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二 第4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
1. 某电路中电场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选项图所示,能发射电磁波的电场是
A. B.
C. D.
2. 在城市交通中,用红灯表示禁止通行,关于其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光容易产生干涉 B. 红光照射的距离长
C. 红光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反应 D. 红光不容易产生衍射
3. 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如图所示,就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
D.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方向移动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
4. 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
B. 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C. 伦琴射线和 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D. 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温度较低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
三、填空题(共2小题)
5. 年 月 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级地震,地震以 (选填“机械波”或“电磁波”)的形式从震中向外传播,引起全国不少省份都有震感。在抗震救灾中,利用海事通信卫星做为中继站传递信息,如图所示。若甲、乙两地与卫星的距离均为 ,则甲地发射的无线电波大约要经过 可到达乙地;电磁波传播 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电磁波的波速为 )
6. 如图所示为 振荡电路中振荡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在 时间内 能转化为 能,在 时间内电容器处于 (填“充电”或“放电”)过程,在时刻 ,电容器带电荷量 (填“为零”或“最大”)。
四、解答题(共2小题)
7. 电子的质量 ,测定其速度的不确定量为 ,求其位置的不确定量()。
8. 如图所示, 回路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水平放置,电键 断开时,两极板内的液滴恰好静止。已知 ,。现将 闭合,经过 ,液滴的加速度多大 方向如何 (电容器极板间距足够大,)
答案
1. D
【解析】图A中电场不随时间变化,不会产生磁场。图B和C中电场都随时间均匀变化,只能在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也不能发射电磁波。图D中电场随时间做不均匀的变化,能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场,且该磁场的变化也是不均匀的,又能产生变化的电场,从而交织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即形成电磁场,能发射电磁波。
2. C
【解析】红光在可见光中的波长最长,容易发生衍射,在雾天、雨天、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里,使司机和行人都能看到红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红光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反应。
3. A
【解析】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能的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 、辐射波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而黑体
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 , ,本题正确选项为 。
4. A, B
【解析】波长越长的无线电波波动性越显著,干涉、衍射现象易发生;
从电磁波产生的机理可知 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后产生的;
不论物体温度高低如何都能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5. 机械波;;不需要
6. 电场 磁场 充电 为零
【解析】由题图可知,振荡电流随时间做正弦规律变化.
在 时间内电流增大,电容器正在放电,电场能逐渐转化为磁场能.在 时间内电流减小,电容器正在充电.
在时刻 电流最大,为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带电荷量为零.
7.
【解析】不确定性关系
由 式得
8. ;竖直向下
第1页(共1 页)