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同步课件:第三单元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两课时课件(共31+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同步课件:第三单元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两课时课件(共31+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22:17:49

内容文字预览

(共22张PPT)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 自定
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2.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3.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佳作展示
①解读文题,引出观点:先忧天下,才得幸福。
先忧天下而后幸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它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先忧天下,才得幸福。①
精彩旁批
文题三
②引用俗语,论证“忧天下”的重要性。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②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大众的利益是分不开的。如果国家衰败,生灵涂炭,那么个人利益又从何谈起呢?只有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个人才有幸福可言。因此,一个人应该有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的理想。
为了实现“中国梦”,振兴我们伟大、古老的祖国,让五千年文明发扬光大,我们年轻的一代应该树立起伟大而崇高的理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贡献自己的美好青春。实际上,绝大多数的青年也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青春赞歌。
③联系实际,从反正两面举例论证忧天下而幸福的观点。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也有极少数的青年人,胸无大志,整天只顾自己个人的利益。他们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有的人甚至为了个人私利走私贩私、盗窃行骗。我们应向这些人击一猛掌,使他们明白:只有抛弃个人主义,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民,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③
④强调先忧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凡华夏子孙怎可无爱国之心 是中华儿女安能无报国之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
⑤发出号召,号召广大青年先忧天下而幸福。
让我们牢记范仲淹的这一名言,为伟大祖国,为天下大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青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史上,绘出最美的图画。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⑤
名师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具体,说服力强。本文开头即引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引出本文的观点:先忧天下,才得幸福。接着从个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国家的兴旺发达之上的角度论证先忧天下对于个人幸福的重要性,然后联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事例,论证“先忧天下,才得幸福”的观点。
中考真题
阅读右边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书写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④不得抄袭或套作。⑤不少于600字。
【真题解说】
这是漫画形式的材料作文。首先,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漫画内容,抓住重点,理清关系。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就容易跑题。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其次,立意求准,力求新颖。在漫画寓意的基础之上,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也就是既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又要突破思维定势,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使文章新颖。
最后,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
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就容易编离文题使用的素材,要符合论证的观点,切合议论的主题;同时,素材切入的角度也要精准,贴合议论的对象;也要注意素材选用时要尽量新颖、简炼。
技法荟萃
“言之有据”这样做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首先应做到观点明确,即态度鲜明地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那么如何做到观点明确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论据要确凿。
确凿就是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切实可信,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这是论据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选取真实可靠的事例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论据只有真实可信,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二、论据要典型。
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增强说服力。
三、论据要有针对性。
一是论据和论点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选择有力的论据。论据要 能够证明论点,为论点服务。二是选用论据要看对象,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选用自己熟悉的 事例作论据,做到有的放矢。
四、论据要充分。
简单地说,就是论据要能证明论点的各个方面,使论点从各个角度推敲都能成立。事物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事理的阐述也有很多的角度,角度不同,展现给我们的观点就不同。议论文重在说理, 为了把道理说清楚,就需要把与此有关的各个方面都告诉读者,使读者有个完整的印象。
五、论据要精练。
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严密、生动,但同时也要简洁明快。这就需要在使用论据特别是事实论据时,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事例的叙述要详略得当,二是要有适当的分析。叙述事例时不要过长,只要介绍清楚事例或点明含义即可。
六、论据要新颖。
即要求所选材料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写作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新颖别致的论据。(共31张PPT)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 才能让人信服。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 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回顾学过的课文,试着分别摘出一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呢?
1.在使用材料时, 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为了阐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作者列举了王阳明院中静坐、面竹而思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明人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有充分的历史依据,而非作者的杜撰,因而能使人信服。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其次,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同学们也许都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但是
有些并不能与你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择它们来做材料,
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比如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有的同学拿来证明“求贤若渴的精神很重要”就很有说
服力,而有的同学拿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显
得有点牵强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
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
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如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以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佝偻丈人专心承蜩、总统与黄包车夫做各自工作的例子为事实论据,还引用了《礼记》、孔子、朱子的论述作为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议论类文章中的论据,需要平时多积累。平时要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多读书看报,勤动笔,多积累。比如,在自己的练笔本中开辟一个“素材库”专栏,把平时生活或阅读中发现的典型事例、统计数据、名言警句、精辟见解等,及时摘录下来,并按内容进行分类。

写作实践
提示:
1.确保素材准确。摘抄资料要注意其可靠性,不
要道听途说引用网络上的资料时要注意分辨真伪。
如有可能,还可以根据素材的线索查找出处,看看
原文是怎么说的。
2.分小组定期展开交流。同学之间分享各自积累
的素材,看看谁积累得多谁积累的素材比较新颖。
如果发现不准确的素材,也要帮助指出。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只有迎击风浪,驾驭风浪,才能获取成功的果实,登上希望的顶峰。(适用观点:挑战往往孕育着成功。)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欧文(适用观点:真理。)
文题一《素材库》
典型事件:
黄香九岁时,已经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来临之时,他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加凉快清爽,把苍蝇和蚊子扇走,让父母安心入睡;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将父母的床焐热,让父母睡得舒服。后来他的事迹传遍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适用主题:孝亲敬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
语 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
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
以《谈诚信》为题,写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第一步:读懂要求,审清题意。本题要求写议论文。“谈”,议论文的标志;“诚信”,即实事求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关于“诚信”,可写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文题二《谈诚实》
思路导航
第二步:材料典型,紧扣中心。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写作时选取怎样的材料证明观点, 要根据观点的需要,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另外,论据的叙述要有针对性,应紧扣中心论点, 不能泛泛而谈。
第三步:关注社会,新颖别致。作为论据的材料,除了能证明中心论点之外,还要力求新颖, 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关注社会生活中那些与诚信有关的事实和报道,这样的材料才能吸引读者。
第四步:结构严谨,语言凝练。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作时,我们要巧用这种模式,让自己的作品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另外,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约,写作时要仔细推敲语言,力求做到严密准确,无懈可击。
佳作展示
谈诚实
①由“要想成功,诚信不可少”这一论断引出话题,说明诚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品德,提出中心论点。
①“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成功而拼搏,就像去一个遥远的圣地, 道路崎岖而漫长。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需要各种法宝,如勤奋、谦虚、诚信等,其中诚信是必不可少的。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它能消除彼此的隔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诚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品德。
精彩旁批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小信诚则大信立。②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时,欲变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秦孝公实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集市南门,并承诺若有人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很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根木头。商鞅再次布告国人,并将奖励的金额提高到五十金。
②举商鞅立木取信的例子,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诚信。
有个胆大的人试着移动了这根木头,商鞅马上给了他五十金,以表诚信不欺。③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定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④诚信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并非人人都有。失掉诚信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③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使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更加紧密。
④承上启下,对前文讲诚信的行为进行总结,引出下文失掉诚信的事例。
⑤明代刘基的《诚意伯文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商人渡河时翻了船,趴在浮动着的干枯树枝上,大声哭叫。有个渔人划船去救他,还没到跟前,商人急着喊:“如果你能救我,我将酬谢你百金。”渔人救他上了岸,他却只给了十金。渔人说:“你原先答应给百金,现在只给十金,恐怕不行吧 ”
⑤引述刘基的《诚意伯文集》中记载的故事,从反面论证观点,具体翔实,有说服力和警醒作用。
商人发怒变脸说:“你一个打鱼的,一天能挣几个钱,突然得到十金,还不满足吗 ”渔人默不作声,没精打采地走了。过了些时日,这个商人渡河时又翻了船,又碰见了那个渔人,渔人认为这个人不守信用,就没有救他,于是商人被淹死了。
⑥商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下场,是因为他不懂得诚信是不能和利益一样放在天平上去称的,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有裂痕,就难以复原,只有以诚待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⑥分析论据,说明诚信的重要性。
⑦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财富和地位,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诚信则是一个人极为重要的品性之一。让我们都以诚待人,发扬诚信这一美好的品德吧!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 我们的国家才会成为一个诚信的国家。”
⑦结尾
总结全文,提出希望,呼应开头。
名师点评
选材: 用商鞅立木取信的例子和刘基的《诚意伯文集》中记载的故事作为论据证明观点,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立意: 诚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品德。
结构: 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语言: 语言准确简明,叙述简约,议论有力。
素材积累
优美语段
1.诚信如莲,出淤泥而不染;诚信如兰,处幽谷而独芳;诚信如泉,涤恶浊而清澈;诚信如金,埋泥沙而光亮。有了诚信,这世界才有了真正的高尚;有了诚信,人类才有了万物之灵的品格。哪怕路上遍是荆棘,哪怕海上风吹浪打,哪怕雾中迷失方向,有了诚信这根牢牢抓住脚下大地的绳索,就终会有柳暗花明之日、春风暖面之时。
2.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显得尤其重要。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诚信像一块试金石,又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的灵魂。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桥,那诚信便是坚固的桥墩;如果说人生的成功是一座塔,那诚信便是塔下牢固的基石;如果说金钱、权力、才学……都是人生的财富,那诚信便是那颗最亮最耀眼的钻石。诚信的价值不在于伸手可取的金钱,也不在于举步可登的名位,它是一种永久的财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我是导游,我要找到所有客人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后,一个不到十秒的短视频刷爆旅游从业者的朋友圈:九寨天堂门口,在一片慌乱中,十几个导游举着各自的旗帜大声呼号, 召集客人。其中一人是乐山市乐山乐水旅行社的余文超。当晚,他正带领着一个 53人的旅行团在九寨沟观看“千古情”藏族晚会。
经典素材
当灾难突然发生时,现场一片混乱,断电,没有手机信号。有着10 年从业经验的余文超在第一时间镇定下来,他记得大部分游客的名字,于是站在演出现场的门口, 高举着导游旗,对着撤离出来的人群,扯开嗓子不断喊着游客的名字。20分钟左右,他成功找回了团队的全部游客,并将他们带到空旷地带避险。
素材解读: 地震无情,但地震中的人们却用自己的爱与责任演绎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余文超在一片慌乱中,首先想到的是游客的安全,他凭着一份信念、一份执着,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团队的所有游客,并将他们带到安全地带。让我们为他点赞!
——适用话题:责任、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