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章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章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9 14:32:0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章末检测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七下·新蔡期末)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2020六下·肇源期末)产生酸雨的气体主要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气
3.(2020·成都)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该关注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节能减排 B.垃圾分类 C.焚烧秸秆 D.植树造林
4.(2020·陕西)垃圾分类,让绿色成为习惯。喝完饮料的塑料瓶应投放在下列哪个垃圾箱中(  )
A. B.
C. D.
5.(2020·南通)垃圾分类有利于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成为生活新时尚。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瓜皮果壳 B.剩饭剩菜 C.矿泉水瓶 D.过期药品
6.(2020七上·恩平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之一是(  )
A.乱砍乱伐 B.随意排放 C.乱捕滥杀 D.植树造林
7.(2020七上·泰兴期末)保护环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是(  )
A.每个公民的义务 B.环保工作者的事
C.政府部门的事 D.科学家们的事
8.(2019九上·高阳期末)酸雨对生物有极大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
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D.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9.(2019·巴中)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塑料垃圾
10.(2019·广州)人类只在部分地区使用农药DDT,但曾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检测出DDT成分。此现象说明(  )
A.DDT挥发性极强
B.考察队把DDT带到了南极
C.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D.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11.(2019八上·德州开学考)“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垃圾减量分类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把常见垃圾分类放进相应的垃圾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过期药品——“厨余垃圾”桶
B.废旧报纸——“可回收物”桶
C.果皮、废弃菜叶——“其他垃圾”桶
D.废旧电池—— “其他垃圾”桶
12.(2019七下·马山期末)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引发(  )
A.土地沙漠化 B.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C.洪灾 D.以上三项都有可能
13.(2018·菏泽)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 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14.最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地质灾害,导致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  )
①植被的破坏 ②森林的锐减 ③过度的开垦 ④物种的灭绝 ⑤人口的膨胀.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5.农药的危害主要有(  )
①危害人类健康 ②若使用不当,会威胁生物多样性 ③农药污染 ④杀死害虫.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6.(2017七下·河南期末)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的研究.研究结果如图表所示.:
pH 值 5.8 4.0 3.0 2.0
桃树叶绿素含量(mg/g) 2.20 2.19 2.13 1.83
腊梅叶绿素含量(mg/g) 3.65 3.58 3.44 2.95
木樨叶绿素含量(mg/g) 1.07 1.07 1.05 0.96
(1)正常雨水的pH 不小于5.6,pH 小于5.6的雨水则是酸雨,在该实验中,pH 5.8的一组主要起   作用.
(2)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pH 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
(3)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7.(2020七上·高州月考)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的“放生热”便是最好的体现.
资料一:2014年10月12日,上百名长沙市民掏钱买鱼、龟,来到湘江边放生,当天至少放生了三货车共上万条鱼.
资料二:放生的龟当中大多是草龟,属半水栖动物.因此,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山溪,而不是湘江.
资料三: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小彭带着从菜市场买来的黑眉锦蛇,将它们从长沙带到郴州的莽山进行放生,这里植被茂盛,地域相对辽阔,人烟稀少,还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黑眉锦蛇、乌梢蛇在当地均有分布.
(1)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会破坏   ,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   关系.
(3)资料二、三体现了怎样的生物学规律________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B.环境必须适应生物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4)根据资料三可知,关于放生蛇类,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写一点即可).
18.(2017七下·建昌期末)2017年3月19日,葫芦岛市600辆共享单车投放使用.它方便快捷,多元化的出行方式缓解了交通压力,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据统计,我国的共享单车投放使用量达1800万辆,但是它的使用也造成了环境负效应的问题,一个是自行车的高损坏率,近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的图片和视频,另一个是智能锁的电池与代工厂的环境问题,单车智能锁里的锂锰电池为不能充电的一次性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锰离子溶出现象,污染环境.
(1)资料中,共享单车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负效应,体现在:   
(2)下列属于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有   (多选)
A.垃圾围城 B.河湖爆发水化 C.雾霾 D.三北防护林 E.建立自然保护区
(3)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电脑始终开机 B.赠送电子贺卡
C.自带购物袋 D.乘坐公共汽车
(4)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更好的使用共享单车,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
19.根据下列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大约用了    年.到19世纪中期,人口增长一倍又用了    年.
(2)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变化?   .你能推测其中的原因是    .
(3)假设有4万对24岁的新婚夫妇,不考虑死亡问题且每代中的男女比例相等.如果每对夫妇及其子孙都生两个孩子,那么,他们都是25岁生育与都是30岁生育相比,150年后,人口会多增加    代,人口总数会多增加    万;如果每对夫妇及其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那么,他们都生两个与都生一个相比,50年后,人口总数会多增加    万.从上述推算可以依次看出,   、   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
20.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示精神,参与生态文明计划,某科学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   降低.
(3)2016年初,雾霾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雾霾”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实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本地实际,列举在改善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   (答出2点即可).
(4)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小红同学因雾霾天气吸入较多的PM2.5(微尘颗粒),引发支气管炎,在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2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A B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图   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   。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答出两项)。
22.(2020七下·北京期末)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5月1日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1)本文讨论的话题是   。
(2)你认为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的优点是     。
(3)电子产品的加速升级,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当这些电池的寿命达到设计年限时,便加入到报废的行列。手机废旧电池应放入哪类垃圾桶(  )
A.可回收垃圾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4)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  )
A.减少垃圾产生量 B.提高资源化利用
C.降低对生物的危害 D.垃圾对土壤无害
(5)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   、    。(写出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C正确。
【分析】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2.【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故答案为:C。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3.【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和处理,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C、焚烧秸秆,污染了大气,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改善空气质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4.【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可回收垃圾是指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所以喝完饮料的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在A垃圾箱中。
故答案为:A。
【分析】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可分为四类。分别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图中A中放置可回收垃圾,B中放置有害垃圾,C中放置厨余垃圾,D中放置其他垃圾。
5.【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果皮、菜叶属于厨余垃圾,不可回收,A不符合题意;
B、剩饭菜容易霉变,人吃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不可以回收,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和能源,C符合题意;
D、过期药品随意乱扔,会严重的污染环境,都属于有害垃圾,不可以回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可回收垃圾是指能够回收再利用,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不可回收垃圾属于不能再利用,但可以集中处理。
6.【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之一是植树造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有益于子孙后代,“先人留下浓荫树, 后辈儿孙好乘凉。" 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造林。如果面积很小,将来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植树。
2、植树造林的好处:保持水土、抵挡风沙、经济建设、清除空气污染、自动的调温器、天然除尘器 、氧气制造厂、细菌的消毒站(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天然的消音器(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等。
7.【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保护环境,善待家园,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个家园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有生命的物质,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这些生物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类植物是氧气的加工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不复存在。野生动物依赖于植物,也可以保护植物。以鸟类为例,90%的鸟类以昆虫为食,许多益鸟是庄稼,树木的卫士,是害虫的天敌.100条树虫十几天便可以吃光一棵大松树的树叶,而一对大山雀一天可以吃400多条虫子。如果没有这些益鸟,害虫就会泛滥成灾。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依赖的“生物圈“、“朋友圈“,谁也离不开谁。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为生态平衡的缘故。地球给我们人类乃至所有生命的形式,提供了一个生命支持系统——空气、水、适当的光和热、以及能源等等。事实上,这种原始的生态平衡从全球范围来看是极其难得的,我们今天或许只能在人类未曾涉足的地方才得以看到。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机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所以,请大家保护环境,善待家园,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8.【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还可以腐蚀建筑物及其他物品。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并对污染物并回收和利用,D正确。
【分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9.【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10.【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可通过食物链传递,DDT在生物圈中流动,证明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指的是环境中含有无法排除的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等)在生物体内沉积的现象。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相联系,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圈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也就是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物质是循环的。
11.【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A.过期药品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人或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因此应该放入“有害垃圾”桶,而不是“厨余垃圾”桶,A不符合题意;
B.废旧报纸可以回收再利用,因此应该放入“可回收物”桶内,B符合题意;
C.果皮、废弃菜叶属于厨余垃圾,因此应该放入“厨余垃圾”桶,不能列入其他垃圾,C不符合题意;
D.废旧电池含有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容易对周围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应该专门回收,或者放入“有害垃圾”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垃圾分类如下:
1、可回收: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3、有毒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4、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12.【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加,地球变暖,可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诱发洪灾;有些地方炎热得无法居住,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全球 气候变暖 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变暖的危害从自然灾害到生物链断裂,涉及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
1、全球气候变暖首先是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一些冰川的融化,这些冰川是地球目前淡水的主要来源。2、冰川的融化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自然界某些动物的生存空间缩小,加速了它们的灭绝,从而会导致食物链的逐步断裂。
3、随着气温的升高,容易产生新的疾病和导致疾病的传播,从而危害我们的健康。
4、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13.【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的士”燃烧汽油,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所以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会加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重温室效应,错误;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减少资源的浪费,正确。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所以②④⑤⑥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2、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14.【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②森林锐减,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致使森林生态系统衰退;③过度开垦,使土地严重退化,人均森林面积逐年下降,土壤蓄水能力减弱,导致风沙加大,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开采和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环境严重恶化;④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⑤人口的会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不断增加的人口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故选:D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①植被的破坏 ②森林的锐减
③过度的开垦 ④物种的灭绝 ⑤人口的膨胀。
15.【答案】A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过量使用农药,会造成农药污染河流、土壤等,在杀死农业害虫的同时,也杀死许多益虫,会威胁生物多样性;另外瓜果蔬菜上残留过多的农药,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故选:A.
【分析】农药使用要合理,否则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16.【答案】(1)对照
(2)腊梅
(3)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解:(1)正常雨水的pH 不小于5.6,pH 小于5.6的雨水则是酸雨,在该实验中,pH 5.8的一组主要起 对照作用.(2)分析图示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 =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 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故答案为:(1)对照;(2)腊梅;(3)C
【分析】分析坐标图和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酸雨的不同pH值,植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由图示数据可知: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酸雨pH =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 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据此答题.
17.【答案】(1)生态平衡;自动调节
(2)竞争
(3)A
(4)注意将它们放生到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中去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间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会破坏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竞争关系。(3)资料二中指出,草龟属半水栖动物,因此,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山溪,在湘江放生不利于草龟的生存;资料三中的志愿者小彭带着从菜市场买来的黑眉锦蛇,将它们从长沙带到郴州的莽山进行放生,这里植被茂盛,地域相对辽阔,人烟稀少,还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黑眉锦蛇、乌梢蛇在当地均有分布,适宜黑眉锦蛇的生存,说明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故答案为:A。(4)根据资料三可知,关于放生蛇类,我们应该注意: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2)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3)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18.【答案】(1)一个是自行车的高损坏率,近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的图片和视频,另一个是智能锁的电池与代工厂的环境问题,单车智能锁里的锂锰电池为不能充电的一次性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锰离子溶出现象,污染环境
(2)A、B、C
(3)A
(4)共享单车需要政府依法规范和管理,建议使用单车积分系统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1)通过阅读资料可见:共享单车的使用也造成了环境负效应的问题,一个是自行车的高损坏率,近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的图片和视频,另一个是智能锁的电池与代工厂的环境问题,单车智能锁里的锂锰电池为不能充电的一次性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锰离子溶出现象,污染环境.(2)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选项A、B、C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DE属于保护环境的活动.(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选项A 电脑始终开机浪费电,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BCD均符合低碳生活理念.(4)目前,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出台了信用惩戒条款,提醒使用者停放在规范区域内.单车内有一套积分系统,一旦停放不符合规范,下一位使用者可以举报,扣除这名违停者一定的信用分.当用户过低时,会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使用权利.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部门的监管意见正加速出台.共享单车需要政府依法规范和管理.
故答案为:(1)一个是自行车的高损坏率,近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的图片和视频,另一个是智能锁的电池与代工厂的环境问题,单车智能锁里的锂锰电池为不能充电的一次性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锰离子溶出现象,污染环境.(2)A、B、C;(3)A;(4)共享单车需要政府依法规范和管理,建议使用单车积分系统
【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摩拜、OFO为首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由于其方便快捷,符合低碳出行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自2017年1月始,共享单车陆续入济,为市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破解单车、据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
19.【答案】(1)1600﹣1700;85
(2)明显加快;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3)1;8;8;晚育;少生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1)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数据可知,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600﹣1700年.到19世纪中期,人口增长一倍又用了85年.
(2)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3)一对25岁生育的夫妇及其子孙均生两个孩子,150年后,人口增加6代;而一对30岁生育的夫妇及其子孙均生两个孩子,150年后,人口增加5代.因此他们都是25岁生育与都是30岁生育相比,150年后,人口会多增加1代;一对夫妇1代多2人×4万=8万.
如果每对夫妇及其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50年后,那么多两代人,如果都生2个,4万对将多生16万人;如果都生1个,4万对将多生8万人;因此他们都生两个与都生一个相比,50年后,人口总数会多增加8万.从上述推算可以依次看出,晚育、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
故答案为:(1)1600﹣1700;85;
(2)明显加快;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3)1;8;8;晚育;少生.
【分析】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上升.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长仍很迅速,其原因是人口基数大.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0.【答案】(1)腊梅
(2)自动调节
(3)关闭重污染企业;严禁焚烧植物秸秆
(4)白细胞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分析图示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3)雾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直接有关,改善雾霾天气状况的关键是改善空气质量,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关闭重污染企业;严禁焚烧植物秸秆;创建全国生态城市;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出行等。
(4)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小红同学因雾霾天气吸入较多的PM2.5(微尘颗粒)引发支气管炎,在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白细胞。
【分析】分析坐标图和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酸雨的不同pH值,植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由图示数据可知: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酸雨pH= 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21.【答案】(1)B;因为B耳小、短,热量不易散失
(2)生存环境
(3)减少甚至灭绝
(4)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开发绿色能源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1)北极狐生活在寒冷的地方,因此,皮毛较厚,耳朵与鼻子较短小,身上的脂肪层较厚,利于避寒。而生活在沙漠的沙漠狐,皮毛较为稀疏,耳朵宽大,鼻子向前突出,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它的散热。对照图示,可以发现B为北极狐。(2)生物的结构决定功能,能够与生存的环境相适应。(3)地球变暖,北极狐身体的结构将无法应适温暖的环境从而导致减少或灭绝。(4)本题为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措施。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活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长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2.【答案】(1)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2)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
(3)C
(4)D
(5)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纸杯、餐具;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话题是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2)参与垃圾堆肥的各种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和资源化利用。(3)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手机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应放入有害垃圾垃圾桶。(4)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5)我们每一个公民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实现“无废城市”。
【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章末检测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七下·新蔡期末)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C正确。
【分析】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2.(2020六下·肇源期末)产生酸雨的气体主要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气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故答案为:C。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3.(2020·成都)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该关注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节能减排 B.垃圾分类 C.焚烧秸秆 D.植树造林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和处理,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C、焚烧秸秆,污染了大气,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改善空气质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4.(2020·陕西)垃圾分类,让绿色成为习惯。喝完饮料的塑料瓶应投放在下列哪个垃圾箱中(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可回收垃圾是指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所以喝完饮料的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在A垃圾箱中。
故答案为:A。
【分析】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可分为四类。分别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图中A中放置可回收垃圾,B中放置有害垃圾,C中放置厨余垃圾,D中放置其他垃圾。
5.(2020·南通)垃圾分类有利于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成为生活新时尚。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瓜皮果壳 B.剩饭剩菜 C.矿泉水瓶 D.过期药品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果皮、菜叶属于厨余垃圾,不可回收,A不符合题意;
B、剩饭菜容易霉变,人吃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不可以回收,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和能源,C符合题意;
D、过期药品随意乱扔,会严重的污染环境,都属于有害垃圾,不可以回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可回收垃圾是指能够回收再利用,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不可回收垃圾属于不能再利用,但可以集中处理。
6.(2020七上·恩平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之一是(  )
A.乱砍乱伐 B.随意排放 C.乱捕滥杀 D.植树造林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之一是植树造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有益于子孙后代,“先人留下浓荫树, 后辈儿孙好乘凉。" 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造林。如果面积很小,将来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植树。
2、植树造林的好处:保持水土、抵挡风沙、经济建设、清除空气污染、自动的调温器、天然除尘器 、氧气制造厂、细菌的消毒站(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天然的消音器(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等。
7.(2020七上·泰兴期末)保护环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是(  )
A.每个公民的义务 B.环保工作者的事
C.政府部门的事 D.科学家们的事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保护环境,善待家园,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个家园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有生命的物质,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这些生物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类植物是氧气的加工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不复存在。野生动物依赖于植物,也可以保护植物。以鸟类为例,90%的鸟类以昆虫为食,许多益鸟是庄稼,树木的卫士,是害虫的天敌.100条树虫十几天便可以吃光一棵大松树的树叶,而一对大山雀一天可以吃400多条虫子。如果没有这些益鸟,害虫就会泛滥成灾。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依赖的“生物圈“、“朋友圈“,谁也离不开谁。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为生态平衡的缘故。地球给我们人类乃至所有生命的形式,提供了一个生命支持系统——空气、水、适当的光和热、以及能源等等。事实上,这种原始的生态平衡从全球范围来看是极其难得的,我们今天或许只能在人类未曾涉足的地方才得以看到。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机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所以,请大家保护环境,善待家园,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8.(2019九上·高阳期末)酸雨对生物有极大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
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D.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还可以腐蚀建筑物及其他物品。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并对污染物并回收和利用,D正确。
【分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9.(2019·巴中)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塑料垃圾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10.(2019·广州)人类只在部分地区使用农药DDT,但曾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检测出DDT成分。此现象说明(  )
A.DDT挥发性极强
B.考察队把DDT带到了南极
C.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D.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可通过食物链传递,DDT在生物圈中流动,证明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指的是环境中含有无法排除的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等)在生物体内沉积的现象。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相联系,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圈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也就是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物质是循环的。
11.(2019八上·德州开学考)“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垃圾减量分类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把常见垃圾分类放进相应的垃圾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过期药品——“厨余垃圾”桶
B.废旧报纸——“可回收物”桶
C.果皮、废弃菜叶——“其他垃圾”桶
D.废旧电池—— “其他垃圾”桶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A.过期药品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人或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因此应该放入“有害垃圾”桶,而不是“厨余垃圾”桶,A不符合题意;
B.废旧报纸可以回收再利用,因此应该放入“可回收物”桶内,B符合题意;
C.果皮、废弃菜叶属于厨余垃圾,因此应该放入“厨余垃圾”桶,不能列入其他垃圾,C不符合题意;
D.废旧电池含有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容易对周围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应该专门回收,或者放入“有害垃圾”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垃圾分类如下:
1、可回收: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3、有毒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4、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12.(2019七下·马山期末)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引发(  )
A.土地沙漠化 B.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C.洪灾 D.以上三项都有可能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加,地球变暖,可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诱发洪灾;有些地方炎热得无法居住,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全球 气候变暖 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变暖的危害从自然灾害到生物链断裂,涉及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
1、全球气候变暖首先是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一些冰川的融化,这些冰川是地球目前淡水的主要来源。2、冰川的融化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自然界某些动物的生存空间缩小,加速了它们的灭绝,从而会导致食物链的逐步断裂。
3、随着气温的升高,容易产生新的疾病和导致疾病的传播,从而危害我们的健康。
4、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13.(2018·菏泽)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 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的士”燃烧汽油,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所以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会加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重温室效应,错误;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减少资源的浪费,正确。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环境保护,正确。
所以②④⑤⑥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采取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如,(1)步行、骑自行车或做公共交通工具(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3)节约粮食和水资源。
2、环保的有效措施:(1)节约资源,合理开发,重视再生(2)探寻清洁能源(3)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14.最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地质灾害,导致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  )
①植被的破坏 ②森林的锐减 ③过度的开垦 ④物种的灭绝 ⑤人口的膨胀.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②森林锐减,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致使森林生态系统衰退;③过度开垦,使土地严重退化,人均森林面积逐年下降,土壤蓄水能力减弱,导致风沙加大,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开采和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环境严重恶化;④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⑤人口的会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不断增加的人口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故选:D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①植被的破坏 ②森林的锐减
③过度的开垦 ④物种的灭绝 ⑤人口的膨胀。
15.农药的危害主要有(  )
①危害人类健康 ②若使用不当,会威胁生物多样性 ③农药污染 ④杀死害虫.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过量使用农药,会造成农药污染河流、土壤等,在杀死农业害虫的同时,也杀死许多益虫,会威胁生物多样性;另外瓜果蔬菜上残留过多的农药,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故选:A.
【分析】农药使用要合理,否则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6.(2017七下·河南期末)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的研究.研究结果如图表所示.:
pH 值 5.8 4.0 3.0 2.0
桃树叶绿素含量(mg/g) 2.20 2.19 2.13 1.83
腊梅叶绿素含量(mg/g) 3.65 3.58 3.44 2.95
木樨叶绿素含量(mg/g) 1.07 1.07 1.05 0.96
(1)正常雨水的pH 不小于5.6,pH 小于5.6的雨水则是酸雨,在该实验中,pH 5.8的一组主要起   作用.
(2)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pH 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
(3)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答案】(1)对照
(2)腊梅
(3)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解:(1)正常雨水的pH 不小于5.6,pH 小于5.6的雨水则是酸雨,在该实验中,pH 5.8的一组主要起 对照作用.(2)分析图示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 =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 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故答案为:(1)对照;(2)腊梅;(3)C
【分析】分析坐标图和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酸雨的不同pH值,植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由图示数据可知: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酸雨pH =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 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据此答题.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7.(2020七上·高州月考)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的“放生热”便是最好的体现.
资料一:2014年10月12日,上百名长沙市民掏钱买鱼、龟,来到湘江边放生,当天至少放生了三货车共上万条鱼.
资料二:放生的龟当中大多是草龟,属半水栖动物.因此,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山溪,而不是湘江.
资料三: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小彭带着从菜市场买来的黑眉锦蛇,将它们从长沙带到郴州的莽山进行放生,这里植被茂盛,地域相对辽阔,人烟稀少,还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黑眉锦蛇、乌梢蛇在当地均有分布.
(1)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会破坏   ,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   关系.
(3)资料二、三体现了怎样的生物学规律________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B.环境必须适应生物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4)根据资料三可知,关于放生蛇类,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写一点即可).
【答案】(1)生态平衡;自动调节
(2)竞争
(3)A
(4)注意将它们放生到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中去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间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会破坏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竞争关系。(3)资料二中指出,草龟属半水栖动物,因此,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山溪,在湘江放生不利于草龟的生存;资料三中的志愿者小彭带着从菜市场买来的黑眉锦蛇,将它们从长沙带到郴州的莽山进行放生,这里植被茂盛,地域相对辽阔,人烟稀少,还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黑眉锦蛇、乌梢蛇在当地均有分布,适宜黑眉锦蛇的生存,说明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故答案为:A。(4)根据资料三可知,关于放生蛇类,我们应该注意: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2)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3)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18.(2017七下·建昌期末)2017年3月19日,葫芦岛市600辆共享单车投放使用.它方便快捷,多元化的出行方式缓解了交通压力,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据统计,我国的共享单车投放使用量达1800万辆,但是它的使用也造成了环境负效应的问题,一个是自行车的高损坏率,近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的图片和视频,另一个是智能锁的电池与代工厂的环境问题,单车智能锁里的锂锰电池为不能充电的一次性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锰离子溶出现象,污染环境.
(1)资料中,共享单车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负效应,体现在:   
(2)下列属于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有   (多选)
A.垃圾围城 B.河湖爆发水化 C.雾霾 D.三北防护林 E.建立自然保护区
(3)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电脑始终开机 B.赠送电子贺卡
C.自带购物袋 D.乘坐公共汽车
(4)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更好的使用共享单车,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
【答案】(1)一个是自行车的高损坏率,近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的图片和视频,另一个是智能锁的电池与代工厂的环境问题,单车智能锁里的锂锰电池为不能充电的一次性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锰离子溶出现象,污染环境
(2)A、B、C
(3)A
(4)共享单车需要政府依法规范和管理,建议使用单车积分系统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解:(1)通过阅读资料可见:共享单车的使用也造成了环境负效应的问题,一个是自行车的高损坏率,近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的图片和视频,另一个是智能锁的电池与代工厂的环境问题,单车智能锁里的锂锰电池为不能充电的一次性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锰离子溶出现象,污染环境.(2)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选项A、B、C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DE属于保护环境的活动.(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选项A 电脑始终开机浪费电,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BCD均符合低碳生活理念.(4)目前,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出台了信用惩戒条款,提醒使用者停放在规范区域内.单车内有一套积分系统,一旦停放不符合规范,下一位使用者可以举报,扣除这名违停者一定的信用分.当用户过低时,会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使用权利.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部门的监管意见正加速出台.共享单车需要政府依法规范和管理.
故答案为:(1)一个是自行车的高损坏率,近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共享单车堆积如山的图片和视频,另一个是智能锁的电池与代工厂的环境问题,单车智能锁里的锂锰电池为不能充电的一次性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锰离子溶出现象,污染环境.(2)A、B、C;(3)A;(4)共享单车需要政府依法规范和管理,建议使用单车积分系统
【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摩拜、OFO为首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由于其方便快捷,符合低碳出行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自2017年1月始,共享单车陆续入济,为市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破解单车、据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
19.根据下列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大约用了    年.到19世纪中期,人口增长一倍又用了    年.
(2)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变化?   .你能推测其中的原因是    .
(3)假设有4万对24岁的新婚夫妇,不考虑死亡问题且每代中的男女比例相等.如果每对夫妇及其子孙都生两个孩子,那么,他们都是25岁生育与都是30岁生育相比,150年后,人口会多增加    代,人口总数会多增加    万;如果每对夫妇及其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那么,他们都生两个与都生一个相比,50年后,人口总数会多增加    万.从上述推算可以依次看出,   、   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
【答案】(1)1600﹣1700;85
(2)明显加快;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3)1;8;8;晚育;少生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1)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数据可知,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600﹣1700年.到19世纪中期,人口增长一倍又用了85年.
(2)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3)一对25岁生育的夫妇及其子孙均生两个孩子,150年后,人口增加6代;而一对30岁生育的夫妇及其子孙均生两个孩子,150年后,人口增加5代.因此他们都是25岁生育与都是30岁生育相比,150年后,人口会多增加1代;一对夫妇1代多2人×4万=8万.
如果每对夫妇及其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50年后,那么多两代人,如果都生2个,4万对将多生16万人;如果都生1个,4万对将多生8万人;因此他们都生两个与都生一个相比,50年后,人口总数会多增加8万.从上述推算可以依次看出,晚育、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
故答案为:(1)1600﹣1700;85;
(2)明显加快;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3)1;8;8;晚育;少生.
【分析】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上升.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长仍很迅速,其原因是人口基数大.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0.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示精神,参与生态文明计划,某科学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   降低.
(3)2016年初,雾霾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雾霾”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实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本地实际,列举在改善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   (答出2点即可).
(4)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小红同学因雾霾天气吸入较多的PM2.5(微尘颗粒),引发支气管炎,在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答案】(1)腊梅
(2)自动调节
(3)关闭重污染企业;严禁焚烧植物秸秆
(4)白细胞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分析图示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3)雾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直接有关,改善雾霾天气状况的关键是改善空气质量,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关闭重污染企业;严禁焚烧植物秸秆;创建全国生态城市;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出行等。
(4)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小红同学因雾霾天气吸入较多的PM2.5(微尘颗粒)引发支气管炎,在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白细胞。
【分析】分析坐标图和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酸雨的不同pH值,植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由图示数据可知: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酸雨pH= 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2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A B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图   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   。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答出两项)。
【答案】(1)B;因为B耳小、短,热量不易散失
(2)生存环境
(3)减少甚至灭绝
(4)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开发绿色能源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1)北极狐生活在寒冷的地方,因此,皮毛较厚,耳朵与鼻子较短小,身上的脂肪层较厚,利于避寒。而生活在沙漠的沙漠狐,皮毛较为稀疏,耳朵宽大,鼻子向前突出,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它的散热。对照图示,可以发现B为北极狐。(2)生物的结构决定功能,能够与生存的环境相适应。(3)地球变暖,北极狐身体的结构将无法应适温暖的环境从而导致减少或灭绝。(4)本题为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措施。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活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长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2.(2020七下·北京期末)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5月1日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1)本文讨论的话题是   。
(2)你认为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的优点是     。
(3)电子产品的加速升级,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当这些电池的寿命达到设计年限时,便加入到报废的行列。手机废旧电池应放入哪类垃圾桶(  )
A.可回收垃圾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4)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  )
A.减少垃圾产生量 B.提高资源化利用
C.降低对生物的危害 D.垃圾对土壤无害
(5)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   、    。(写出两点)
【答案】(1)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2)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
(3)C
(4)D
(5)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纸杯、餐具;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话题是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2)参与垃圾堆肥的各种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和资源化利用。(3)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手机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应放入有害垃圾垃圾桶。(4)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5)我们每一个公民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实现“无废城市”。
【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