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4. 1933年,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新政。不属于新政的意义的是(  )
A.美国经济缓慢复苏
B.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C.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D.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质
15.“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  )
A.爆发原因 B.突出特征
C.严重后果 D.重大影响
16.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
A.兴建公共工程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D.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17.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职能
18.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  )
A.削弱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B.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9.1934年,斯大林在和英国作家赫伯特 乔治 威尔斯的谈话中说道:“……如果罗斯福企图牺牲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来满足无产者阶级的利益,那么资本家就会拿别的总统来代替他。”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  )
A.保护自身总统地位
B.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D.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 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
A.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B.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的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此背景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导致美国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而……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威廉 麦克尼尔《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经济危机作出了更积极的回应”的特点。
材料三
在一个崩溃的时代,仅仅亡羊补牢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彻底摆脱政府对经济的规划,使政府完全远离货币供给和经济领域,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一个以企业为主导,真正自由而无阻碍的市场经济。 ——胡佛 他(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 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来整顿 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 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与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的不同之处,并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积极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内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年6月,罗斯福总统就职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授权罗斯福总统拟定工业公平竞争的法规。这些法规就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1)材料一中“经济萧条”指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美国摆脱“经济萧条”的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上述事件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体现了上述事件的什么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事件在政治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1-5ABBCC 6-10ABACD 11-15BBCDA 16-20BDCCC
21、(1)美国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胡佛主张自由放任,罗斯福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积极意义:促进了经济恢复,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2、(1)“经济萧条”是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事件:罗斯福新政。
(2)中心措施:调整工业。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