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2.C
3.A
4.A
5.D
6.D
7.B
8.B
9.A
10.C
11.C
12.B
13.C
14.B
15.D
16.B
17.D
18.A
19.B
20.D
21.A
22.D
23.A
24.B
25.C
26.C
27.B
28.A
29.A
30.B
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
每空1分,共40分)
31.(8分)
(1)3
紫
(2)
Aa和aa
1/2
(3)
Aa和Aa
1/2
AA和Aa
1/3
32.(11分)
(1)D、E
A、B、C
(2)4
ch
(3)2
2,4,4
(4)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cd
(5)受精作用
(6)bc
(7)2
33.(10分)
(1)遵循
这两对基因位于非(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aabb
(3)aaBB
1/3
(4)X
隐
XY
XAya
1/8
34.(11分)
(1)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氢键
(2)磷酸
脱氧核糖
(3)DNA分子的复制
脱氧核糖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
(4)140
420
16
(5)D玉门油田第一中学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共 30 道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B.玉米的黄粒和皱粒
C.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D.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2.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了 4 只小豚鼠,则 4 只小豚鼠的表型是( )
A.全部黑色 B.全部白色 C.黑∶白= 3∶1 D.不一定
3.人类的大耳垂和小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对大耳垂夫妇,生了一个小耳垂的孩子,则这对夫妇 再生一个大耳垂后代的概率为( )
A.3/4 B.3/8 C.1/2 D.1/4
4.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这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的后代植株 中,由于某一类型植株在幼苗期死亡,成熟时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 2:1,则幼苗期死亡植株的基因型 是( )
A.DD B.dd C.Dd D.DD 或 Dd
5.下列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6.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F1 自交后,F2 出现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组合
B.对 F2 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比例都接近 3:1
C.F2 的性状表现有 4 种,比例接近 9:3:3:1
D.F2 的遗传因子组成有 4 种
7.孟德尔享有“遗传学之父”的美誉,他的成功与豌豆杂交实验密不可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孟德尔选用豌豆的原因之一是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由于豌豆严格自花传粉,孟德尔须将 F1 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 C.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测
D.F1 产生雌雄配子数目比并非 1:1
8.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
B.同源染色体所含的基因相同
C.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
9.假如蛙的 20 个卵原细胞和 15 个精原细胞都能正常分裂,并在最大限度内受精,则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 数目是( )
A.20 B. 15 C.60 D.10
10.下列染色体行为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特有的是( )
A.染色体复制 B.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
11.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往往是通过减数分裂实现的。如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 )
A.卵细胞
B.精原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
12.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B.受精卵的遗传物质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
C.保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D.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是后代呈现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1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孟德尔一豌豆杂交实验 萨顿一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 摩尔根一果蝇杂交实验
A 假说一演绎法 假说一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B 假说一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法
C 假说一-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假说一-演绎法
D 类比推理法 假说一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
A.A B.B C.C D.D
14.一个卵原细胞内含有 A 与 a、B 与 b 两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AB,若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同时产生的 3 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15.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某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果蝇细胞内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D.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16.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 I-1 携带致病基因。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D.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17.下列有关抗维生素 D 佝偻病遗传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病的致病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B.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D.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一定是患者
1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19.如图为红绿色盲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 号的致病基因来源于( )
A.1 号 B.2 号 C.3 号 D.4 号
20.下图是格里菲思实验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组实验对照,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第一组小鼠不死亡,是因为肺炎链球菌的 DNA 和蛋白质均已变性
C.从第二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在培养基上培养,全部是光滑菌落
D.第二组小鼠死亡,说明可能有 R 型细菌转化成了 S 型细菌,S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21.如图表示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C.该实验过程中,在控制自变量时应用了加法原理
D.①②③④中既含有 R 型细菌,也含有 S 型细菌,⑤中只含有 R 型细菌
22.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表示其中 的部分实验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B.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图示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23.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的是( )
A.酵母菌、大肠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B.禽流感病毒、SARS 病毒 C.HIV、蓝细菌、绿藻和黑藻 D.烟草、烟草花叶病毒
24.DNA 双螺旋结构的揭示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图为 DNA
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2、3 构成的结构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从 DNA 分子的一端起始,两条链皆是从 5'端→3'端延伸
C.1 和 2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D.DNA 分子中的腺嘌呤数和鸟嘌呤数相等,胞嘧啶数和胸腺嘧啶数相等
25.在 DNA 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 10 对 碱基(A 有 6 个)的 DNA 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 )
A.58 B.78 C.82 D.88
26.若某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15%,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13%,则该
DNA 分子中胞嘧啶所占比例为( )
A.15% B.28% C.36% D.56%
27.下列有关 DNA 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 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 B.DNA 的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C.DNA 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DNA 的复制过程需要 DNA 聚合酶
D.细胞生物的核酸中嘌呤数与嘧啶数可能不相等
30.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染色体 DNA RNA 基因
B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碱基
C 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 基因
D 核酸 染色体 DNA 基因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 4 道大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
31.(8 分)豌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如表是豌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组合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1 紫花×白花 401 405
2 白花×白花 0 807
3 紫花×紫花 1240 413
(1)由表中第 个组合实验可知 花为显性性状。
28.关于 DNA 分子的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2)第 1 个组合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用 A 和 a 表示),子代所有个体中杂合子
A.DNA 分子中(A+T)/(C+G)的值越大,该分子结构稳定性越低
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C.DNA 分子的多样性是指一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D.人体内控制 β 珠蛋白的基因由 1 700 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排列方式有 41 700 种
29.下列有关基因、核酸、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是细胞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B.RNA 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C.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RNA 片段
所占比例是 。
(3)第 3 个组合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用 A 和 a 表示),子代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 例是 ,子代的紫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
32.(11 分)假如某二倍体雌性动物的染色体 2n=4,图 1 表示该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图像,图 2 表示该 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细胞是 ,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 。
(2)图 1 E 细胞有 对同源染色体,图 2 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阶段是 (用字母表示)。
①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
(3)图 1A 有 个四分体,就 1 个四分体而言,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 分子数分别是
②Ⅱ2 和Ⅱ3 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
(4)图 1 中 C 细胞的名称是 ,应该处于图 2 中的 (用字母表示)段。
(5)图 2 中 hi 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6)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 2 曲线的 段。
(7)假设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并在图 2 中的 al 阶段对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 A、a 都被标记 为黄色,B、b 都被标记为红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 ef 阶段的细胞红色的荧光个数分别是 个。
33.(10 分)某观赏植物花色有红、粉、白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 A、a,B、b 表示)。 现有甲、乙两个(纯合)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粉花品系列丙(AAbb)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实验 1 实验 2
P 甲×丙 乙×丙
F1 类型及比例 全是粉花 全是红花
F2 类型及比例 粉花:白花=3:1 红花:粉花:白花=9:3:4
(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
(2)实验 1 中亲本甲的基因型为 。
(3)实验 2 中亲本乙的基因型为 ,F2 中粉花与白花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花个体的概率是
。
(4)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设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已知Ⅰ2、Ⅱ1、 Ⅱ4、Ⅱ6 是纯合子并且Ⅱ6 不含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③若Ⅲ1 与Ⅲ8 近亲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是 。
34.(11 分)仔细阅读图 1 和图 2,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 1 中下列编号所代表的中文名称:④ ;⑨ 。
(2)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 和 交替连接组成的。
(3)图 2 所示过程叫 ,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 ,此过程必须遵循 原则。
(4)如果该 DNA 片段有 200 个碱基对,氢键共 540 个,则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 个,该 DNA 分子复 制 3 次,需要原料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个。一个用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放在含 14N 的环境中培养, 复制 4 次后,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总数为 。
(5)DNA 分子在复制过程中,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 P)由于诱变变成了尿嘧啶。该 DNA 连续复 制两次,得到的 4 个子代 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 U-A、A-T、G-C、C-G。推测“P”可能 是 (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鸟嘌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