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初生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过度增长 B.臭氧层空洞
C.长年的水旱灾害 D.野生动植物死亡
【答案】A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可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
故答案为:A。
【分析】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推测,地球的人类承载能力大约是80亿。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造成资源短缺,粮食不足,环境恶化等。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数量。
2.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烟雾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华 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A.②⑦ B.⑦⑧ C.⑥⑦⑧ D.②⑤⑦
【答案】B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①温室效应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现象,属于环境污染;
②赤潮是水中的氮、磷元素浓度过大造成的水污染,会导致藻类疯长,引起水中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属于环境污染;
③酸雨是大量排放SO2或氮的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雨水pH<5.6,对植被、建筑物、土壤等造成很大伤害,属于环境污染;
④化学烟雾是一种带有刺激性的棕红色烟雾,长期吸入会引起咳嗽和气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将有死亡危险,属于环境污染;
⑤臭氧空洞对人类健康、植物和水生系统等均有危害,属于环境污染;
⑥水华是由于江河、湖泊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迅速繁殖,致使水质恶化的现象,因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会影响水域中其它生物的生活,属于环境污染;
⑦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环境污染;
⑧大脖子病是因为体内缺碘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不属于环境污染。
可见①②③④⑤⑥都属于环境污染,⑦⑧不属于环境污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污染问题,解答此题需要熟悉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并关注环境保护,明确温室效应、酸雨、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及常见的空气污染物都属于环境污染。
3.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所追求的,但雾霾现象时有发生。下列与我们健康生活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鼻呼吸时,鼻毛和黏膜能有效阻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体内
B.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D.吸烟损害自己的呼吸道和肺等,而对环境没有危害
【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A说法正确。
B、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B说法正确。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C说法正确。
D、烟草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的黏膜,然后侵入肺泡,再通过循环系统继而侵害其它的系统,吸烟时产生的有毒物质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道的主要作用、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和吸烟的危害,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呼吸道具有清洁、温暖、湿润气体的作用;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还对他人有害。
4.(2022七下·)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的是( )
A.缩小农田生态系统,扩大草原生态系统
B.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C.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D.最大限度开发牧场资源发展畜牧业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缩小农田生态系统会使农民生活和生存质量受到影响,扩大草原生态系统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沼泽地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污水等重要作用,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会破坏环境,使生物种类减少,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农村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
D、要合理的开发牧场资源发展畜牧业,才能保护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2022·五华模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人类活动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①绿化造林 ②围湖造田 ③滥捕野生动物 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⑤随意排放工业污水 ⑥少用一次性碗筷
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①③⑥ D.①④⑥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绿化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围湖造田会使许多生物失去家园,不利于生物圈的保护;③滥捕野生动物不利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生物圈;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会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生物圈;⑤随意排放工业污水会污染水域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不利保护生物圈;⑥贺卡和一次性木筷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有利于保护生物圈。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6.(2022·文山模拟)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生活方式与倡导的“低碳生活”不相符的是( )
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B.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
C.出门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盒
D.一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可以大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塑料袋以石油为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还不能被分解,埋在地下会污染土地、河流,目前处理废弃塑料袋最常见的方式是焚烧,焚烧塑料袋产生的有害气体对生物的伤害很大,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所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不仅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的泛滥,还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绿色出行,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
C.出门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增大了森林的砍伐、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塑料餐盒,废旧塑料不易处理,目前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如果将其焚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要是选择填埋的话,无法被自然所吸收且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所以出门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盒不符合“低碳生活”,C符合题意。
D.一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7.(2022·泗阳模拟)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答案】B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A不符合题意。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B符合题意。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C不符合题意。
D.大量排放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如酸雨和温室效应等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产生一些问题,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挤、森林破坏、环境恶化、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
8.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影响气候,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 )
①工业发展,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②大量开采煤,以煤为主要燃料
③汽车数量增加,大量使用汽油
④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⑤大量使用太阳能、水电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工业发展,大量工业废气中就有二氧化碳等气体。②大量开采煤,以煤为主要燃料,煤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③汽车数量增加,大量使用汽油,汽车尾气含有二氧化碳等气体。④植树造林,植物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⑤大量使用太阳能、水电能,太阳能和水电能属于清洁能源,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以①②③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
【分析】地球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投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起着温室上的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正是有了温室效应,地球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气温,从而利于生命繁衍生息。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其他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此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引发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多可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减少生产、生活中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多植树造林等等。
9.多年来,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了严重危害,以下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滇池人工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疯长造成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B.某地区的工厂排放污水,导致附近村民癌症高发,成为“癌症村”
C.冰岛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偷猎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BD、滇池人工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疯长造成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某地区的工厂排放污水,导致附近村民癌症高发,成为“癌症村”;偷猎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危害。C、冰岛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这是自然因素导致的危害,属于人类无法控制的。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所面临的威胁有许多来自于人类行为,如人类的乱捕滥杀、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等。人类这些破坏行为不仅影响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也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0.(2022八下·潮安月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优生优育措施的是( )
A. 禁止孕妇运动 B.提倡遗传咨询
C.禁止近亲结婚 D.提前产前诊断
【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生育政策
【解析】【解答】A、孕妇适当活动,可以促进孕妇和胎儿的生殖发育,有利于胎儿健康出生,因此孕妇可以适量运动,因此禁止孕妇运动不属于优生优育的措施,A符合题意。
B、提倡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属于优生优育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
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禁止近亲结婚属于优生优育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发育情况、有无脐带缠脖等,选择科学的分娩措施以及做好产前准备,属于优生优育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优生优育的措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优生优育的措施有:进行产前诊断、提倡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等。
11.下表是探究“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数据,叙述错误的是( )
清水(pH≈7) 模拟酸雨(pH≈5) 模拟酸雨(pH≈4)
玉米种子萌发率 91% 13% 2%
A.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
B.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C.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D.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答案】A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实验中,一般用醋酸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A说法错误。
B、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所以,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B说法正确。
C、根据实验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种子的萌发率降低,即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C说法正确。
D、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增加实验的准确性,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硫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因此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通过实验这些种子全部或大多数不萌发(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种子萌发受酸雨的影响。
12. 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不会污染土壤
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会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人类健康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里,不会转移到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中
【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 农药会有残余,故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土壤 ,A错误;
B、大量施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环境污染,B错误;
C、土壤污染会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人类健康,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留在土壤里,也会转移到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中 ,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
13. 如图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装置,能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 )
A.甲组和乙组种子都不萌发
B.甲组和乙组种子萌发数相同
C.甲组种子萌发数少于乙组种子萌发数
D.甲组种子萌发数多于乙组种子萌发数
【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本实验是为了探究“ 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组和乙组除了酸雨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如果“甲组(清水组)种子萌发数多于乙组(酸雨组)种子萌发数”,那么可以说明: 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
故答案为:D。
【分析】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破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酸雨也会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影响植株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14.(2021七上·沈阳期末)下列做法对减轻温室效应不利的是( )
A.少开车多步行 B.植树种草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少开车多步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节能减排,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B.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减轻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森林资源的砍伐,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不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符合题意。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利于减轻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5.(2021·东坡模拟)环境污染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
B.重金属污染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C.温室效应主要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有关
D.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
【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B.与酸雨一样,其他的环境污染也会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造成危害。例如,排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土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在生物的体内不能被分解,无法排出,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级积累,这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AB不符合题意。
C.温室效应主要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C不符合题意。
D.酸雨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无机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雨的形成不仅与工厂排放的烟雾有关,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1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它,下列做法对保护生物圈不利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
B.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围湖填海,扩大农业和生活用地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能增加了大气的湿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对生物圈的水循环起重要作用,A正确;
B、 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对保护生物圈有利,B正确;
C、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人们干预生态系统,如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会破坏生态环境,对保护生物圈不利,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因此,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保护生物圈有利,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17.2020年伊始,非洲蝗虫肆虐、澳洲山火、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因此202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共建美丽家园。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A.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购物不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
D.多点外卖餐饮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保护环境,达到有用物质再利用,B不符合题意。
C、 购物不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可以减少白色塑料袋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多点外卖餐饮会导致一次性餐具和包装塑料袋使用量的激增,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保护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保护,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爱护生态环境从身边小事儿做起, 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共建美丽家园。
18.2019年12月2日~13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圣地亚哥举办。世界气候大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下列做法不符合“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
A.清明节倡导网络祭奠 B.参与“地球1小时”活动
C.垃圾分类处理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
【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清明节倡导网络祭奠,可以减少纸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能减轻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参与“地球1小时”活动,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能减轻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处理,利于可回收垃圾的只利用,减少垃圾燃烧时二氧化碳的释放,能减轻温室效应,C不符合题意。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能减轻温室效应,所以,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不利于减轻温室效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比较简单,熟记:减轻温室效应与低碳生活密切相关,“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9.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
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C.由于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资源
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不是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A不符合题意;
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不是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B不符合题意;
C、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但人类不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资源,C不符合题意;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是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0.(2021七上·蓬江期中)习总书记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下关于绿色发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将荒山改造为桃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雾霆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它的限度造成的
D.事实说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植树造林等措施使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黄鼠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一个成员,如果人类杀死所有的黄鼠,将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数量的变化,近而破坏生态平衡,B符合题意。
C.由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它的限度,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可能造成雾霾等恶劣天气,C不符合题意。
D.事实说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二、判断题
21.(2020七下·封开期末)把旧报纸、杂志等卖给废品收购站得不到多少钱,没有什么意义。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把旧报纸、杂志等卖给废品回收站虽然得不到多少钱,但这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有重要作用,可见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资源的合理利用,难度一般,熟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所以我们要做到合理的利用的资源,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维持生态平衡就是维持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保护相对稳定,应该多种树,不用化学物质及材料,少用塑料袋,合理运用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动物。
22.(2021七下·雅安期末)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砍伐和使用农药。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故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23.(2020七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对生物圈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例如:①森林砍伐;②过度开垦;③城市建筑与工业化;④环境污染;⑤物种引入和入侵等。故题干观点错误。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如, 植树造林、 养花种草 ;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等等。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
24.(2020·玉林)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文件,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文件,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5.(2020·玉林)“问题大米”的“镉超标”主要是水、土被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答案】正确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时,被水稻吸收后,可能导致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食用大米后,大米中的镉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三、连线题
26.请将下列原因与其造成的后果用线连接起来.
【答案】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废电池中含有镉和铅等,乱丢电池会造成重金属离子污染;
②水葫芦疯长会迅速占领生存空间,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绝迹,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③农药中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会对土壤、水域产生影响,所以大量使用农药易造成土壤和水污染;
④青蛙是农田捕捉害虫的主要角色之一,所以,大量捕杀青蛙会使农田害虫数量增多;
⑤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
⑥核泄漏辐射污染易导致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⑦燃煤排放二氧化硫已形成酸雨,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人体都有危害;
⑧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污染,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乱砍滥伐森林,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还会引起沙尘暴;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栖息地条件恶化可导致有关动物的分布区缩小甚至灭绝,捕杀野生青蛙,导致农田害虫数量增多;
(3)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乱丢废电池含有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汞的无机化合物的毒性很强,可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镉的化合物毒性很强,进入动物和人体内的镉很少能排出;大气污染,燃煤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对生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水污染,大量使用农药形成土壤和水污染,核泄漏辐射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4)外来物种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水葫芦疯长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绝迹,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四、实验探究题
27.(2022·南平模拟)酸雨(pH<5.6的雨雪,pH值指溶液的酸碱度)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工业生产、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排放的酸性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为探究酸雨的危害,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配制pH值为3、4、5、6的4组溶液,作为实验组以模拟酸雨;同时设置pH值为7的对照组;
②选取生理状态相似的斑马鱼25条,测量呼吸频率;
③每组随机放入5条斑马鱼,每隔2分钟测1次呼吸频率。
④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模拟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影响统计图
(注:溶液的pH=7时,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请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步骤③中“每组随机放入5条斑马鱼”的目的是 。
(3)实验数据处理时,要取每组溶液中5条斑马鱼呼吸频率的 值。
(4)分析图表可知,模拟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是 。
(5)请提出一条减少酸雨危害的合理建议: 。
【答案】(1)(模拟酸雨)pH值(或“模拟酸雨酸性)
(2)减少偶然性
(3)平均
(4)溶液pH值越小,斑马鱼呼吸频率越低;当溶液pH值小于一定值时,会导致斑马鱼死亡。
(5)低碳出行(或“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用”等)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1)本实验探究了“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在设计实验时,除了pH值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模拟酸雨)pH值(或“模拟酸雨酸性)。
(2)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步骤③中“每组随机放入5条斑马鱼”的目的是减少偶然性。
(3)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实验数据处理时,要取每组溶液中5条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平均值。
(4)分析图表可知,模拟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是:溶液pH值越小,斑马鱼呼吸频率越低;当溶液pH值小于一定值时,会导致斑马鱼死亡(呼吸频率为零)。
(5)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并对污染物并回收和利用。所以,减少酸雨危害的合理建议可以是:低碳出行(或“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用”等)。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五、综合题
28.(2019七下·潮阳期末)理解素材内容,回答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
(2)由于人类对森林进行 ,使森林面积 。
(3)森林有“ ”之称,可以涵养 ,保持 。也可以调节 。
(4)森林是陆地上大多数 、 的家园,自动调节能力 。
【答案】(1)植树造林
(2)乱砍滥伐;少
(3)绿色水库;水源;水土;气候
(4)动物;植物;强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图示中的小朋友一手拿一株带土坨的植物,一手拿铁锹,看得出他是要去植树造林。(2)由于人类利益的趋动,需要大量的木材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对森林进行乱砍滥伐,使森林的面积逐渐减少。(3)森林里的树木靠根须固住水源,就像水库的作用一样,把雨水蓄起来,而这个蓄水库是个天然的蓄水库,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问题,因此说它是一个绿色蓄水库。雨水一次性的被树木吸收保存,却可以持久地缓慢地释放水分,做到细水长流,供树木生长和人类需要。因此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也可以调节气候。(4)森林是陆地上大多数动物、植物的家园,由于生物的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因此自动调节能力强。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改善空气质量;植树造林还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等。
29.(2020七下·北京期末)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5月1日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1)本文讨论的话题是 。
(2)你认为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的优点是 。
(3)电子产品的加速升级,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当这些电池的寿命达到设计年限时,便加入到报废的行列。手机废旧电池应放入哪类垃圾桶( )
A.可回收垃圾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4)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 )
A.减少垃圾产生量 B.提高资源化利用
C.降低对生物的危害 D.垃圾对土壤无害
(5)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 、 。(写出两点)
【答案】(1)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2)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
(3)C
(4)D
(5)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纸杯、餐具;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话题是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2)参与垃圾堆肥的各种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和资源化利用。(3)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手机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应放入有害垃圾垃圾桶。(4)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5)我们每一个公民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实现“无废城市”。
【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0.(2020七下·玉林月考)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 一 )预习思考
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化合物等微粒悬浮形成浑浊现象)。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是可直接进入呼吸系统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雾霾”会危害人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组织或器官。
( 二 )设问解疑
(1)问:人体的呼吸道能保持气流畅通,主要是呼吸道有什么结构作支架? 。
(2)问: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的共同部位在哪里? 。
(3)问:雾霾危害很大,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人们要尽量用什么器官呼吸呢?_______。
A.口 B.鼻
C.口和鼻 D.口和鼻交替进行
(4)问:在生物圈中,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哪种? 。
(5)(
三 )简洁转新
同呼吸、共奋斗、合力治霾,从现在开始,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请您说出一个您积极参与的实例。 。
【答案】(1)骨或软骨
(2)咽
(3)B
(4)二氧化碳
(5)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故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3)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所以雾霾危害很大,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人们要尽量用鼻呼吸。(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也会导致温室效应。(5)雾霾是空气污染造成的。为减少空气污染,青少年应该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如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
【分析】(1)呼吸道内的骨和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呼吸道内气体的畅通。(2)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3)呼吸道具有清洁、温暖、湿润气体的作用。(4)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六、资料分析题
31.(2021七上·德惠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决定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将长期残存体内。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可能被累积。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如果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1)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
(2)上述材料体现了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3)上述材料中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就会沿着 和食物网流动和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4)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以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非生物因素
(2)生物圈
(3)食物链
(4)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不乱扔垃圾、节约用纸、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因此,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上述材料中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就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和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4)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生物,若是生物圈失去了平衡,人类也就很难在地球上生存了。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不乱扔垃圾、节约用纸、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32.(2021七上·南海期末)国家提倡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1:某地建设生态养鸡场,同时将养鸡与苹果种植相结合,形成“借林有草,草为鸡食,借鸡灭虫,鸡粪肥田”的生态模式。
资料2:某市对城市河流展开了生态修复,“流水清澈、鱼儿畅游、鸟儿嬉戏……”不久的将来,城市内河将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如下图所示)。
(1)资料1中,影响苹果树生活和分布的阳光、水分、草、鸡等因素称为 。苹果树、草均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2)资料2中,措施①投入微生物菌剂主要是为了增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 ,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措施②生物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会与水中的藻类争夺阳光和氮磷等无机盐,从而减少藻类的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由此可知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与水中的藻类是 关系。措施③的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 作用的需要。
(3)保护城市河流环境,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生态因素;生产者;草→虫→鸡→人
(2)分解者;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竞争;呼吸
(3)不往河流中扔垃圾;保护河流边的植被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所以,资料1中,影响苹果树生活和分布的阳光、水分、草、鸡等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所以,苹果树、草均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所以,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是:草→虫→鸡→人。
(2)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所以,资料2中,投入微生物菌剂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分解者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生物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会与水中的藻类争夺阳光和氮磷等无机盐,从而减少藻类的生长,故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与水中的藻类是竞争关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氧气,因此曝气机推动空气与水体的气体交换,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呼吸作用的需要。
(3)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河流环境所实行的措施有:不往河流中扔垃圾,保护河流边的植被等。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1 / 12021-2022学年初生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过度增长 B.臭氧层空洞
C.长年的水旱灾害 D.野生动植物死亡
2.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烟雾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华 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A.②⑦ B.⑦⑧ C.⑥⑦⑧ D.②⑤⑦
3.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所追求的,但雾霾现象时有发生。下列与我们健康生活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鼻呼吸时,鼻毛和黏膜能有效阻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体内
B.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D.吸烟损害自己的呼吸道和肺等,而对环境没有危害
4.(2022七下·)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的是( )
A.缩小农田生态系统,扩大草原生态系统
B.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C.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D.最大限度开发牧场资源发展畜牧业
5.(2022·五华模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人类活动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①绿化造林 ②围湖造田 ③滥捕野生动物 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⑤随意排放工业污水 ⑥少用一次性碗筷
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①③⑥ D.①④⑥
6.(2022·文山模拟)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生活方式与倡导的“低碳生活”不相符的是( )
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
B.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
C.出门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盒
D.一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
7.(2022·泗阳模拟)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8.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影响气候,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 )
①工业发展,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②大量开采煤,以煤为主要燃料
③汽车数量增加,大量使用汽油
④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⑤大量使用太阳能、水电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④
9.多年来,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了严重危害,以下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滇池人工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疯长造成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B.某地区的工厂排放污水,导致附近村民癌症高发,成为“癌症村”
C.冰岛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偷猎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
10.(2022八下·潮安月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优生优育措施的是( )
A. 禁止孕妇运动 B.提倡遗传咨询
C.禁止近亲结婚 D.提前产前诊断
11.下表是探究“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数据,叙述错误的是( )
清水(pH≈7) 模拟酸雨(pH≈5) 模拟酸雨(pH≈4)
玉米种子萌发率 91% 13% 2%
A.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
B.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C.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D.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12. 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不会污染土壤
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会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人类健康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里,不会转移到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中
13. 如图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装置,能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 )
A.甲组和乙组种子都不萌发
B.甲组和乙组种子萌发数相同
C.甲组种子萌发数少于乙组种子萌发数
D.甲组种子萌发数多于乙组种子萌发数
14.(2021七上·沈阳期末)下列做法对减轻温室效应不利的是( )
A.少开车多步行 B.植树种草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15.(2021·东坡模拟)环境污染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
B.重金属污染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C.温室效应主要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有关
D.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
1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它,下列做法对保护生物圈不利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
B.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围湖填海,扩大农业和生活用地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17.2020年伊始,非洲蝗虫肆虐、澳洲山火、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因此202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共建美丽家园。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A.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购物不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
D.多点外卖餐饮促进经济发展
18.2019年12月2日~13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圣地亚哥举办。世界气候大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下列做法不符合“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
A.清明节倡导网络祭奠 B.参与“地球1小时”活动
C.垃圾分类处理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
19.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
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C.由于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资源
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20.(2021七上·蓬江期中)习总书记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下关于绿色发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将荒山改造为桃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雾霆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它的限度造成的
D.事实说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二、判断题
21.(2020七下·封开期末)把旧报纸、杂志等卖给废品收购站得不到多少钱,没有什么意义。
22.(2021七下·雅安期末)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砍伐和使用农药。
23.(2020七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对生物圈没有影响。
24.(2020·玉林)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文件,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
25.(2020·玉林)“问题大米”的“镉超标”主要是水、土被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三、连线题
26.请将下列原因与其造成的后果用线连接起来.
四、实验探究题
27.(2022·南平模拟)酸雨(pH<5.6的雨雪,pH值指溶液的酸碱度)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工业生产、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排放的酸性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为探究酸雨的危害,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配制pH值为3、4、5、6的4组溶液,作为实验组以模拟酸雨;同时设置pH值为7的对照组;
②选取生理状态相似的斑马鱼25条,测量呼吸频率;
③每组随机放入5条斑马鱼,每隔2分钟测1次呼吸频率。
④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模拟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影响统计图
(注:溶液的pH=7时,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请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步骤③中“每组随机放入5条斑马鱼”的目的是 。
(3)实验数据处理时,要取每组溶液中5条斑马鱼呼吸频率的 值。
(4)分析图表可知,模拟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是 。
(5)请提出一条减少酸雨危害的合理建议: 。
五、综合题
28.(2019七下·潮阳期末)理解素材内容,回答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
(2)由于人类对森林进行 ,使森林面积 。
(3)森林有“ ”之称,可以涵养 ,保持 。也可以调节 。
(4)森林是陆地上大多数 、 的家园,自动调节能力 。
29.(2020七下·北京期末)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5月1日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
当前,应提倡适度消费,要减少一次性消费,要加强资源的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就是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他们留下青山绿水,留下丰富的可供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
(1)本文讨论的话题是 。
(2)你认为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的优点是 。
(3)电子产品的加速升级,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当这些电池的寿命达到设计年限时,便加入到报废的行列。手机废旧电池应放入哪类垃圾桶( )
A.可回收垃圾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4)以下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不包括( )
A.减少垃圾产生量 B.提高资源化利用
C.降低对生物的危害 D.垃圾对土壤无害
(5)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 、 。(写出两点)
30.(2020七下·玉林月考)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 一 )预习思考
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化合物等微粒悬浮形成浑浊现象)。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是可直接进入呼吸系统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雾霾”会危害人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组织或器官。
( 二 )设问解疑
(1)问:人体的呼吸道能保持气流畅通,主要是呼吸道有什么结构作支架? 。
(2)问: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的共同部位在哪里? 。
(3)问:雾霾危害很大,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人们要尽量用什么器官呼吸呢?_______。
A.口 B.鼻
C.口和鼻 D.口和鼻交替进行
(4)问:在生物圈中,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哪种? 。
(5)(
三 )简洁转新
同呼吸、共奋斗、合力治霾,从现在开始,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请您说出一个您积极参与的实例。 。
六、资料分析题
31.(2021七上·德惠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此决定立刻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质疑。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被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吸入,将长期残存体内。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可能被累积。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鱼类,放射性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可能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如果福岛核电站核污水被排入海洋,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全球都将会有风险。
(1)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
(2)上述材料体现了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3)上述材料中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就会沿着 和食物网流动和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4)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以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写出一点即可)
32.(2021七上·南海期末)国家提倡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1:某地建设生态养鸡场,同时将养鸡与苹果种植相结合,形成“借林有草,草为鸡食,借鸡灭虫,鸡粪肥田”的生态模式。
资料2:某市对城市河流展开了生态修复,“流水清澈、鱼儿畅游、鸟儿嬉戏……”不久的将来,城市内河将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如下图所示)。
(1)资料1中,影响苹果树生活和分布的阳光、水分、草、鸡等因素称为 。苹果树、草均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2)资料2中,措施①投入微生物菌剂主要是为了增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 ,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措施②生物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会与水中的藻类争夺阳光和氮磷等无机盐,从而减少藻类的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由此可知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与水中的藻类是 关系。措施③的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 作用的需要。
(3)保护城市河流环境,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可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
故答案为:A。
【分析】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推测,地球的人类承载能力大约是80亿。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造成资源短缺,粮食不足,环境恶化等。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数量。
2.【答案】B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①温室效应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现象,属于环境污染;
②赤潮是水中的氮、磷元素浓度过大造成的水污染,会导致藻类疯长,引起水中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属于环境污染;
③酸雨是大量排放SO2或氮的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雨水pH<5.6,对植被、建筑物、土壤等造成很大伤害,属于环境污染;
④化学烟雾是一种带有刺激性的棕红色烟雾,长期吸入会引起咳嗽和气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将有死亡危险,属于环境污染;
⑤臭氧空洞对人类健康、植物和水生系统等均有危害,属于环境污染;
⑥水华是由于江河、湖泊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迅速繁殖,致使水质恶化的现象,因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会影响水域中其它生物的生活,属于环境污染;
⑦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环境污染;
⑧大脖子病是因为体内缺碘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不属于环境污染。
可见①②③④⑤⑥都属于环境污染,⑦⑧不属于环境污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污染问题,解答此题需要熟悉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并关注环境保护,明确温室效应、酸雨、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及常见的空气污染物都属于环境污染。
3.【答案】D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A说法正确。
B、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B说法正确。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C说法正确。
D、烟草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的黏膜,然后侵入肺泡,再通过循环系统继而侵害其它的系统,吸烟时产生的有毒物质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道的主要作用、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和吸烟的危害,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知:呼吸道具有清洁、温暖、湿润气体的作用;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还对他人有害。
4.【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缩小农田生态系统会使农民生活和生存质量受到影响,扩大草原生态系统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沼泽地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污水等重要作用,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会破坏环境,使生物种类减少,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农村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
D、要合理的开发牧场资源发展畜牧业,才能保护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绿化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围湖造田会使许多生物失去家园,不利于生物圈的保护;③滥捕野生动物不利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生物圈;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会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生物圈;⑤随意排放工业污水会污染水域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不利保护生物圈;⑥贺卡和一次性木筷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有利于保护生物圈。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6.【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可以大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塑料袋以石油为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还不能被分解,埋在地下会污染土地、河流,目前处理废弃塑料袋最常见的方式是焚烧,焚烧塑料袋产生的有害气体对生物的伤害很大,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所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不仅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的泛滥,还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绿色出行,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
C.出门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增大了森林的砍伐、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塑料餐盒,废旧塑料不易处理,目前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如果将其焚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要是选择填埋的话,无法被自然所吸收且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所以出门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盒不符合“低碳生活”,C符合题意。
D.一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7.【答案】B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
【解析】【解答】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A不符合题意。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的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B符合题意。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C不符合题意。
D.大量排放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如酸雨和温室效应等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产生一些问题,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挤、森林破坏、环境恶化、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
8.【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工业发展,大量工业废气中就有二氧化碳等气体。②大量开采煤,以煤为主要燃料,煤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③汽车数量增加,大量使用汽油,汽车尾气含有二氧化碳等气体。④植树造林,植物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⑤大量使用太阳能、水电能,太阳能和水电能属于清洁能源,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以①②③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
【分析】地球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投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起着温室上的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正是有了温室效应,地球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气温,从而利于生命繁衍生息。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其他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此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引发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多可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减少生产、生活中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多植树造林等等。
9.【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BD、滇池人工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疯长造成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某地区的工厂排放污水,导致附近村民癌症高发,成为“癌症村”;偷猎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危害。C、冰岛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这是自然因素导致的危害,属于人类无法控制的。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所面临的威胁有许多来自于人类行为,如人类的乱捕滥杀、乱采滥挖、乱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等。人类这些破坏行为不仅影响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也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0.【答案】A
【知识点】我国的生育政策
【解析】【解答】A、孕妇适当活动,可以促进孕妇和胎儿的生殖发育,有利于胎儿健康出生,因此孕妇可以适量运动,因此禁止孕妇运动不属于优生优育的措施,A符合题意。
B、提倡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属于优生优育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
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禁止近亲结婚属于优生优育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发育情况、有无脐带缠脖等,选择科学的分娩措施以及做好产前准备,属于优生优育的措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优生优育的措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优生优育的措施有:进行产前诊断、提倡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等。
11.【答案】A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实验中,一般用醋酸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A说法错误。
B、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所以,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B说法正确。
C、根据实验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种子的萌发率降低,即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C说法正确。
D、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增加实验的准确性,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硫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因此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通过实验这些种子全部或大多数不萌发(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种子萌发受酸雨的影响。
12.【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 农药会有残余,故大量使用农药会污染土壤 ,A错误;
B、大量施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环境污染,B错误;
C、土壤污染会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人类健康,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留在土壤里,也会转移到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中 ,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
13.【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本实验是为了探究“ 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组和乙组除了酸雨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如果“甲组(清水组)种子萌发数多于乙组(酸雨组)种子萌发数”,那么可以说明: 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
故答案为:D。
【分析】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破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酸雨也会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影响植株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14.【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少开车多步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节能减排,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B.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减轻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森林资源的砍伐,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不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符合题意。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利于减轻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5.【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AB.与酸雨一样,其他的环境污染也会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造成危害。例如,排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土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在生物的体内不能被分解,无法排出,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级积累,这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AB不符合题意。
C.温室效应主要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C不符合题意。
D.酸雨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无机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雨的形成不仅与工厂排放的烟雾有关,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16.【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能增加了大气的湿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对生物圈的水循环起重要作用,A正确;
B、 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对保护生物圈有利,B正确;
C、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人们干预生态系统,如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会破坏生态环境,对保护生物圈不利,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因此,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保护生物圈有利,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17.【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保护环境,达到有用物质再利用,B不符合题意。
C、 购物不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可以减少白色塑料袋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多点外卖餐饮会导致一次性餐具和包装塑料袋使用量的激增,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保护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保护,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爱护生态环境从身边小事儿做起, 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共建美丽家园。
18.【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清明节倡导网络祭奠,可以减少纸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能减轻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参与“地球1小时”活动,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能减轻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处理,利于可回收垃圾的只利用,减少垃圾燃烧时二氧化碳的释放,能减轻温室效应,C不符合题意。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能减轻温室效应,所以,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不利于减轻温室效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比较简单,熟记:减轻温室效应与低碳生活密切相关,“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9.【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不是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A不符合题意;
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不是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B不符合题意;
C、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但人类不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资源,C不符合题意;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是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0.【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植树造林等措施使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黄鼠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一个成员,如果人类杀死所有的黄鼠,将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数量的变化,近而破坏生态平衡,B符合题意。
C.由于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它的限度,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可能造成雾霾等恶劣天气,C不符合题意。
D.事实说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把旧报纸、杂志等卖给废品回收站虽然得不到多少钱,但这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有重要作用,可见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资源的合理利用,难度一般,熟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所以我们要做到合理的利用的资源,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维持生态平衡就是维持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保护相对稳定,应该多种树,不用化学物质及材料,少用塑料袋,合理运用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动物。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故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例如:①森林砍伐;②过度开垦;③城市建筑与工业化;④环境污染;⑤物种引入和入侵等。故题干观点错误。
【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如, 植树造林、 养花种草 ;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等等。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用电子邮件发布通知、文件,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时,被水稻吸收后,可能导致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食用大米后,大米中的镉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26.【答案】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废电池中含有镉和铅等,乱丢电池会造成重金属离子污染;
②水葫芦疯长会迅速占领生存空间,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绝迹,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③农药中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会对土壤、水域产生影响,所以大量使用农药易造成土壤和水污染;
④青蛙是农田捕捉害虫的主要角色之一,所以,大量捕杀青蛙会使农田害虫数量增多;
⑤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
⑥核泄漏辐射污染易导致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⑦燃煤排放二氧化硫已形成酸雨,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人体都有危害;
⑧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污染,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乱砍滥伐森林,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还会引起沙尘暴;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栖息地条件恶化可导致有关动物的分布区缩小甚至灭绝,捕杀野生青蛙,导致农田害虫数量增多;
(3)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乱丢废电池含有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汞的无机化合物的毒性很强,可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镉的化合物毒性很强,进入动物和人体内的镉很少能排出;大气污染,燃煤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对生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水污染,大量使用农药形成土壤和水污染,核泄漏辐射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4)外来物种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水葫芦疯长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绝迹,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27.【答案】(1)(模拟酸雨)pH值(或“模拟酸雨酸性)
(2)减少偶然性
(3)平均
(4)溶液pH值越小,斑马鱼呼吸频率越低;当溶液pH值小于一定值时,会导致斑马鱼死亡。
(5)低碳出行(或“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用”等)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1)本实验探究了“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在设计实验时,除了pH值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模拟酸雨)pH值(或“模拟酸雨酸性)。
(2)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步骤③中“每组随机放入5条斑马鱼”的目的是减少偶然性。
(3)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实验数据处理时,要取每组溶液中5条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平均值。
(4)分析图表可知,模拟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是:溶液pH值越小,斑马鱼呼吸频率越低;当溶液pH值小于一定值时,会导致斑马鱼死亡(呼吸频率为零)。
(5)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并对污染物并回收和利用。所以,减少酸雨危害的合理建议可以是:低碳出行(或“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用”等)。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28.【答案】(1)植树造林
(2)乱砍滥伐;少
(3)绿色水库;水源;水土;气候
(4)动物;植物;强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图示中的小朋友一手拿一株带土坨的植物,一手拿铁锹,看得出他是要去植树造林。(2)由于人类利益的趋动,需要大量的木材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对森林进行乱砍滥伐,使森林的面积逐渐减少。(3)森林里的树木靠根须固住水源,就像水库的作用一样,把雨水蓄起来,而这个蓄水库是个天然的蓄水库,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问题,因此说它是一个绿色蓄水库。雨水一次性的被树木吸收保存,却可以持久地缓慢地释放水分,做到细水长流,供树木生长和人类需要。因此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也可以调节气候。(4)森林是陆地上大多数动物、植物的家园,由于生物的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因此自动调节能力强。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改善空气质量;植树造林还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等。
29.【答案】(1)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
(2)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
(3)C
(4)D
(5)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纸杯、餐具;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话题是垃圾分类处理与“无废城市”建设。(2)参与垃圾堆肥的各种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用堆肥法处理有机垃圾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和资源化利用。(3)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手机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应放入有害垃圾垃圾桶。(4)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5)我们每一个公民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量,做好回收利用、二次利用,实现“无废城市”。
【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0.【答案】(1)骨或软骨
(2)咽
(3)B
(4)二氧化碳
(5)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
【知识点】呼吸道的作用;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故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3)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所以雾霾危害很大,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人们要尽量用鼻呼吸。(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也会导致温室效应。(5)雾霾是空气污染造成的。为减少空气污染,青少年应该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如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
【分析】(1)呼吸道内的骨和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呼吸道内气体的畅通。(2)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3)呼吸道具有清洁、温暖、湿润气体的作用。(4)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31.【答案】(1)非生物因素
(2)生物圈
(3)食物链
(4)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不乱扔垃圾、节约用纸、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因此,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上述材料中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就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和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
(4)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生物,若是生物圈失去了平衡,人类也就很难在地球上生存了。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不乱扔垃圾、节约用纸、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32.【答案】(1)生态因素;生产者;草→虫→鸡→人
(2)分解者;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竞争;呼吸
(3)不往河流中扔垃圾;保护河流边的植被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所以,资料1中,影响苹果树生活和分布的阳光、水分、草、鸡等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所以,苹果树、草均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所以,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是:草→虫→鸡→人。
(2)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所以,资料2中,投入微生物菌剂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分解者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生物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会与水中的藻类争夺阳光和氮磷等无机盐,从而减少藻类的生长,故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与水中的藻类是竞争关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氧气,因此曝气机推动空气与水体的气体交换,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呼吸作用的需要。
(3)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河流环境所实行的措施有:不往河流中扔垃圾,保护河流边的植被等。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