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3 08:43: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孙权劝学》
知识梳理与同步训练
一、知识梳理
1.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2.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庐山之外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3)言简义丰的语言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至极。看似简单的闲笔,却是匠心独运之所在。
3.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②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掌事
(2)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 今义:孤独
(治)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
②但当涉猎
古义:只,仅仅 今义:但是
③见往事耳
(见)古义:了解 今义:看到,看见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④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义:很 今义:大小
⑤蒙乃始就学
古义:从事 今义:连词
⑤及鲁肃过寻阳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过)古义:到 今义:经过
⑤即更刮目相
古义:重新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3)一词多义
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掌管)
②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原意为借口,文中指推辞
(5)重要句子翻译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④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又有谁能比得上我呢?
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
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⑧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6)问题探究
①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答: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吕蒙:吴国名将,知错就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鲁肃:吴国谋士、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②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答: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与之深交,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的特点。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③你认为孙权所说的话中,哪一句最能说服吕蒙?为什么?
答:“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以自身的例子使吕蒙的推辞无立足之地。
④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从中可以看出孙权有什么特点?
答: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 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⑤哪些语句表明吕蒙读书进步之快之大?这属于什么描写?包含了鲁肃怎样的感情?你有什么体会?
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描写,赞叹之情。重任在身不可不学。(学习能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能增长才干)
⑥文中吕蒙与鲁肃的对话生动、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答:鲁肃的话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吕蒙的话表露出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两人风趣的对话表现了吕蒙就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 。
⑦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示例)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不管天赋怎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告诉我们“开卷有益” 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二、同步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为博士耶
B.但当涉猎
C.蒙乃始就学
D.鲁肃过寻阳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4.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答案】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思。解答时,将字词置于句子中,借助对句子的理解,解释词语。我们发现ACD没有错误;B中“但”,应解释为:只是,而非“然而”这一转折意思。
【答案】2.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特点,灵活调整,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同时要注意重点的字词,或特殊文言句式。如:“以”字重点翻译;本句倒装句,要调整顺序。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
【答案】3.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赏析。文章标题为《孙权劝学》,文章写“蒙乃始就学”。但吕蒙学习的效果却没有直接写出。却是借助鲁肃的“大惊”,“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这一侧面描写写出。
【答案】4.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迁移。从孙权劝说的“不可不学”,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写出了吕蒙的巨大进步。故“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用“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为博士邪(成,当)
B.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
C.见往事耳(了解)
D.但当涉猎(然而,却)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什么?吕蒙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5.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句意为: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为:成、当;解释正确。 B句意为: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务:事务;解释正确。 C句意为:了解以入往的事罢了。见:了解;解释正确。 D句意为: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但:只;解释不正确。
【答案】6.(1)我难道想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兄长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的重点词有:岂,难道;欲,想;治,研究;为,当;句子翻译为:我难道想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句中的重点词有:何,为什么;见,了解;句子翻译为:兄长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答案】7.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也给了我人生启发,我现在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可以看出,吕蒙开始学习,是因为孙权的劝说,孙权现身说法,既分析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指出了他学习的可能性,让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刻苦学习。从吕蒙的变化,可以看出学习可以改变人,或是一个人不管从何时开始学习都不算晚。突出“学习”的重要性即可。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4)不能称前时之闻(      )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非 复 吴 下 阿 蒙
(2)余 闻 之 也 久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1.甲、乙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8.(1)推托 (2)只,只是 (3)同“攀”,牵,引 (4)相当
9.(1)非复/吴下阿蒙 (2)余闻之也/久
10.(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11.内容上,两文所写都与学习有关,但一正一反,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是幼年不学,长大后毫无成就。写法上,甲文以对话为主,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乙文则叙议结合,注重借事说理。
【解析】11.甲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乙文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据此可知,甲、乙两文所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以人物对话为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乙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叙议结合。
【参考译文】
【乙】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笔、墨、纸、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大意,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方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远远胜过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并不天生聪明,本来就很平凡的人,还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令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
[乙]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令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节选自《史记》)
12. 解释加点词语。
(1)但当涉猎 ( )
(2)弟子孰为好学( )
(3)发尽白( )
(4)门人益亲( )
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4.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12~14题答案】
【答案】12. ①. 只 ②. 谁 ③. 全,都 ④. 更加
13.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
(2)有个叫颜回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14. 示例(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别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示例(2)不能因为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增长才干。示例(3)虚心学习,不犯同样的错误。不断修正自己,成就大业。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
①句意: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只;
②句意: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孰:谁;
③句意:头发全都白了。尽:全,都;
④句意:学生更加亲近我。益:更加。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本题中要注意:
(1)孤(我)、岂(难道)、治(研究)、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句末语气词,吗);
(2)迁(转移)、贰(重复)、过(错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谈启示感悟。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谈启示感悟。
结合[甲]文“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孙权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学习,不要因为公务繁忙就没有时间学习,相反,更应经常读书,才能收获益处。由此得出启示: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读书,善于利用时间来读书,不要以各种借口来推脱,因为常读书,可以使我们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增长自己的学识与才干;
结合[甲]文“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知,吕蒙通过读书学习,已经让人刮目相看,由此得出启示: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
结合[甲]文孙权初劝吕蒙读书,“蒙辞以军中多务”,后来孙权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后,“蒙乃始就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知,吕蒙在孙权的帮助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虚心接受,知错就改,最终让人刮目相看;由此得出启示: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知错就改,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有所成就;
结合[乙]文孔子的话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可知, 颜回虚心好学,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因而让孙子一直因他早死而遗憾。由此得出启示:我们要虚心学心,要提高个人修养,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我们也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白了,死的很早。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