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讲考)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精品课件+背诵清单+当堂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背讲考)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精品课件+背诵清单+当堂考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2 08:59:23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课堂导入
2022年4月16日10时许,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平安返回、感觉良好!
新中国取得那些科技文化成就?
八年级下册精品
科技文化成就
2022
背讲考
八年级下册第18课
课堂导入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中考演练
创新思维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评价目标
背讲考-八年级下册同步备课精品系列



“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
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的贡献
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核弹(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是什么?
模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模型:我国第一颗氢弹
模型: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评价任务一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1.两弹一星:
成就:①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③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① 年11月, 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 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 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
1964
原子弹
1967
东方红一号
1999
神舟一号
杨利伟
载人航天
翟志刚
材料一: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2.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
3.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1964年原子弹爆炸
1967年氢弹爆炸
1966年导弹核武器
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
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的成功原因:
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
颁奖辞:
1964年10月16日,这一天,中国打开了迈向世界的大门。伴随着原子弹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望着滚滚硝烟,他自豪地笑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默默无闻的是他,无私奉献的是他,鞠躬尽瘁的仍是他。
颁奖辞: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
邓稼先
“两弹一星”的人物?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
历史不会忘记
祖国不会忘记
钱学森
(1911-2009)
邓稼先
(1924-1986)
仅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3000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
星弹事业是新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伟业之一,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霸权主义横行的国际环境中确保了我国的和平发展。中国有了必要的核自卫力量,才使两大霸权国家心存顾忌,对我国进行“核手术”的计划才没能付诸实施。——苗东升《“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999年
11月
2003年
10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
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16年
10月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载人航天工程
航天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攻坚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评价任务二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1.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成功培育出 ,他被称为 。
影响:为解决我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青蒿素: 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因此在2015年获得 。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型杂交水稻。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教授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1960年,开始进行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1966年,文革席卷全国,袁隆平被关进牛棚,试验秧苗全部被毁。
1968年,试验秧苗在雨夜被人连根拔起,即将成功的实验再次中止。
1970年,云南遭遇7.7级大地震,伤亡近5万。地震震中距离袁隆平所在的元江县只有150公里。
杂交水稻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为解决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内
国际
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的意义
颁奖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屠呦呦
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其团队发现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文化事业的发展
评价任务三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1.1956年后
(1)方针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成果
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2.改革开放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依据图片和材料判断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领 域实行什么方针?
话剧《茶馆》
音乐舞蹈剧
《东方红》
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化领域发展状况如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霸王别姬》
《红高粱》
《卧虎藏龙》
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有何发展?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邓稼先
钱学森
杨利伟
翟志刚
袁隆平
屠呦呦
莫言
考点归纳
科学家 经历 研究成果 研究意义
邓稼先 毅然舍家 原子弹、氢弹 鼓舞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钱学森 艰难归国 导弹、人造卫星 袁隆平 坚定守望 杂交水稻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屠呦呦 传承中医 青蒿素 有效抵抗疟疾,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精神品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联系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艰难、经受考验;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大胆创新。
考点归纳
(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因病去世,一代巨星陨落。他曾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
A.发现青蒿素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罗红霉素 D.推动玉米高产
D
B
中考演练
人 物
邓稼先
钱学森
杨利伟
翟志刚
袁隆平
屠呦呦
莫 言
成 就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
核弹
载人航天飞船
杂交水稻
青蒿素
文学作品

素养提升*********************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2·湖南娄底·一模)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脱离火箭进入预定轨道,成功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广福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机组人员状态良好,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1970年,中国首次在宇宙空间取得突破的飞行器是
A.嫦娥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天宫一号
2.(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1970年中央政治局支持国防科委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92年我国政府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20年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嫦娥五号”发射成功,采集了月球土壤样本。由此得出的正确解释是
A.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B.中国科技普及成就显著
C.中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 D.航天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3.(2022·山东济宁·一模)2021年2月22日,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了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习近平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50年前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长征一号 C.神舟一号 D.东风一号
4.(2022·新疆乌鲁木齐·一模)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地互动的太空授课,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们,心里生根发芽,也让学生们探索科技的兴趣更加强烈。以下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⑧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太空行走 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5.(2022·山东德州·一模)二十多年前,中国申请加入研制国际空间站,被拒之门外。二十多年后,中国天和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升空,17个国家向中国申请入驻空间站。从被“拒之门外”到如今“敞开大门”,中国航天向着星辰大海勇敢前行。下列成就与此属一个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6.(2022·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一模)据新华社报道,截止2022年3月,神舟十三号飞船已在太空停留5个月,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并计划于4月返回地面。下列新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与之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
C.籼型杂交水稻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7.(2022·四川成都·一模)“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回首党的辉煌岁月,英雄足迹遍布党史。习近平高度肯定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的英雄是( )
A.孙中山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雷锋
8.(2022·天津南开·一模)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与钟南山属于同一领域且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9.(2022·四川广安·二模)2022年,我国在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方面将完成6次重大发射任务,最终全面建成空间站。下列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B.我国航天第一人——费俊龙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C.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实现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
D.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0.(2022·江苏宿迁·二模)2022年2月15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在空间站执行航天任务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弹奏《茉莉花》送来元宵祝福。回望历史,我国成功进入太空的第一位航天员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聂海胜 D.景海鹏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2021·云南丽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下两幅图是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作出科技成果的两位科学家。
材料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四 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2)根据材料二,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科技改变人类社会表现为哪些方面?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针对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想想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两弹: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2).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成功原因:“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4).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2021·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太空探索计划迈出重要一步。追溯历史,新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D.“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升空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揭开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序幕,C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均体现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成就, “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升空是航天事业继续发展的表现,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2021·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航天事业又取得巨大成绩。如图呈现的是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情景。中国完成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刘洋 D.景海鹏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完成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是翟志刚,B项正确;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排除A项;刘洋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排除C项;景海鹏是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神舟七号、九号、十一号航天员,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1·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
A.“辽宁舰”的交接入列 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 D.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创建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卫星上天,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B项正确;“辽宁舰”的交接入列是2012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只是成就之一, 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创建是在1949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2021·湖南郴州·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很大。八(1)班同学决定以“走向太空”为主题,办一期展报。下列资料可以纳入展报的有( )
A.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C.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要求,以“走向太空”为主题,办一期展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入选,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填补航天技术,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属于生物工程方面的成就,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都是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BC项。故选D项。
5.(2021·辽宁盘锦·八年级期末)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从一人飞天到多人飞天,中国航天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就像周建平院士所说:今天的中国航天,已经实现了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的预言。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国历史上第一颗成功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是
A.“长征号” B.“神州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五号”
【答案】C
【详解】
据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用长征好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颗成功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C项正确;“长征”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号系列火箭,排除A项;“神州一号”“神舟五号”都是我国飞船系列,排除BD项。故选C项。
知识点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
1)概况: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
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
2)、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识点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成果: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如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2.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②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6.(2021·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屠呦呦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B项正确;邓稼先、 钱学森是两弹一星元勋, 屠呦呦是医学家,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7.(2021·云南丽江·八年级期末)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3年,屠呦呦研制成功青蒿素,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项正确;钱学森、 邓稼先是两弹一星, 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8.(2021·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有人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 这里的“好政策”和“好种子”分别是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籼型杂交水稻 B.农业合作社 太空水稻育种
C.人民公社化 籼型杂交水稻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词,“好政策”和“好种子”是解题关键,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始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养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是毛泽东领导人民对农业采取政策,排除BC项;扩大企业自主权是国有企业改革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1·湖南郴州·八年级期末)他为了“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毕生躬耕田畴,是他“一程济世,万家粮足。”他被誉为“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他就是倍受世人敬仰的(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吴孟超
【答案】B
【详解】
1973 年,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是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B项正确;钱学森、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专家,排除A和C项;吴孟超是医学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她获奖的成果是发现了(  )
A.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能够有效抵抗痢疾的青蒿素
C.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霉素 D.能够有效抵抗痢疾的青霉素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寻找治疗疟疾的药物,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攻关克难终于发现了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她获奖的成果是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A项符合题意;能够有效抵抗痢疾的青蒿素,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排除CD项。故选A项。*********************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两弹: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2).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成功原因:“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4).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2021·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太空探索计划迈出重要一步。追溯历史,新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D.“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升空
2.(2021·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航天事业又取得巨大成绩。如图呈现的是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情景。中国完成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刘洋 D.景海鹏
3.(2021·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
A.“辽宁舰”的交接入列 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 D.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创建
4.(2021·湖南郴州·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很大。八(1)班同学决定以“走向太空”为主题,办一期展报。下列资料可以纳入展报的有( )
A.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C.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5.(2021·辽宁盘锦·八年级期末)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从一人飞天到多人飞天,中国航天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就像周建平院士所说:今天的中国航天,已经实现了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的预言。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国历史上第一颗成功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是
A.“长征号” B.“神州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五号”
知识点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
1)概况: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
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
2)、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识点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成果: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如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2.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②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6.(2021·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屠呦呦
7.(2021·云南丽江·八年级期末)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8.(2021·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有人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 这里的“好政策”和“好种子”分别是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籼型杂交水稻 B.农业合作社 太空水稻育种
C.人民公社化 籼型杂交水稻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籼型杂交水稻
9.(2021·湖南郴州·八年级期末)他为了“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毕生躬耕田畴,是他“一程济世,万家粮足。”他被誉为“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他就是倍受世人敬仰的(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吴孟超
10.(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她获奖的成果是发现了(  )
A.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能够有效抵抗痢疾的青蒿素
C.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霉素 D.能够有效抵抗痢疾的青霉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2·湖南娄底·一模)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脱离火箭进入预定轨道,成功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广福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机组人员状态良好,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1970年,中国首次在宇宙空间取得突破的飞行器是
A.嫦娥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天宫一号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70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B项正确;嫦娥一号发射于2007年,排除A项;神舟一号发射于1999年,排除C项;天宫一号发生于2011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1970年中央政治局支持国防科委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92年我国政府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20年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嫦娥五号”发射成功,采集了月球土壤样本。由此得出的正确解释是
A.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B.中国科技普及成就显著
C.中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 D.航天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1970年中央政治局支持国防科委^;1992年我国政府实施^;2020年空间技术研究院^”可知,题干的科技成就都得到政府的支持,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中国科技普及成就显著、中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 航天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项。
3.(2022·山东济宁·一模)2021年2月22日,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了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习近平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50年前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长征一号 C.神舟一号 D.东风一号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2021年”、“50年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项正确;长征一号是运载火箭,排除B项;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时间是1999年,排除C项;东风一号是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新疆乌鲁木齐·一模)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地互动的太空授课,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们,心里生根发芽,也让学生们探索科技的兴趣更加强烈。以下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⑧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太空行走 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爱2015年,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1967年,⑧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太空行走 是2008年,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综上所述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③①,B项正确;ACD先后顺序不正确,排除。故选B项。
5.(2022·山东德州·一模)二十多年前,中国申请加入研制国际空间站,被拒之门外。二十多年后,中国天和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升空,17个国家向中国申请入驻空间站。从被“拒之门外”到如今“敞开大门”,中国航天向着星辰大海勇敢前行。下列成就与此属一个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答案】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中国航天向着星辰大海勇敢前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C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AB项;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2·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一模)据新华社报道,截止2022年3月,神舟十三号飞船已在太空停留5个月,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并计划于4月返回地面。下列新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与之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
C.籼型杂交水稻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与“神舟十三号飞船”都属于航天领域,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属于国防领域的成就,籼型杂交水稻属于农业领域的成就,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生物学领域的成就,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2·四川成都·一模)“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回首党的辉煌岁月,英雄足迹遍布党史。习近平高度肯定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的英雄是( )
A.孙中山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雷锋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是解决整个世界饥饿问题的法宝。故习近平高度肯定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的英雄是袁隆平,C项正确;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排除A项;焦裕禄1962年任兰考县委书记,任职期间,焦裕禄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排除B项;雷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2·天津南开·一模)疫情当头,钟南山院士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国人努力撑起一把保护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下列人物中与钟南山属于同一领域且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还是,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在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此可见,屠呦呦与材料中的钟南山院士同属于医学领域,A项正确;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排除B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C项;杨利伟是著名的航天英雄,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2·四川广安·二模)2022年,我国在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方面将完成6次重大发射任务,最终全面建成空间站。下列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B.我国航天第一人——费俊龙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C.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实现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
D.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D项正确;排除B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排除A项;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创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2·江苏宿迁·二模)2022年2月15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在空间站执行航天任务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弹奏《茉莉花》送来元宵祝福。回望历史,我国成功进入太空的第一位航天员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聂海胜 D.景海鹏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成功进入太空的第一位航天员是杨利伟,A项正确;翟志刚、聂海胜和景海鹏都是继杨利伟之后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排除B、C、D项。故选A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2021·云南丽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下两幅图是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作出科技成果的两位科学家。
材料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四 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2)根据材料二,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科技改变人类社会表现为哪些方面?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针对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想想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案】(1)邓稼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意思接近即可)
(3)科技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善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的破坏,物种灭绝,出现核危机等。(答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4)提高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践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等。(意思接近,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根据“邓稼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被称为“两弹元勋”。根据“袁隆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根据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3)根据材料三“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可归纳出科技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善人们的生活;根据“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可归纳出但是科技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的破坏,物种灭绝,出现核危机等。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提高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践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