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题组训练(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题组训练(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3 08:3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题组训练(一)
一、句子默写
1.名篇名句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5)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杜牧《泊秦淮》)
(6)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刘备兵败长坂坡之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论语·为政》中,孔子点明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默写填空。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竹杖芒鞋轻胜马,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们迎过延河来。(贺敬之《回延安》)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分别从嗅觉、视觉角度写莲花气味芬芳、洁净挺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是离别见真情。离别,是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送别友人的惆怅,是王湾“__________?__________”思念家乡的愁绪。(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作答)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望岳》,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请简要分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的妙处。
4.古人常登高望远,抒怀言志。下列诗句抒发的情感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类似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诗歌开头从“蒹葭”写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有人有物方为图景。请品读《蒹葭》中的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内容,概括男主人公(追求者)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转”“舞”二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国,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自己要回到何处。
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
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不被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8.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湾诗首句中的“青山”即题目中“北固山”,“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
B.王维诗中的“孤烟”指烽烟,“候骑”指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指前线统帅。
C.两首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还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两首诗炼字精妙,“平”字写出江潮涌涨、与岸齐平,“直”字写出烟的劲拔之美。
10.两首诗都写到“归雁”,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先主托孤》)
【注释】①股肱(gōng):用以比喻辅佐的大臣。②敕:告诚,嘱咐。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C.属以后事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召亮于成都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13.下列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我)在兵败危难的时候接受任命,担当重任。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诸葛亮在国家危难之时被委以重任。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理解: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消极避世、自命清高。
C.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翻译:如果他不成才,你可以取代他。
理解:这句话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充满信任和对蜀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D.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翻译:你和丞相一起治理国家,对待他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理解:这句话表现了刘备对刘禅的谆谆告诚,父子之情和君臣之情跃然纸上。
14.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多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直接表达诸葛亮效忠刘备父子的句子是“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C.【甲】文中诸葛亮回顾往事,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以及对蜀汉的忠诚;另一方面激励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励精图治。
D.【乙】文中“先主托孤”的史实在【甲】文中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来概括,此事距诸葛亮出山已有二十一年了。
15.阅读了【甲】【乙】两文后,有人为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诚点赞,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是愚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节选的短文和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行》(节选)
王维
居人共住武陵源①,还从物外②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注释】①武陵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西南,音时属武陵郡。②物外:世外。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便要还家( )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薄暮渔樵乘水人( )
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C.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D.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1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9.请写出《桃花源记》选文中与(桃源行)中画曲线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20.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王维的《桃源行》二者主题思想基本一致,请你说说两部作品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乖乖,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①,择其亲而贫、疏②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③皆有赡。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施与:帮助。②疏:疏远。③嫁娶凶葬:婚嫁丧葬。
2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以养济/群族之人
2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连月不开
(3)沙鸥翔集 (4)日有食
2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4.请从[甲][乙]两文简要概括范仲淹的人生态度。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①。汉王计欲捐成皋②以东,屯巩③、洛④以拒楚。郦生⑤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⑥,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遗卒守成率,此乃天所以资汉也。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海内摇荡,天下之心未有所定。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⑦大行之道,以示诸侯效实形制⑧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之为汉而称东藩⑨。”上曰:“善。”乃从其画⑩,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荥(xíng)阳:地名。②成皋(gāo):地名。③巩:地名。④洛:地名。⑤郦生:刘邦谋臣。⑥敖(áo)仓:古代重要粮仓,在荥阳东北数山。⑦杜:堵住。⑧形制:占据有利地形以制取对方。③藩:属国。⑩画:谋划。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捐成皋以东   捐:放弃 B.屯巩、洛以拒楚   以:来
C.乃引而东    东:东方 D.据敖仓之粟     粟:泛指粮食
2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乃天所以资汉也。
2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项王充分认识到成皋、敖仓的重要性,但迫于汉王兵势,只让罪犯守成皋,放弃了敖仓。
B.汉王从“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到派兵“复守敖仓”,可见其善于听取意见。
C.从劝汉王占要地、争天下及主动请求劝说齐王可看出,郦生洞察天下大势,善于进谏。
D.选文从正、侧两方面刻画郦生形象,其建言献策是正面描写,汉王称善纳策为侧面描写。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 千里共婵娟
瀚海阑干百丈冰 丰年留客足鸡豚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隔江犹唱后庭花 感时花溅泪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运用了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壮观的景象。
4.B
5.以景起兴,引出诗中所味的对象——伊人,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诗中主人公的怅惘心情。
6.示例:对爱情坚定、执着。不论时间如何推移,他都深爱着“伊人”,不变心;不论道路多么艰险,他都无所畏惧,不动摇。
7.D
8.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①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壮阔意境: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②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③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9.C
10.《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指北归的大雁,作者借鸿雁传书传达思乡之情;《使至塞上》中“归雁”是诗人自比,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11.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12.A
13.B
14.D
15.示例:我不认为诸葛亮是“愚忠”。诸葛亮只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当年和刘备在草庐写下隆中对是何等意气风发,辅佐的刘禅虽是愚昧,但并不算是彻底的昏君,蜀汉政权也没有被人民所抛弃;而且刘备创建的蜀汉政权一直被儒家奉为正统,不管是为了汉朝政权,还是为了知遇之恩,诸葛亮都是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他的忠心一直被广为传颂。
16. (1)属:类; (2)要;通“邀”,邀请;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4)薄;迫近
17.B
1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
(2)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或桃源中人)都感叹、惋惜。
1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0.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21.A
22.(1)属:同“嘱”,嘱托
(2)开:天气放晴
(3)集:停息,停歇
(4)日:每天,天天
23.(1)这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2)(范文正公或者范仲淹)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穷、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帮助他们。
24.忧国忧民;乐观旷达(豁达);乐善好施(济世情怀;乐于助人)。
25.C
26.这是上天拿这些粮食资助给汉军。
27.A
译文:
东汉三年的秋天,项羽攻打刘邦,攻克了荥阳城,刘邦计划要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屯兵巩、洛以与楚军对抗。郦生进言道:“王者以平民百姓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粮食为天。敖仓这个地方,天下往此地输送粮食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听说现在此处贮藏的粮食非常多。楚国人攻克了荥阳,却不坚守敖仓,而是带兵向东而去,只是让一些罪犯来分守成皋,这是上天要用来资助给汉军。当前楚军很容易击败,而我们却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是错了。更何况两个强有力的对手不能同时并立,楚汉两国的战争经久相持不下,全国混乱动荡,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还没有决定下来。所以请您赶快再次进军,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让诸侯们看看今天的实际形势,那么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该归顺哪一方了。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打下来,我请求奉您的诏命去游说齐王,让他归汉而成为东方的属国。”刘邦回答说:“好!”刘邦听从了郦生的计策,再次出兵据守敖仓,同时派遣郦生前往齐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