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2022学年初生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1-2022学年初生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11 17:21:09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初生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乾安期末)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关于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
B.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的同时捂耳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
D.不要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否则会造成听觉障碍
【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不符合题意;
B、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会损伤耳道,C符合题意;
D、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会对鼓膜造成损伤,使人听力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2.(2021七下·伊通期末)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眼的是(  )
A.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
B.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
C.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D.看书写字一个小时左右应远眺休息
【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A不符合题意。
B.发现视力下降后,还不一定就是形成了近视,可能是假性近视,应该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的发生,不要立即佩戴近视镜,B符合题意。
C.看书时书与眼的距离越近,晶状体的曲度越大,眼睛越容易疲劳,时间长了会形成近视。因此要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C不符合题意。
D.看书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3.(2021七下·靖宇期末)下列是听觉形成的途径,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
A.声波→鼓膜→鼓室→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觉神经→耳蜗→听小骨→大脑听觉中枢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正确的顺序依次是: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4.(2021七下·绥滨期末)我们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上坡还是下坡行驶,感受这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鼓膜和听小骨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闭眼坐车时,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2021七下·绥滨期末)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  )
A.外耳道进入中耳 B.咽鼓管进入中耳
C.半规管进入中耳 D.耳蜗进入中耳
【答案】B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咽、喉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如果这些部位发生炎症,病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人体会患中耳炎,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6.(2021七下·乾安期末)植物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虽然有心跳、呼吸,但其他活动的能力消失,因此,他脑中没有损伤的部位最可能是脑干,C符合题意;
D、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植物人的脊髓已经受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7.(2021七下·长春期末)杂技演员走钢丝、体操运动员走平衡木时,起协调作用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符合题意。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C不符合题意。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8.(2021七下·木兰期末)下列反射活动,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谈梅止渴 望梅止渴 闻梅止渴 老马识途
B.谈虎色变 画饼充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吃梅分泌唾液 北雁南飞 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 寒冷使人打哆嗦
D.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 聋哑儿童用手语“演唱”歌曲,观众感动流泪
【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谈梅止渴、望梅止渴、闻梅止渴都需要人的经验积累,属于条件反射;老马识途,属于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谈虎色变、画饼充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是需要经验积累才能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吃梅分泌唾液、北雁南飞、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寒冷使人打哆嗦,都是生物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符合题意。
D.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聋哑儿童用手语“演唱”歌曲,观众感动流泪,小明、聋哑儿童、观众的反射,是经验积累形成的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反射类型 形成时间 反射弧特点 刺激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简单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事物本身 固定、不会消失 适应不变的环境 吃酸梅分泌唾液
复杂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多变的环境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9.(2021七下·雅安期末)人的手偶然碰到火,会立即缩回,但有时为了某种需要,却能主动伸向灼热的物体。其生物学基础是(  )
A.大脑皮层暂时抑制了痛觉中枢的兴奋
B.缩手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可随意控制
C.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而脊髓里没有痛觉中枢
D.缩手反射的中枢虽不在大脑皮层,但却受大脑的调控
【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人的手偶然碰到了火就会立刻缩回,但有时因某种需要,不但不缩手,还能主动地将手伸向灼热的物体,原因是缩手反射的中枢受大脑的控制,大脑皮层并没有抑制了痛觉中枢的兴奋,A不符合题意。
B.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参与即可完成,B不符合题意。
C.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但有时为了某种需要,却能主动伸向灼热的物体”的原因是:缩手反射的中枢受大脑的控制,C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缩手反射的中枢虽不在大脑皮层,但缩手反射的中枢受大脑的控制,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10.(2021七下·揭东期末)如图是关于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未经过训练的狗进食时,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
B.如图乙,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也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C.如图丁,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且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D.如图丁,条件反射建立后,一般比较固定,难以消退
【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给未经过训练的狗进食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铃声能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是复杂的条件反射,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B不符合题意。
C.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才能形成,C符合题意。
D.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
11.(2022七下·高港月考)孔雀开屏、筑巢等生殖行为很复杂,对此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
A.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C.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D.运动系统和生殖系统
【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人和动物体的系统的功能如下: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泌尿和排尿;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生殖系统:生殖。因此具有调节人和动物生理活动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其中其主导作用的是神经系统。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2.(2021七下·绥滨期末)在饲养正常的蝌蚪的水里放入一某种激素,发现蝌蚪提前发育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由此推断放入的激素是 (  )
A.性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胰岛素
【答案】B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用含有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喂蝌蚪,结果蝌蚪提前发育成小青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发育,缩短其发育时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3.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4.性激素能够促进性器官的发育,促进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
13.(2021七下·木兰期末)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位妇女颅内大脑皮层上长了肿瘤导致她失明,是由于肿瘤压迫了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B.醉酒驾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是因为酒精主要麻醉了酒驾者的脑干
C.“植物人”临床上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的患者,此病人脑部没有损伤的部位是大脑
D.脚气病 、糖尿病、呆小症都是由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故一位妇女颅内大脑皮层上长了肿瘤导致她失明,是由于肿瘤压迫了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A符合题意。
B.醉酒驾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是因为酒精主要麻醉了酒驾者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B不符合题意。
C.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植物人”临床上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的患者,此病人脑部没有损伤的部位是脑干,C不符合题意。
D.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引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14.(2021七下·木兰期末)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幼的侏儒症患者需每周注射很少的甲状腺激素
B.体内生长激素过多,人就会变得消瘦,且情绪较易激动
C.病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D.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肾上腺素,则蝌蚪提前发育成蛙
【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因此,年幼的侏儒症患者每周注射适量的生长激素,生长发育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A不符合题意。
B.如果成年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过多,人就会变得消瘦,且情绪易激动。B不符合题意。
C.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一般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C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生长发育,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则蝌蚪提前发育成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性激素能够促进性器官的发育,促进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
15.(2021七下·木兰期末)5月12日是全国“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的这一天学校都组织学生进行了火灾逃生演习。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1]表示能够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人耳的耳蜗内
B.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简单反射
C.人体的神经中枢主要存在于人的脑和脊髓
D.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A.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人的耳蜗中含有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故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复杂反射,B符合题意。
C.神经系统的组成可概括为: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故人体的神经中枢主要存在于人的脑和脊髓,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主要是神经调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二、判断题
16.(2021七下·通河期末)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联系是神经系统可以控制激素的分泌,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答案】正确
【知识点】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例如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7.(2021七下·木兰期末)用棍子打人的后脑勺容易致死,原因主要是容易损伤到脑干。
【答案】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用棍子打人的后脑勺损伤到脑干,由分析可知,脑干调节着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所以容易致死,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18.(2021七下·木兰期末)球迷观看足球比赛时,对自己心爱的球队关心备至,常常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这种现象没有涉及激素调节。
【答案】错误
【知识点】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肾上腺素可以使人心跳加快,加速血液循环、血压升高等,球迷观看足球比赛时,心情激动,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所以球迷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这属于激素调节,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9.(2021七下·雅安期末)在飞机下降时,嚼一会儿口香糖可以帮助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答案】正确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所以,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20.(2020七下·郴州期末)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答案】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三部分,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如下: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 髓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三、连线题
21.将下列疾病与其对应的病因对上号
【答案】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侏儒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致身体发育迟缓。
B.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C.如果中耳的鼓膜、听小骨受损伤或发生障碍,会引起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
D.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E.视神经的功能主要是传导视觉冲动,当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所以视神经细胞受损会导致失明。
【分析】(1)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四、综合题
22.(2021七下·绥滨期末)如图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
(2)若图中[ ①]表示    ,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3)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
(4)小明第一次自己动手钉扣子,尽管小心翼翼,无意中手指还是被针刺了一下。他的正常反应是___________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只缩手
C.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D.缩手和感到疼痛是同时的
【答案】(1)反射弧
(2)感受器;①→②→③→④→⑤
(3)简单
(4)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分析图可知: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据此答题。
(1)由分析可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就是反射弧。
(2)分析图可知①是感受器。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
(3)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因此属于简单反射。
(4)脊髓的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针刺手后,信息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脊髓,脊髓接到信息后,一边传出指令让手缩回,一边将此信息传给大脑,而前者比后者传递地快,所以先缩手后疼痛。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23.(2021七下·台山期末)读图理解
下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绿灯路口,当驾驶员看到红灯亮时及时停车等候,这属于    (填 条件反射或者非条件反射)。驾驶员开车由远及近看红绿灯时,眼球中[①]   的曲度变化是由睫状体来调节的,视觉感受器位于[   ](填字母或 数字),视觉形成的部位在    (填字母或数字).
(2)警官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司机做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 膨大的部位    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
(3)若某醉驾者被撞成了 “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 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   。
(4)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   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在膀胱内。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请写出该反射的基本途径   (用数字、字母、箭头表示)。
(5)某人由于脊髓受伤,导致小便失禁,并且无尿意,则该患者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 中的    (填数字)。
【答案】(1)条件反射;晶状体;③;A
(2)胃;肝脏
(3)脑干
(4)输尿管;⑤→⑧→B→⑨→⑥
(5)⑩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眼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1)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在红绿灯路口,当驾驶员看到红灯亮时及时停车等候,这属于条件反射。 正常情况下,眼球是通过睫状体调节①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眼球的③视网膜上,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A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消化道中,胃是最膨大的器官,能少量的吸收酒精,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酒精由胃部少量吸收后,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中被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
(3)脑干含有含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能维持个体生命, 所以题干中提到的植物人只有呼吸和心跳,那么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
(4)肾脏产生的尿液首先通过④输尿管流入⑤膀胱,膀胱内表面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⑧传入神经传至B神经中枢,通过⑨传出神经纤维传至⑥效应器,发生排尿动作,所以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⑨→⑥。
(5)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脊髓是连接大脑和人体躯干、内脏的通道,尿意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如果人由于脊髓受伤,导致小便失禁,没有尿意,患者的大脑皮层没有收到神经冲动,所以,则该患者的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⑩上行传导束。
故答案为:(1)条件反射、晶状体、③、A;(2)胃、肝脏;(3)脑干;(4)输尿管、⑤→⑧→B→⑨→⑥;(5)⑩。
【分析】此题考查内容较多,但都为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缺一不可。
五、实验探究题
24.(2021七下·雅安期末) 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揭示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荣获诺贝尔生物学与化学奖。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
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相关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体重、年龄基本相同的10只雄性小鼠的胰岛破坏,均分成2组;
步骤二:其中注射组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口服组定时喂与甲组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组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
(1)全营养饲料是指能满足小鼠每天对能量和营养需求的饲料,若你是实验员,在配制饲料时,饲料中所含的有机物成分包括   (写出三种有机物名称)等,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
(2)若小鼠饲料中不含麦芽糖成分,但在胃内容物中检出麦芽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饲料中的   在   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3)步骤一中,将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避免小鼠自身产生   ,对实验产生干扰。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那么最有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5)口服胰岛素(一种蛋白质)在通过人体消化道时会被胃和小肠内的   酶分解失去药效。
【答案】(1)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
(2)淀粉;唾液淀粉酶
(3)胰岛素
(4)注射胰岛素组小鼠的尿液中未检测到葡萄糖,口服胰岛素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
(5)蛋白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食物的消化;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是有机物。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脂肪也是人体能量来源的重要物质,但是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饲料中所含的有机物成分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所以在胃内容物中检出麦芽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饲料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3)胰岛能产生胰岛素,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将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避免小鼠自身产生胰岛素,对实验产生干扰。
(4)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口服的胰岛素会在小鼠的胃和小肠内被消化,最终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不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所以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在口服胰岛素组小鼠的尿液中能检测到葡萄糖,而注射胰岛素组小鼠的血糖能被胰岛素所调节,所以其尿液中未检测到葡萄糖。
(5)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胃蛋白酶初步分解成多肽,后在小肠内被蛋白酶彻底分解成氨基酸,从而失去疗效。
【分析】(1)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蛋白质主要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奶、蛋、鱼、肉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维生素是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脂肪是备用能源,在肥肉、花生、大豆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六、资料分析题
25.(2019七下·阳东期末)资料分析:201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这样完成的(见下图):
(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在   上形成物像,最终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一般形成视觉后,再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   (填“吸气”或“呼气”)时,气流就能引起声带的振动使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文字。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再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常常让我们感悟良多,受益匪浅,这属于   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的   中枢的参与。
【答案】(1)视网膜
(2)呼气
(3)耳蜗
(4)条件;语言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依次经过眼球的结构是 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导致 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2)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后,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呼气时,气流引起声带的振动而有感情地读出文字;(3)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作品中的情节让我们感同身受,情绪跌宕起伏,属于条件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中语言中枢的参与。正是这些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1 / 12021-2022学年初生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乾安期末)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关于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
B.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的同时捂耳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
D.不要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否则会造成听觉障碍
2.(2021七下·伊通期末)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眼的是(  )
A.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
B.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
C.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D.看书写字一个小时左右应远眺休息
3.(2021七下·靖宇期末)下列是听觉形成的途径,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
A.声波→鼓膜→鼓室→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觉神经→耳蜗→听小骨→大脑听觉中枢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4.(2021七下·绥滨期末)我们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上坡还是下坡行驶,感受这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鼓膜和听小骨
5.(2021七下·绥滨期末)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  )
A.外耳道进入中耳 B.咽鼓管进入中耳
C.半规管进入中耳 D.耳蜗进入中耳
6.(2021七下·乾安期末)植物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7.(2021七下·长春期末)杂技演员走钢丝、体操运动员走平衡木时,起协调作用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8.(2021七下·木兰期末)下列反射活动,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谈梅止渴 望梅止渴 闻梅止渴 老马识途
B.谈虎色变 画饼充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吃梅分泌唾液 北雁南飞 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 寒冷使人打哆嗦
D.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 聋哑儿童用手语“演唱”歌曲,观众感动流泪
9.(2021七下·雅安期末)人的手偶然碰到火,会立即缩回,但有时为了某种需要,却能主动伸向灼热的物体。其生物学基础是(  )
A.大脑皮层暂时抑制了痛觉中枢的兴奋
B.缩手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可随意控制
C.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而脊髓里没有痛觉中枢
D.缩手反射的中枢虽不在大脑皮层,但却受大脑的调控
10.(2021七下·揭东期末)如图是关于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未经过训练的狗进食时,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
B.如图乙,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也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C.如图丁,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且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D.如图丁,条件反射建立后,一般比较固定,难以消退
11.(2022七下·高港月考)孔雀开屏、筑巢等生殖行为很复杂,对此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
A.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C.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D.运动系统和生殖系统
12.(2021七下·绥滨期末)在饲养正常的蝌蚪的水里放入一某种激素,发现蝌蚪提前发育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由此推断放入的激素是 (  )
A.性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胰岛素
13.(2021七下·木兰期末)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位妇女颅内大脑皮层上长了肿瘤导致她失明,是由于肿瘤压迫了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B.醉酒驾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是因为酒精主要麻醉了酒驾者的脑干
C.“植物人”临床上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的患者,此病人脑部没有损伤的部位是大脑
D.脚气病 、糖尿病、呆小症都是由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14.(2021七下·木兰期末)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幼的侏儒症患者需每周注射很少的甲状腺激素
B.体内生长激素过多,人就会变得消瘦,且情绪较易激动
C.病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D.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肾上腺素,则蝌蚪提前发育成蛙
15.(2021七下·木兰期末)5月12日是全国“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的这一天学校都组织学生进行了火灾逃生演习。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1]表示能够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人耳的耳蜗内
B.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简单反射
C.人体的神经中枢主要存在于人的脑和脊髓
D.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二、判断题
16.(2021七下·通河期末)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联系是神经系统可以控制激素的分泌,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17.(2021七下·木兰期末)用棍子打人的后脑勺容易致死,原因主要是容易损伤到脑干。
18.(2021七下·木兰期末)球迷观看足球比赛时,对自己心爱的球队关心备至,常常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这种现象没有涉及激素调节。
19.(2021七下·雅安期末)在飞机下降时,嚼一会儿口香糖可以帮助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20.(2020七下·郴州期末)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三、连线题
21.将下列疾病与其对应的病因对上号
四、综合题
22.(2021七下·绥滨期末)如图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
(2)若图中[ ①]表示    ,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3)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
(4)小明第一次自己动手钉扣子,尽管小心翼翼,无意中手指还是被针刺了一下。他的正常反应是___________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只缩手
C.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D.缩手和感到疼痛是同时的
23.(2021七下·台山期末)读图理解
下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绿灯路口,当驾驶员看到红灯亮时及时停车等候,这属于    (填 条件反射或者非条件反射)。驾驶员开车由远及近看红绿灯时,眼球中[①]   的曲度变化是由睫状体来调节的,视觉感受器位于[   ](填字母或 数字),视觉形成的部位在    (填字母或数字).
(2)警官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司机做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 膨大的部位    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
(3)若某醉驾者被撞成了 “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 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   。
(4)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   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在膀胱内。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请写出该反射的基本途径   (用数字、字母、箭头表示)。
(5)某人由于脊髓受伤,导致小便失禁,并且无尿意,则该患者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 中的    (填数字)。
五、实验探究题
24.(2021七下·雅安期末) 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揭示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荣获诺贝尔生物学与化学奖。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
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相关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体重、年龄基本相同的10只雄性小鼠的胰岛破坏,均分成2组;
步骤二:其中注射组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口服组定时喂与甲组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组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
(1)全营养饲料是指能满足小鼠每天对能量和营养需求的饲料,若你是实验员,在配制饲料时,饲料中所含的有机物成分包括   (写出三种有机物名称)等,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
(2)若小鼠饲料中不含麦芽糖成分,但在胃内容物中检出麦芽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饲料中的   在   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3)步骤一中,将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避免小鼠自身产生   ,对实验产生干扰。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那么最有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5)口服胰岛素(一种蛋白质)在通过人体消化道时会被胃和小肠内的   酶分解失去药效。
六、资料分析题
25.(2019七下·阳东期末)资料分析:201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这样完成的(见下图):
(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在   上形成物像,最终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一般形成视觉后,再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   (填“吸气”或“呼气”)时,气流就能引起声带的振动使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文字。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再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常常让我们感悟良多,受益匪浅,这属于   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的   中枢的参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不符合题意;
B、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会损伤耳道,C符合题意;
D、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会对鼓膜造成损伤,使人听力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2.【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A.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A不符合题意。
B.发现视力下降后,还不一定就是形成了近视,可能是假性近视,应该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的发生,不要立即佩戴近视镜,B符合题意。
C.看书时书与眼的距离越近,晶状体的曲度越大,眼睛越容易疲劳,时间长了会形成近视。因此要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C不符合题意。
D.看书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3.【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正确的顺序依次是: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4.【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闭眼坐车时,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答案】B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咽、喉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如果这些部位发生炎症,病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人体会患中耳炎,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6.【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虽然有心跳、呼吸,但其他活动的能力消失,因此,他脑中没有损伤的部位最可能是脑干,C符合题意;
D、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植物人的脊髓已经受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7.【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符合题意。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C不符合题意。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8.【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谈梅止渴、望梅止渴、闻梅止渴都需要人的经验积累,属于条件反射;老马识途,属于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谈虎色变、画饼充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是需要经验积累才能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吃梅分泌唾液、北雁南飞、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吮吸、寒冷使人打哆嗦,都是生物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符合题意。
D.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聋哑儿童用手语“演唱”歌曲,观众感动流泪,小明、聋哑儿童、观众的反射,是经验积累形成的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反射类型 形成时间 反射弧特点 刺激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简单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事物本身 固定、不会消失 适应不变的环境 吃酸梅分泌唾液
复杂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多变的环境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9.【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人的手偶然碰到了火就会立刻缩回,但有时因某种需要,不但不缩手,还能主动地将手伸向灼热的物体,原因是缩手反射的中枢受大脑的控制,大脑皮层并没有抑制了痛觉中枢的兴奋,A不符合题意。
B.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参与即可完成,B不符合题意。
C.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但有时为了某种需要,却能主动伸向灼热的物体”的原因是:缩手反射的中枢受大脑的控制,C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缩手反射的中枢虽不在大脑皮层,但缩手反射的中枢受大脑的控制,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10.【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给未经过训练的狗进食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铃声能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是复杂的条件反射,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B不符合题意。
C.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才能形成,C符合题意。
D.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
11.【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人和动物体的系统的功能如下: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泌尿和排尿;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生殖系统:生殖。因此具有调节人和动物生理活动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其中其主导作用的是神经系统。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2.【答案】B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用含有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喂蝌蚪,结果蝌蚪提前发育成小青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发育,缩短其发育时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3.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4.性激素能够促进性器官的发育,促进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
13.【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故一位妇女颅内大脑皮层上长了肿瘤导致她失明,是由于肿瘤压迫了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A符合题意。
B.醉酒驾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是因为酒精主要麻醉了酒驾者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B不符合题意。
C.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植物人”临床上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的患者,此病人脑部没有损伤的部位是脑干,C不符合题意。
D.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引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14.【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因此,年幼的侏儒症患者每周注射适量的生长激素,生长发育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A不符合题意。
B.如果成年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过多,人就会变得消瘦,且情绪易激动。B不符合题意。
C.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一般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C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生长发育,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则蝌蚪提前发育成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性激素能够促进性器官的发育,促进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
15.【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A.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人的耳蜗中含有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A不符合题意。
B.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故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复杂反射,B符合题意。
C.神经系统的组成可概括为: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故人体的神经中枢主要存在于人的脑和脊髓,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主要是神经调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例如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用棍子打人的后脑勺损伤到脑干,由分析可知,脑干调节着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所以容易致死,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传导,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肾上腺素可以使人心跳加快,加速血液循环、血压升高等,球迷观看足球比赛时,心情激动,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所以球迷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这属于激素调节,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所以,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题干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三部分,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如下: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 髓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21.【答案】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侏儒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致身体发育迟缓。
B.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C.如果中耳的鼓膜、听小骨受损伤或发生障碍,会引起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
D.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E.视神经的功能主要是传导视觉冲动,当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所以视神经细胞受损会导致失明。
【分析】(1)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2.【答案】(1)反射弧
(2)感受器;①→②→③→④→⑤
(3)简单
(4)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分析图可知: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据此答题。
(1)由分析可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就是反射弧。
(2)分析图可知①是感受器。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
(3)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因此属于简单反射。
(4)脊髓的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针刺手后,信息通过传入神经传递给脊髓,脊髓接到信息后,一边传出指令让手缩回,一边将此信息传给大脑,而前者比后者传递地快,所以先缩手后疼痛。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23.【答案】(1)条件反射;晶状体;③;A
(2)胃;肝脏
(3)脑干
(4)输尿管;⑤→⑧→B→⑨→⑥
(5)⑩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眼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1)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在红绿灯路口,当驾驶员看到红灯亮时及时停车等候,这属于条件反射。 正常情况下,眼球是通过睫状体调节①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眼球的③视网膜上,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A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消化道中,胃是最膨大的器官,能少量的吸收酒精,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酒精由胃部少量吸收后,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中被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
(3)脑干含有含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能维持个体生命, 所以题干中提到的植物人只有呼吸和心跳,那么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
(4)肾脏产生的尿液首先通过④输尿管流入⑤膀胱,膀胱内表面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⑧传入神经传至B神经中枢,通过⑨传出神经纤维传至⑥效应器,发生排尿动作,所以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⑨→⑥。
(5)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脊髓是连接大脑和人体躯干、内脏的通道,尿意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如果人由于脊髓受伤,导致小便失禁,没有尿意,患者的大脑皮层没有收到神经冲动,所以,则该患者的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⑩上行传导束。
故答案为:(1)条件反射、晶状体、③、A;(2)胃、肝脏;(3)脑干;(4)输尿管、⑤→⑧→B→⑨→⑥;(5)⑩。
【分析】此题考查内容较多,但都为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缺一不可。
24.【答案】(1)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
(2)淀粉;唾液淀粉酶
(3)胰岛素
(4)注射胰岛素组小鼠的尿液中未检测到葡萄糖,口服胰岛素组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
(5)蛋白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食物的消化;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是有机物。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脂肪也是人体能量来源的重要物质,但是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饲料中所含的有机物成分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所以在胃内容物中检出麦芽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饲料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3)胰岛能产生胰岛素,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将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避免小鼠自身产生胰岛素,对实验产生干扰。
(4)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口服的胰岛素会在小鼠的胃和小肠内被消化,最终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不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所以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在口服胰岛素组小鼠的尿液中能检测到葡萄糖,而注射胰岛素组小鼠的血糖能被胰岛素所调节,所以其尿液中未检测到葡萄糖。
(5)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胃蛋白酶初步分解成多肽,后在小肠内被蛋白酶彻底分解成氨基酸,从而失去疗效。
【分析】(1)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蛋白质主要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奶、蛋、鱼、肉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维生素是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脂肪是备用能源,在肥肉、花生、大豆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25.【答案】(1)视网膜
(2)呼气
(3)耳蜗
(4)条件;语言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依次经过眼球的结构是 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导致 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2)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后,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呼气时,气流引起声带的振动而有感情地读出文字;(3)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作品中的情节让我们感同身受,情绪跌宕起伏,属于条件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中语言中枢的参与。正是这些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