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2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5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2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5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1 21: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乡市2022年5月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卷
本试题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秦统一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
①郡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皇帝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西汉初期,在“革秦之弊必行封建之制”的社会舆论影响下,汉高祖刘邦推行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4.唐代有一位诗人一生创作大量诗歌,忧国忧民,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与赞颂,抒发了高度的爱国情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5.以下科技成就不属于宋代的是
A.发明活字印刷术 B.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C.使用指南针 D.蔡伦改进造纸术
6.魏晋时期,大、小中正官多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以“家世”“阀阅”评定品级。这表明,此时的选官标准主要是
A.军功 B.品德 C.门第 D.才学
7.明末清初,某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这位思想家是
A.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守仁
8.19世纪40年代,英国发动对华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战后列强使中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不属于鸦片战争以后第一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9.近代某文献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该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发刊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民国八年五月四日,惊心动魄的学生运动开始了。”这一运动的导火索是
A.民族工业发展 B.八国联军侵华
C.三民主义传播 D.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1.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对象指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袁世凯 ④张作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有一句歌词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以大历史观对“揭开新篇”所作的理性阐释,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D.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3.有一封信写道:“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与该信件密切相关的史事是
A.开国大典 B.“一国两制”提出
C.香港回归 D.“九二共识”达成
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制定宪法,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包括
①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1956年,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C. 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6.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7.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1995年 B.1996年 C.2000年 D.2001年
18.在古希腊,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史学之父”的是
A.希罗多德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19.下图是中世纪封臣的一份誓词,该誓词体现的制度是
A.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农奴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20.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到达东方,他们在海上贸易网络中形成的主要中转站为
A. 马尼拉 B.果阿 C.澳门 D.白崎
2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颁布《人权宣言》,第一条指出:“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这体现了
A.宗教改革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民族主义思想 D.启蒙思想
2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A.三大工人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巴黎公社的建立
23.某思想家将专制君主制称为“独裁制”,宣扬人民主权;认为法律由公共意志决定,而公共意志就是公民社会所达成的共识。该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24.面对粮食危机,斯大林认定“小农所从事的个体经济已毫无生命力”“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发展的”。在此背景下,苏联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加快推行农业集体化 D.提倡垦荒和种植玉米
25.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
A.两极化趋势 B.自由化趋势
C.分散化趋势 D.区域集团化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26小题17分,27小题18分,共3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 (3分)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并说明其主张。(任举两例不同流派的思想家的主张,6分)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战后美苏在国家大战略方面相互对立,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与此同时,双方在具体实施雅尔塔体系各项协定的过程中,在许多主要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与对抗。于是,冷战就在美苏之间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了。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美苏冷战对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是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党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又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等
材料三
冷战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各个大国要对付生产发展速度的变化、技术创新、国际形势的变迁,这些发展都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所能控制的。用俾斯麦的名言来解释,那就是需要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行程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莫斯科、东京、北京和欧洲各个政府的智慧。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等
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冷战爆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美苏在实施雅尔塔体系过程中产生重大分歧与对抗的一个典型事例。(6分)
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美苏冷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列举当今中国为应对国际形势贡献的“中国智慧”。(6分)
三、探究题(1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图片历史
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6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历史人物领导的实践活动。(6分)
请你为这组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3分)
2022年5月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C B D C C C B D B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D D A A C D B C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26小题17分,27小题18分,共35分。)
26.
(1)著书立说。(3分)
(2)局面:百家争鸣。(3分)思想家及主张:孔子:仁;老子:无为而治。(写出思想家名字,列举出其对应的任意一一条主张记3分,共6分)
(3)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任写其一,写出科技发明记2分,阐述影响3分,共5分)
27.
(1)因素:国家利益冲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3分)典型事例:杜鲁门主义或马歇尔计划。(3分,任答1个即给3分)
(2)主要特征: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军备竞赛贯穿始终;具有自我控制机制。(4分)事件:1991年苏联解体。(2分)
(3)影响: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4分,任答2点记4分)“中国智慧”: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任答一点即给2分)
三、 探究题(15分)
28. (1)核心思想:康有为,君主立宪或维新变法;孙中山,民主共和或三民主义;陈独秀,民主与科学或马克思主义。(其他合理解释亦可,每点2分,共6分)
(2)近代化实践活动:康有为,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陈独秀,新文化运动。(6分)
(3)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近代主要思想流派的演变。(言之成理即可,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