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下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下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10 22:55:2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生物七下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龙东)在人眼中,俗称“黑眼球”和“白眼球”的是(  )
A.角膜和巩膜 B.虹膜和巩膜
C.虹膜和脉络膜 D.巩膜和视网膜
2.(2021·柳州)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如果眼球的最外部损伤导致失明需进行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移植的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3.(2021·济宁)眼睛是重要的视觉器官,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拥有一双清澈明亮、妩媚动人的眼睛,会为你增添无限魅力和风采。如图是眼球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结构是[4]角膜
B.晶状体曲度的改变受[ 5 ]睫状体调节
C.形成物像的部位是[7]视网膜
D.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依靠[1]晶状体的调节
4.(2021·常德)在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折光与感光作用的分别是(  )
A.角膜、晶状体 B.虹膜、玻璃体
C.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视网膜
5.(2022·五华模拟)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B.睫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
C.角膜上有大量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D.视网膜上有大量视神经,可以形成视觉
6.(2021七下·恩平期末)鹰的眼球结构与人眼相似。鹰作为“天空之王”,可以从几千米的高空以极快的速度俯冲而下精准地抓捕猎物。该过程中,鹰始终能看清猎物,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
A.睫状体和晶状体 B.瞳孔和玻璃体
C.巩膜和视网膜 D.脉络膜和视神经
7.(2021·聊城)下图为人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由看黑板转为看书时,结构4的曲度变大
B.当我们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人黑暗处时,2将变大
C.6的作用是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视觉
D.结构4和8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8.(2021七下·昌黎期末)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主要与______的病变有关 (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神经
9.(2022九下·揭阳月考)如果把人的眼睛比喻为相机,那么镜头和胶卷依次是(  )
A.玻璃体和视网膜 B.晶状体和虹膜
C.晶状体和巩膜 D.晶状体和视网膜
10.(2021八上·弥勒期中)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11.(2021·济南)青少年不注意用眼卫生易患近视,如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分别是(  )
A.④① B.④② C.③① D.③②
12.(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下列有关近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远处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B.近处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C.晶状体曲度太大或眼球前后径太长,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D.瞳孔太小或晶状体曲度太大,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13.(2021·营口)眼球成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晶状体、视神经 B.巩膜、视网膜
C.晶状体、视觉中枢 D.视网膜、视觉中枢
14.(2021七下·揭东期末)眼和耳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它们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角膜和耳 B.视网膜和耳蜗
C.视神经和听神经 D.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
15.(2021七下·澄海期末)2021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视力保护的是(  )
A. 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学习 B.清洁双手后做眼保健操
C.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 D.学习之余,向远处眺望
16.(2021七下·芜湖期末)“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虹膜、视网膜、玻璃体 B.晶状体、视网膜、视觉中枢
C.晶状体、瞳孔、视觉中枢 D.玻璃体、角膜、视网膜
17.(2021·台山模拟)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最终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场所为(  )
A.视网膜上的细胞、耳蜗的感觉细胞
B.大脑的特定区域、耳蜗的感觉细胞
C.视网膜上的细胞、大脑的一定区域
D.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的一定区域
18.(2022·广东模拟)青少年近视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还会对将来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预防近视的是(  )
A.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 B.在强光下看书
C.看书坐姿随意 D.边走路边看书
19.(2021·绵阳)谚语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见,视觉和听觉对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十分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时间玩手机易造成近视,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小
B.随意用手揉眼睛,容易使细菌污染视网膜,造成角膜炎
C.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戳伤鼓膜,使听力下降甚至丧
D.失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迅速张开口,在咽鼓管张开的同时堵耳
20.(2021九上·揭东期末)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旅行,下列关于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
C.晕车与[4]和[5]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21.(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的形成经过的顺序是(  )
①外耳道②听小骨③大脑的一定区域
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⑤鼓膜⑥听觉神经
A.①→②→⑤→④→③→⑥
B.①→⑤→④→②→⑥→③
C.①→⑤→②→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22.(2021·株洲)每年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心所有人的听力健康——检查、康复、交流”。某人检查时发现耳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可是听不到声音,其异常部位可能是(  )
A.鼓膜 B.小脑 C.耳蜗 D.大脑皮层
23.(2021七下·绥滨期末)我们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上坡还是下坡行驶,感受这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鼓膜和听小骨
24.(2021七下·长春期末)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打开,是为了保持耳朵中某一结构两侧大气压力的平衡,这个结构是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5.(2021七下·清远期末)下图是耳的结构,其中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26.(2020七下·文水期末)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走出教室,回到家中。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下图为人眼和耳的结构示意图。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4]   等的折射,成像在[7]   上,并最终在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11]   振动,刺激了[9]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神经末梢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   形成的。
(4)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   ]   ,通常被称为“黑眼球”的部分是[   ]   。
(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近视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以佩戴装有   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27.(2021·本溪)下图是近视眼矫正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眼睛里被称为“黑眼珠”的部分是指   ,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   。
(2)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物像落在   的   方。
(3)近视眼需配戴   加以矫正。
28.(2021·龙东)观察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黑眼球”是指   。(填标号)
(2)能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并对光线起到折射作用的结构是   。(填标号)
(3)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   免受强光的伤害。(填标号)
(4)近视眼可以配戴   矫正。
(5)如果[5]   受损,可通过移植治疗。
29.(2021·西宁)识图说明题
下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注:“[ ]”填数字,“____”填文字。
(1)下列属于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
①胃;②眼;③小肠;④耳;⑤肾脏;⑥心脏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⑤⑥
(2)近距离观看燃放鞭炮的人,有的张着口,有的掩耳闭嘴,这样做可以保持[   ]   两侧气压的平衡。
(3)患咽炎时,其病菌容易沿着[   ]   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鼓膜的振动通过[   ]   可将声波传入内耳。
(5)下列属于内耳的结构是
①听小骨;②前庭;③鼓室;④耳郭;⑤鼓膜;⑥耳蜗;⑦听觉神经;⑧半规管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⑦ D.②⑥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俗称“白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部分是角膜,其次晶状体和玻璃体也属于透明结构。所以如果眼球的最外部损伤导致失明需进行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移植的结构是角膜。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3.【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够得到足够的刺激,A符合题意。
B.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B不符合题意。
C.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形成物像的部位是[7]视网膜,C不符合题意。
D.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4.【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因此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5.【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角膜和玻璃体都可以折射光线,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改变,对光线起着主要折射作用,A符合题意。
B.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B不符合题意。
C.角膜是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脉络膜里有丰富的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外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视觉是在视觉中枢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眼球的结构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其中巩膜属于外膜,对眼的内部结构有保护作用;睫状体属于中膜,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属于内膜,接受物象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脉络膜属于中膜,具有遮光的作用。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外界物体反射的交线有折射作用。因此,鹰始终能看清猎物,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睫状体和晶状体。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7.【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图中4是晶状体,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大,所以,当由看黑板转为看书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A说法正确。
B、图中,2是瞳孔,位于虹膜中央,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故当我们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人黑暗处时,瞳孔将变大,B说法正确。
C、图中6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为是视觉感受器,但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C说法错误。
D、图中4是晶状体,8是玻璃体,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对光线也有折射作用,故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此部分内容需要明确: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把物象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眼球的结中,晶状体和玻璃体都具有折射作用,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曲度变大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曲度变小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8.【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长期用眼不当,会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白内障则是因为晶体混浊导致视力障碍,可见,近视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主要与晶状体的病变有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近视眼的形成、晶状体的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若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9.【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脉络膜上分布有血管和黑色素细胞,相当于照相机的暗室的壁;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的结构特点是重点,可结合眼球结构的示意图掌握,结合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则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10.【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近视需佩戴凹透镜。图甲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而图乙物像落在视网膜上,为正常眼睛的成像情况。图丙中为凹透镜矫正近视,图丁是凸透镜,凸透镜可矫正远视眼,即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故答案为:A。
【分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使得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看近处物体时则反之。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物体就会导致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而难以放松,使曲度变大的晶状体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这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形成原因。
11.【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不注意用眼卫生或者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会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形成了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可见图④、①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正常情况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而近视眼患者,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的物象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2.【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形成原因。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C
【分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使得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形成原因。
13.【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眼球成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4.【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因此,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15.【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 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学习,这样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不利于保护视力,A符合题意。
B、清洁双手后做眼保健操,有利于保护视力,B不符合题意。
C、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可以保护眼球,有利于保护视力,C不符合题意。
D、学习之余,向远处眺望,可以使晶状体、睫状体等结构得到休息,有利于保护是视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预防近视,保护是视力,难度不大,熟记即可,保护视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16.【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因此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最终产生视觉的结构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故答案为:B。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7.【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呈现倒立的像,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就形成了听觉。
可见,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最终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场所分别为大脑的视觉中枢、大脑的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18.【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有助于预防近视;而“在强光下看书”、“看书坐姿随意”和“边走路边看书”都不利于眼睛的健康,可能导致近视。
故答案为:A。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19.【答案】C
【知识点】近视、远视;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A.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使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方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配带凹透镜纠正。因此长时间玩手机易造成近视,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A不符合题意。
B.如果用沾染了细菌或病毒的手揉眼睛,那么眼睛就会带入细菌或病毒,会引起眼部发炎。较常见的就是结膜炎和角膜炎,虽然结膜和角膜位置不相同,但会互相影响,患有结膜炎,那么也会有机会引起角膜炎,B不符合题意。
C.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戳伤鼓膜,使鼓膜不能产生振动,影响声波的传递,致使听力下降,C符合题意。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口或者闭嘴、堵耳,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防止震破鼓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20.【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如图可知:1耳郭、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前庭、6耳蜗。
A、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6耳蜗,但是听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错误;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强烈的声波刺激会损伤2鼓膜,从而影响听觉的正常形成,B正确;
C、4半规管和5前庭具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如果半规管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则在坐车时容易因车辆的摇晃而引起晕车,C正确;
D、咽鼓管是连接咽部和鼓室的通道。鼻咽部感染,病菌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的结构如图所示,各部分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1.【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骨耳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的形成经过的顺序是①外耳道→⑤鼓膜→②听小骨→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⑥听觉神经→③大脑的一定区域
故答案为:C
【分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骨耳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22.【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若某人的耳结构完好无损,但没有听觉,说明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
故答案为:D。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3.【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闭眼坐车时,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4.【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即保持了③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是声波传递的通道,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5.【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位听神经,④鼓膜。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②耳蜗。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6.【答案】(1)晶状体;视网膜
(2)鼓膜;耳蜗
(3)大脑皮层
(4)⑤;巩膜;①;虹膜
(5)凹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图中的1虹膜,2瞳孔,3角膜,4晶状体,5巩膜,6脉络膜,7视网膜,8半规管,9耳蜗,10鼓室,11鼓膜,12咽鼓管。(1)饭菜反射的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7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7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铃声通过外耳道传到11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9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4)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5巩膜,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通常称为“黑眼球”的部分,实际上是1虹膜,它的中央有一个小孔叫做瞳孔。(5)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2、听觉形成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27.【答案】(1)虹膜;巩膜
(2)视网膜;前
(3)凹透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2)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即近视眼是由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的,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通过(2)分析可知,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8.【答案】(1)2
(2)4
(3)8
(4)凹透镜
(5)角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1)“黑眼球”是指2虹膜,虹膜含有色素细胞。
(2)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能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并对光线起到折射作用的结构是4晶状体。
(3)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8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4)近视形成原因:①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②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矫正:配戴凹透镜矫正。
(5)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换患者现有病变的角膜,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治疗方法。如果[5]角膜受损,可通过移植治疗。
【分析】图中:1睫状体,2虹膜,3瞳孔,4晶状体,5角膜,6巩膜,7脉络膜,8视网膜,9视神经,10玻璃体。
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9.【答案】(1)B
(2)③;鼓膜
(3)⑦;咽鼓管
(4)④;听小骨
(5)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1)①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②眼是视觉主要器官,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数是依靠眼的视觉作用;③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④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⑤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⑥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属于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眼和耳。
故答案为:B。
(2)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③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⑦咽鼓管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3)咽通过⑦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患咽炎时,病菌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④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听神经。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生物七下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龙东)在人眼中,俗称“黑眼球”和“白眼球”的是(  )
A.角膜和巩膜 B.虹膜和巩膜
C.虹膜和脉络膜 D.巩膜和视网膜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俗称“白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2021·柳州)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如果眼球的最外部损伤导致失明需进行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移植的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部分是角膜,其次晶状体和玻璃体也属于透明结构。所以如果眼球的最外部损伤导致失明需进行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移植的结构是角膜。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3.(2021·济宁)眼睛是重要的视觉器官,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拥有一双清澈明亮、妩媚动人的眼睛,会为你增添无限魅力和风采。如图是眼球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结构是[4]角膜
B.晶状体曲度的改变受[ 5 ]睫状体调节
C.形成物像的部位是[7]视网膜
D.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依靠[1]晶状体的调节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够得到足够的刺激,A符合题意。
B.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B不符合题意。
C.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形成物像的部位是[7]视网膜,C不符合题意。
D.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4.(2021·常德)在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折光与感光作用的分别是(  )
A.角膜、晶状体 B.虹膜、玻璃体
C.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视网膜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因此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5.(2022·五华模拟)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B.睫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
C.角膜上有大量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D.视网膜上有大量视神经,可以形成视觉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角膜和玻璃体都可以折射光线,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改变,对光线起着主要折射作用,A符合题意。
B.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B不符合题意。
C.角膜是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脉络膜里有丰富的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外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视觉是在视觉中枢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2021七下·恩平期末)鹰的眼球结构与人眼相似。鹰作为“天空之王”,可以从几千米的高空以极快的速度俯冲而下精准地抓捕猎物。该过程中,鹰始终能看清猎物,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
A.睫状体和晶状体 B.瞳孔和玻璃体
C.巩膜和视网膜 D.脉络膜和视神经
【答案】A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眼球的结构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其中巩膜属于外膜,对眼的内部结构有保护作用;睫状体属于中膜,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属于内膜,接受物象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脉络膜属于中膜,具有遮光的作用。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外界物体反射的交线有折射作用。因此,鹰始终能看清猎物,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睫状体和晶状体。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7.(2021·聊城)下图为人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由看黑板转为看书时,结构4的曲度变大
B.当我们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人黑暗处时,2将变大
C.6的作用是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视觉
D.结构4和8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图中4是晶状体,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大,所以,当由看黑板转为看书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A说法正确。
B、图中,2是瞳孔,位于虹膜中央,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故当我们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人黑暗处时,瞳孔将变大,B说法正确。
C、图中6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为是视觉感受器,但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C说法错误。
D、图中4是晶状体,8是玻璃体,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对光线也有折射作用,故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此部分内容需要明确: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把物象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眼球的结中,晶状体和玻璃体都具有折射作用,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曲度变大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曲度变小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8.(2021七下·昌黎期末)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主要与______的病变有关 (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视神经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长期用眼不当,会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白内障则是因为晶体混浊导致视力障碍,可见,近视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主要与晶状体的病变有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近视眼的形成、晶状体的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若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9.(2022九下·揭阳月考)如果把人的眼睛比喻为相机,那么镜头和胶卷依次是(  )
A.玻璃体和视网膜 B.晶状体和虹膜
C.晶状体和巩膜 D.晶状体和视网膜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脉络膜上分布有血管和黑色素细胞,相当于照相机的暗室的壁;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的结构特点是重点,可结合眼球结构的示意图掌握,结合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则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10.(2021八上·弥勒期中)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近视需佩戴凹透镜。图甲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而图乙物像落在视网膜上,为正常眼睛的成像情况。图丙中为凹透镜矫正近视,图丁是凸透镜,凸透镜可矫正远视眼,即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故答案为:A。
【分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使得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看近处物体时则反之。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物体就会导致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而难以放松,使曲度变大的晶状体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这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形成原因。
11.(2021·济南)青少年不注意用眼卫生易患近视,如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分别是(  )
A.④① B.④② C.③① D.③②
【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不注意用眼卫生或者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会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形成了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可见图④、①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正常情况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而近视眼患者,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的物象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2.(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下列有关近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远处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B.近处的物体反射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C.晶状体曲度太大或眼球前后径太长,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D.瞳孔太小或晶状体曲度太大,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形成原因。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C
【分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折射作用使得来自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时,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就会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这就是近视形成原因。
13.(2021·营口)眼球成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晶状体、视神经 B.巩膜、视网膜
C.晶状体、视觉中枢 D.视网膜、视觉中枢
【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眼球成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4.(2021七下·揭东期末)眼和耳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它们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角膜和耳 B.视网膜和耳蜗
C.视神经和听神经 D.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因此,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15.(2021七下·澄海期末)2021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视力保护的是(  )
A. 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学习 B.清洁双手后做眼保健操
C.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 D.学习之余,向远处眺望
【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 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学习,这样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不利于保护视力,A符合题意。
B、清洁双手后做眼保健操,有利于保护视力,B不符合题意。
C、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可以保护眼球,有利于保护视力,C不符合题意。
D、学习之余,向远处眺望,可以使晶状体、睫状体等结构得到休息,有利于保护是视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预防近视,保护是视力,难度不大,熟记即可,保护视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16.(2021七下·芜湖期末)“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虹膜、视网膜、玻璃体 B.晶状体、视网膜、视觉中枢
C.晶状体、瞳孔、视觉中枢 D.玻璃体、角膜、视网膜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因此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最终产生视觉的结构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故答案为:B。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7.(2021·台山模拟)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最终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场所为(  )
A.视网膜上的细胞、耳蜗的感觉细胞
B.大脑的特定区域、耳蜗的感觉细胞
C.视网膜上的细胞、大脑的一定区域
D.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的一定区域
【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呈现倒立的像,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就形成了听觉。
可见,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最终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场所分别为大脑的视觉中枢、大脑的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18.(2022·广东模拟)青少年近视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还会对将来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预防近视的是(  )
A.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 B.在强光下看书
C.看书坐姿随意 D.边走路边看书
【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有助于预防近视;而“在强光下看书”、“看书坐姿随意”和“边走路边看书”都不利于眼睛的健康,可能导致近视。
故答案为:A。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19.(2021·绵阳)谚语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见,视觉和听觉对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十分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时间玩手机易造成近视,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小
B.随意用手揉眼睛,容易使细菌污染视网膜,造成角膜炎
C.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戳伤鼓膜,使听力下降甚至丧
D.失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迅速张开口,在咽鼓管张开的同时堵耳
【答案】C
【知识点】近视、远视;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A.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使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方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配带凹透镜纠正。因此长时间玩手机易造成近视,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A不符合题意。
B.如果用沾染了细菌或病毒的手揉眼睛,那么眼睛就会带入细菌或病毒,会引起眼部发炎。较常见的就是结膜炎和角膜炎,虽然结膜和角膜位置不相同,但会互相影响,患有结膜炎,那么也会有机会引起角膜炎,B不符合题意。
C.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戳伤鼓膜,使鼓膜不能产生振动,影响声波的传递,致使听力下降,C符合题意。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口或者闭嘴、堵耳,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防止震破鼓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20.(2021九上·揭东期末)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旅行,下列关于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
C.晕车与[4]和[5]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如图可知:1耳郭、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前庭、6耳蜗。
A、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6耳蜗,但是听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错误;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强烈的声波刺激会损伤2鼓膜,从而影响听觉的正常形成,B正确;
C、4半规管和5前庭具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如果半规管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则在坐车时容易因车辆的摇晃而引起晕车,C正确;
D、咽鼓管是连接咽部和鼓室的通道。鼻咽部感染,病菌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的结构如图所示,各部分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1.(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的形成经过的顺序是(  )
①外耳道②听小骨③大脑的一定区域
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⑤鼓膜⑥听觉神经
A.①→②→⑤→④→③→⑥
B.①→⑤→④→②→⑥→③
C.①→⑤→②→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骨耳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的形成经过的顺序是①外耳道→⑤鼓膜→②听小骨→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⑥听觉神经→③大脑的一定区域
故答案为:C
【分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骨耳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22.(2021·株洲)每年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心所有人的听力健康——检查、康复、交流”。某人检查时发现耳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可是听不到声音,其异常部位可能是(  )
A.鼓膜 B.小脑 C.耳蜗 D.大脑皮层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若某人的耳结构完好无损,但没有听觉,说明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
故答案为:D。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3.(2021七下·绥滨期末)我们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上坡还是下坡行驶,感受这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鼓膜和听小骨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闭眼坐车时,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4.(2021七下·长春期末)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打开,是为了保持耳朵中某一结构两侧大气压力的平衡,这个结构是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即保持了③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是声波传递的通道,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5.(2021七下·清远期末)下图是耳的结构,其中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位听神经,④鼓膜。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②耳蜗。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二、综合题
26.(2020七下·文水期末)下课铃响了,你匆匆地走出教室,回到家中。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下图为人眼和耳的结构示意图。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4]   等的折射,成像在[7]   上,并最终在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11]   振动,刺激了[9]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神经末梢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   形成的。
(4)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   ]   ,通常被称为“黑眼球”的部分是[   ]   。
(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近视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以佩戴装有   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答案】(1)晶状体;视网膜
(2)鼓膜;耳蜗
(3)大脑皮层
(4)⑤;巩膜;①;虹膜
(5)凹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图中的1虹膜,2瞳孔,3角膜,4晶状体,5巩膜,6脉络膜,7视网膜,8半规管,9耳蜗,10鼓室,11鼓膜,12咽鼓管。(1)饭菜反射的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7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7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铃声通过外耳道传到11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9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4)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5巩膜,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通常称为“黑眼球”的部分,实际上是1虹膜,它的中央有一个小孔叫做瞳孔。(5)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2、听觉形成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27.(2021·本溪)下图是近视眼矫正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眼睛里被称为“黑眼珠”的部分是指   ,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   。
(2)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物像落在   的   方。
(3)近视眼需配戴   加以矫正。
【答案】(1)虹膜;巩膜
(2)视网膜;前
(3)凹透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2)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即近视眼是由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的,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通过(2)分析可知,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8.(2021·龙东)观察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黑眼球”是指   。(填标号)
(2)能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并对光线起到折射作用的结构是   。(填标号)
(3)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   免受强光的伤害。(填标号)
(4)近视眼可以配戴   矫正。
(5)如果[5]   受损,可通过移植治疗。
【答案】(1)2
(2)4
(3)8
(4)凹透镜
(5)角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1)“黑眼球”是指2虹膜,虹膜含有色素细胞。
(2)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能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并对光线起到折射作用的结构是4晶状体。
(3)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8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4)近视形成原因:①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②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矫正:配戴凹透镜矫正。
(5)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换患者现有病变的角膜,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治疗方法。如果[5]角膜受损,可通过移植治疗。
【分析】图中:1睫状体,2虹膜,3瞳孔,4晶状体,5角膜,6巩膜,7脉络膜,8视网膜,9视神经,10玻璃体。
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9.(2021·西宁)识图说明题
下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注:“[ ]”填数字,“____”填文字。
(1)下列属于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
①胃;②眼;③小肠;④耳;⑤肾脏;⑥心脏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⑤⑥
(2)近距离观看燃放鞭炮的人,有的张着口,有的掩耳闭嘴,这样做可以保持[   ]   两侧气压的平衡。
(3)患咽炎时,其病菌容易沿着[   ]   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鼓膜的振动通过[   ]   可将声波传入内耳。
(5)下列属于内耳的结构是
①听小骨;②前庭;③鼓室;④耳郭;⑤鼓膜;⑥耳蜗;⑦听觉神经;⑧半规管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⑦ D.②⑥⑧
【答案】(1)B
(2)③;鼓膜
(3)⑦;咽鼓管
(4)④;听小骨
(5)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1)①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②眼是视觉主要器官,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数是依靠眼的视觉作用;③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④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⑤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⑥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属于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眼和耳。
故答案为:B。
(2)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③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⑦咽鼓管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3)咽通过⑦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患咽炎时,病菌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④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听神经。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