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武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1 19:5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苏武传》民歌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班固及《汉书》简介:  班固(32—92年)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一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西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230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汉”, 《汉书》“言皆精炼”,结构严密,人物描绘细腻。疏通文意,添小标题,理清脉络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并为:
胡:
通使:
相当: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归:
持节:一起担任第一段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通称互派使者相抵偿;副、表程度(今)判断句;
老人,长辈;岳父(今) 归还、送回指持代表皇帝的旄节出使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因??:
俱:
既至:
置:
币:
益:定后,“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介、趁机、趁着动, 一起出发、同行;副, 一起、共同已经到了摆设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后泛指礼物、礼品副、更加小标题出使匈奴,以求通好或:出使匈奴,单于受礼方欲发使:
会:
谋反: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俱:
及卫律所将降者
阴:
相与:正在想派谴使者副、正好,恰好图谋发动叛乱的意外变故判断句副、一起(缑王)和(汉降将)卫律所率领的投降之人 暗地里、秘密地共同第二、三段素:
私候:
幸:
许之:
欲发:
发兵:向来、平素暗地里拜访希望同意(赞同)虞常               出动军队将要起事虞常谋反,祸及汉使小标题语发:
以状语:
见犯乃死:
负国:
何以复加:
虽生:
引佩刀:
驰:
覆:宾前,“以何复加” 交谈的话被揭发把真实情况告诉被动句;被(匈奴)凌辱才死对不起国家即使苟且活着拿着佩在身上的小刀派人驱马快跑翻转第四段舆:
壮其节:
系:动词,用手抬着。(作状语,用车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车子意动,认为他的节操壮烈囚禁、拘禁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第3~4段: 叙述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武临变时的表现。小标题欲因此时降武:
当:
拟之:
马畜:
空以身膏草野:
因我降:
畔:趁这时;所以(今)。?
使……投降 判罪、判决做出杀苏武的样子(chù)马群;六畜兴旺白白地拿血肉之躯
滋润荒草野地按照我的话降顺单于“叛”,背叛第五段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女为见?
平心持正:在蛮夷之地做投降的俘虏“以何见女为?”卫律劝降,威武不屈居心平允,主持正义卫律逼降,苏武不屈状后小标题或:宾前,愈益欲降之?:
置:
绝:
饮食:
乃得归:?
积五六年:
穹庐:
徙去:
穷厄:更加想使他投降安放、安置跟外界隔绝使动,使之饮食,指供应饮食才能够回来累计五六年圆形的帐篷迁移离开穷困的绝境小标题饮雪吞毡,矢志不渝或:流放北海,杖节放羊第六段明年:
置酒:
因:
故使:
相待:
空自苦(于)亡人之地:
安所见:
辇:白白地在没有人烟的地方使自己受苦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今)摆设酒食介、趁机特意派遣偏指另一方,“你”古代用人拉的车,后多指皇帝、皇后坐的车显现在哪里;见,通“现”,显现第七段辕:
祠:
女弟二人:
自苦:
过陵:
春秋:
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尚复谁为乎?通“祀”,祭祀妹妹;姐姐(妹妹)和弟弟(今) 使动,使自己受苦 ?年纪;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今)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超过我李陵没有罪过就被灭族的已有几十家宾前;还为谁呢?
尚复,副词同义连用被动句为陛下所成就: ?
位列将:
??????
亲近:
诚甘:
欲降武:??
至诚:
喟然:???被动句;成就:提拔、成全;业绩(今) ????位:官位;位置、地位(今)
列:一般的,普通的;排列(今)亲近的侍臣;动词,靠近 (今)???使动,使……投降 真诚实意无比真诚;至:极、极点叹气的样子李陵劝降,忠贞不二小标题白服:
旦夕:穿白戴孝早晚武帝驾崩,恸哭数月第八段小标题即位:
与(之)俱:
如惠语以让单于:
实在:?????
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驽怯:
令汉且贳陵罪:
尚复何顾乎?
泣下数行:?确实存在;诚实、老实(今) 第九段登上皇位和他一同去按照惠的话把单于责备 即使是古代史籍记载的和图画描绘的名人,凭什么超过您!假如汉朝姑且赦免我的罪过谦词;驽指才能低下;怯指懦弱胆怯宾前;还留恋什么呢?泪流满面小标题汉匈和好,请还苏武以:
诏:
太牢:
谒:介、在、从下命令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具备拜见历经艰难,发白归汉第十段小标题传记中人物性格分析结合课文,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如果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还需从细节的分析入手:(概貌)(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语句)如爱国精神:(1)引刀自杀的刚烈举动;
(2)杖节牧羊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1、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讨论:2、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2、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3、次要人物的对照、映衬。 探讨要求:把文章里各种人物(如张胜、卫律、李陵)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总结如下:(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者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以“假如我是苏武”为题
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小结: 思考:试评论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