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秦的统一: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建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西起--------、东到----------)
开发南疆、,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疆域 :东到------ 、西到---------、北至------------,南达------。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秦的灭亡)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即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公元前207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指鹿为马、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 秦始皇评价: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其封建统治。但也有残暴的一面。我认为就其皇帝一生,总体功大于过。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二、西汉的发展: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减轻农民的-----、----、----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②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 ③提倡“以德化民”
三、西汉的鼎盛时期:汉武帝的大一统
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措施:
(1)、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消藩政策,削弱封国势力。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思想: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文化: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在长安兴办太学。
(5)、军事: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取得胜利;
(6)、民族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7)、对外交往:丝绸之路。
路线: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作用: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表现:①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②耧车(播种工具)、③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A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
B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
C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民族关系)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政策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比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见上面表格)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西汉:
一、张骞通西域(民族关系)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意义:汉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益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4、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对外交往)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起点)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意义: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繁荣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东汉:
(民族关系)班超经营西域,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对外交往)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4、意义: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1、东汉《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2、东汉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三、名医辈出1、华佗(神医):麻醉药剂“麻沸散”、“五禽戏”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①发明和改进造纸术;②张衡发明地动仪;③华佗制成“麻沸散”;④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④教义即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王充和《论衡》
三、西汉:司马迁和《史记》
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大奇迹
*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1、国家长期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2、各民族友好往来。
3、中外交往增多。
4、科学家们刻苦专研,勇于创新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